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德育从以身作则开始
【作者】 戚俊卿
【机构】 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好的教师是指拥有真挚的爱心、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质和优雅的行为等人格魅力的教师。但拥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能够把它们合理运用的才是真正意义上好的教师!小学生正处在学习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可塑性强,可以说模仿是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手段。因此,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该以真挚的爱心去丰富学生的情感、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高尚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以优雅的行为去潜化学生的习惯。只有以人格启迪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用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完成培养人、教育人的重任,将德育贯穿在日常教育的每个细节中。【关键词】人格魅力;德育;以身作则
【正文】
一、引言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其中教师是教育主要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这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倾向、思想水平和知识的渊博度等,同样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高素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师生之间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人格魅力的作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
二、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学生的模仿性、向师性很强,老师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无疑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作为一个好的榜样,教师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以下四种最基本的人格魅力:
(一) 拥有真挚的爱心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孔子说:“仁者爱人”,费尔巴哈说:“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而教师真挚的爱心是指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待学生,有了爱心,就能激发自己的善心,从而也就有了宽容心。
拥有真挚的爱心是作为教师最根本的人格魅力。
(二) 拥有渊博的知识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知识不仅可以给人以智慧和勇气,而且会给人以力量和财富。作为教师,不仅要把自身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拥有智慧和勇气,更有创造财富的力量。所以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能够灵活应用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要能够回答学生提出的奇思妙想的问题,最起码要能给学生以启迪、启发,让其有正确的思考方向,以有助于解决问题。
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作为教师最基础的人格魅力。
(三) 拥有高尚的品质
品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教师的品质主要体现在诚实、勤奋、节俭、正直、乐于助人和有责任感等方面,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这些高尚的品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情操。
拥有高尚的品质是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人格魅力。
(四) 拥有优雅的行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在我读师范学校时每个想成为人民教师的师范生的人生格言。的确,育人要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言教还须身教,为人师表,做人表率,这样才有威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求教育的指导者教师拥有优雅的行为习惯,做好学生的榜样。
拥有优雅的行为是作为教师最外显的人格魅力。
三、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人格魅力的作用
学生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强身体的过程,更是其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朝夕相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用真挚的爱心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更要懂得怎样用自己良性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潜移默化,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有人说:“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收获的爱也就越多。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让我们用爱心去启迪,用宽容去感悟,重造学生的性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 用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更要懂得怎样用自己的智力因素使学生从理性感受上受到鼓舞,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上进心。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就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现在的小孩子见识广、知识丰富、还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奇思妙想地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果你不能回答,那么就会毁坏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更会使他们感到非常沮丧,反之,他们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会在心里非常崇拜你,觉得老师很伟大,暗暗发誓长大了也要成为像你一样知识渊博的人,激发了他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三) 用高尚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更要懂得怎样用自己高尚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受到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道德素养。
教师的品质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语言的表达和行为,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热爱每一个学生。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回报以最真诚的爱。
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教师首先必须尊重学生;教师要学生有礼貌、讲文明,教师必须是一个谦谦君子;于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勤奋、节俭、正直、乐于助人和有责任感的品质都会深深印入学生的心里,增强他们的内在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 用优雅的行为潜化学生的习惯
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更要懂得怎样用自己高尚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上受到同化,从而潜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之前的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要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要先做到;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以教师的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教学为先导;要学生培养相互合作,教师之间必须相处得其乐融融。
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每天早上一到教室就先整理讲台桌,把上面的书本、粉笔和一些小物品摆得整整齐齐,之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良好的整理书桌的习惯;有次我感冒了坚持上课,但不免咳嗽要吐痰,在要吐痰时我快速跑到教室后面的把痰吐到垃圾桶里,然后继续上课,之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甚至在上课时,他们也会悄悄地或者报告后跑到后面去把痰吐到垃圾桶里面去。这就是教师的优雅行为产生的神奇效应。
四、 结语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达得体的教师往往会给学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教师的爱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文明的语言或行为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能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
以身作则,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益友。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并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作用,将德育贯穿于日常教育的每个细节中,做一个优秀的学习好榜样。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 1994年版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年
[3]董淑珍.《班主任工作》 哈尔滨出版社 1995年版
[4]贾晓燕,马兆君.《班主任之友》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 2006年6月
一、引言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其中教师是教育主要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这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倾向、思想水平和知识的渊博度等,同样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高素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师生之间互相交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人格魅力的作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
二、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学生的模仿性、向师性很强,老师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无疑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作为一个好的榜样,教师必须具备并不断提高以下四种最基本的人格魅力:
(一) 拥有真挚的爱心
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孔子说:“仁者爱人”,费尔巴哈说:“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而教师真挚的爱心是指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待学生,有了爱心,就能激发自己的善心,从而也就有了宽容心。
拥有真挚的爱心是作为教师最根本的人格魅力。
(二) 拥有渊博的知识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知识不仅可以给人以智慧和勇气,而且会给人以力量和财富。作为教师,不仅要把自身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拥有智慧和勇气,更有创造财富的力量。所以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能够灵活应用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要能够回答学生提出的奇思妙想的问题,最起码要能给学生以启迪、启发,让其有正确的思考方向,以有助于解决问题。
拥有渊博的知识是作为教师最基础的人格魅力。
(三) 拥有高尚的品质
品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教师的品质主要体现在诚实、勤奋、节俭、正直、乐于助人和有责任感等方面,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这些高尚的品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情操。
拥有高尚的品质是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人格魅力。
(四) 拥有优雅的行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在我读师范学校时每个想成为人民教师的师范生的人生格言。的确,育人要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言教还须身教,为人师表,做人表率,这样才有威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求教育的指导者教师拥有优雅的行为习惯,做好学生的榜样。
拥有优雅的行为是作为教师最外显的人格魅力。
三、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人格魅力的作用
学生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增强身体的过程,更是其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课上课下朝夕相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用真挚的爱心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更要懂得怎样用自己良性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潜移默化,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有人说:“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收获的爱也就越多。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让我们用爱心去启迪,用宽容去感悟,重造学生的性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 用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更要懂得怎样用自己的智力因素使学生从理性感受上受到鼓舞,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上进心。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就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现在的小孩子见识广、知识丰富、还有强烈的好奇心,经常奇思妙想地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果你不能回答,那么就会毁坏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更会使他们感到非常沮丧,反之,他们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会在心里非常崇拜你,觉得老师很伟大,暗暗发誓长大了也要成为像你一样知识渊博的人,激发了他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三) 用高尚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更要懂得怎样用自己高尚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受到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道德素养。
教师的品质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语言的表达和行为,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热爱每一个学生。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回报以最真诚的爱。
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教师首先必须尊重学生;教师要学生有礼貌、讲文明,教师必须是一个谦谦君子;于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勤奋、节俭、正直、乐于助人和有责任感的品质都会深深印入学生的心里,增强他们的内在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 用优雅的行为潜化学生的习惯
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更要懂得怎样用自己高尚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上受到同化,从而潜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之前的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要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要先做到;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以教师的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教学为先导;要学生培养相互合作,教师之间必须相处得其乐融融。
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每天早上一到教室就先整理讲台桌,把上面的书本、粉笔和一些小物品摆得整整齐齐,之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良好的整理书桌的习惯;有次我感冒了坚持上课,但不免咳嗽要吐痰,在要吐痰时我快速跑到教室后面的把痰吐到垃圾桶里,然后继续上课,之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甚至在上课时,他们也会悄悄地或者报告后跑到后面去把痰吐到垃圾桶里面去。这就是教师的优雅行为产生的神奇效应。
四、 结语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着装大方优雅、言谈风趣、表达得体的教师往往会给学生美的感受,使不少学生产生“偶像感”;教师的爱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文明的语言或行为无疑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能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
以身作则,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益友。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并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作用,将德育贯穿于日常教育的每个细节中,做一个优秀的学习好榜样。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漓江出版社 1994年版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年
[3]董淑珍.《班主任工作》 哈尔滨出版社 1995年版
[4]贾晓燕,马兆君.《班主任之友》 班主任之友杂志社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