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复习实效——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复习策略与方法
【作者】 范先录
【机构】 甘肃省积石山县移民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课试题对学生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抓好平时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思想品德课的复习,要特别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复习策略与方法。【关键词】复习;创新;实效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中考改革的继续深化,思想品德课试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答案的多元性、创新性对学生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抓好平时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思想品德课的复习。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梳理教材知识点,把握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从总体上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思想品德课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教材,分别介绍了: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过富有情趣、健康、安全的生活,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承担责任,了解国情、国策、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积极应对社会挑战,选择希望人生。这些涉及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众多内容。
对这些内容的复习要全面、系统,对所有的知识点要认真梳理,构建整体知识结构,使学生弄清各知识点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形成知识体系,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注重精“讲”多“练”,引导融会贯通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而应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深化和升华,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上产生一个飞跃。
精讲是必须的,话在精而不在多。如有的老师很喜欢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这些在平时是很好的习惯,但在复习的时候如果过多应用,就会使学生思维涣散、记不住重点了。比如在讲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时候,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记住几个重点,如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如何坚持改革开放及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等,这样学生就能一下抓住重点。
复习课不仅要精讲,更重要的是多练。复习课不能只让学生伸耳听、用眼看,更重要的是动脑想、动口答、动笔写,否则难以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所以,复习课应该让学生在练中巩固、理解知识,在练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否认“阅历多、见识广”,让学生多做训练题,有助于学生积累考试经验。但是,学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一要精选习题。二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多练。三要在复习中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的思路答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思想品德课每课时复习的内容较多,任务繁重,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疲倦、厌倦。为此,复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决不能把复习课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学生的自习课。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教学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练习。课堂教学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活动探究法、提纲复习法、归纳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质疑法等方法。采用“创设情境,切入话题——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点梳理——归纳提升——拓展延伸——练习巩固”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能力,实现师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气、充满快乐。
四、加强解题技巧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近年来,思想品德考试题中相应地提高了能力考查的层次,因此教师在复习中,一方面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的方法训练。解题应审清题意,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明确重点,突破难点,理论结合实际,行文做到准确简洁、层次段落分明、逻辑结构严谨。如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灵活应用排误法、择优法、逆推法等;简答题要求简述要点;论述题较难,要仔细研究材料,并通过实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论述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训练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理解题意,善于挖掘隐性观点,使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完整地解答问题。
同时,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关注社会热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要做好复习工作,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制定详实的复习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义教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参考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中考改革的继续深化,思想品德课试题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答案的多元性、创新性对学生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工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抓好平时教学的同时,要注重思想品德课的复习。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梳理教材知识点,把握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复习策略与方法。从总体上说,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思想品德课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教材,分别介绍了: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过富有情趣、健康、安全的生活,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承担责任,了解国情、国策、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积极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积极应对社会挑战,选择希望人生。这些涉及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众多内容。
对这些内容的复习要全面、系统,对所有的知识点要认真梳理,构建整体知识结构,使学生弄清各知识点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形成知识体系,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注重精“讲”多“练”,引导融会贯通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重复教材,而应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深化和升华,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上产生一个飞跃。
精讲是必须的,话在精而不在多。如有的老师很喜欢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这些在平时是很好的习惯,但在复习的时候如果过多应用,就会使学生思维涣散、记不住重点了。比如在讲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时候,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让学生记住几个重点,如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如何坚持改革开放及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等,这样学生就能一下抓住重点。
复习课不仅要精讲,更重要的是多练。复习课不能只让学生伸耳听、用眼看,更重要的是动脑想、动口答、动笔写,否则难以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所以,复习课应该让学生在练中巩固、理解知识,在练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否认“阅历多、见识广”,让学生多做训练题,有助于学生积累考试经验。但是,学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一要精选习题。二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多练。三要在复习中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的思路答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思想品德课每课时复习的内容较多,任务繁重,并且容易导致学生的疲倦、厌倦。为此,复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决不能把复习课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学生的自习课。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教学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练习。课堂教学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活动探究法、提纲复习法、归纳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质疑法等方法。采用“创设情境,切入话题——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点梳理——归纳提升——拓展延伸——练习巩固”的教学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能力,实现师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气、充满快乐。
四、加强解题技巧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近年来,思想品德考试题中相应地提高了能力考查的层次,因此教师在复习中,一方面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的方法训练。解题应审清题意,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明确重点,突破难点,理论结合实际,行文做到准确简洁、层次段落分明、逻辑结构严谨。如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不定项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灵活应用排误法、择优法、逆推法等;简答题要求简述要点;论述题较难,要仔细研究材料,并通过实例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论述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训练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理解题意,善于挖掘隐性观点,使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完整地解答问题。
同时,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重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关注社会热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要做好复习工作,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制定详实的复习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的实效。
参考文献:
[1]《义教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