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 马建星

【机构】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及新课标的要求,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我从六个进行了说明:(一)搞好课前复习,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二)、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这是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五)、巧设课堂结尾,激起学生兴趣。
【关键词】 激发;兴趣;学习
【正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育信息化的的发展,教师应该探索如何利用学乐云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在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就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源动力,在品德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品德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反之,则启而不发,学而不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激发兴趣,对提高品德课教学质量尤其重要。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
  一、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连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学生则通过预习、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能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了,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二、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这是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如,我在讲“人生的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时,让同学们主动讲述自己最尊敬的人是谁(讲自己身边的人),为什么会尊敬他们,并让他们分小组讨论,这样使他们人人兴奋起来,各个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当同学们讨论到一定时候,教师集中大家的意思,指出:他们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我再因势利导,讲解新课,提高了课堂质量。
   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品德科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则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做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这科产生兴趣。
  四、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进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中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五、巧设课堂结尾,激起学生兴趣。
   所谓小结就是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总结概括,如何进行总结是一堂课的关键。古人在谈到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语言精练能使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小结要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探究,起到耐人寻味,课断而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他永远胜过责任感,只要我们努力的去探索,把我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质量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任鹰,严正.语文教育学参考资料[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
  [2]皮连生.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