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索图形》微课的设计及教学应用

【作者】 黄清素 唐 玲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四小学校

【摘要】《探索图形》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类的课型,设计制作微课程,以微课程方式嵌入课堂教学的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正文】 
  《探索图形》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这个教学内容录制微课的理由是:(1)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的过程,领会从简单的问题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归纳推理”数学逻辑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很好载体。(2)该教学内容在原九义教材中是“星号”题,属于可“选择学习”的范畴,教学时可深可浅,有让学生自己看书领会的,有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方法的,这样的认识和教学方式违背了教材单独编排成实践活动课的初衷,即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领悟“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3)该教学内容无论是制作课件还是准备教具、学具都具有很大难度。基于这些基本认识而精心设计PPt课件,形成直观动态演示,录制成微课,嵌入如课堂教学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1. 教学设计
  依据五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有较强的想象、推理等数学方法,具有小组合作探究的经历和经验。因此该微课在设计上分为四个层次:
  (1)课件出示由512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是8厘米的大正方体,
  启迪学生正确理解 “正方体的表面涂色”的含义,建立初步感知;课件动态演示分别从大正方体的顶点处、棱中间、面中间取出一个小正方体,观察涂色面的变化情况,为探究打下了伏笔。同时引出要从中找出四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个数,让学生感受问题的复杂烦难和无从下手,从而产生“以简驭繁”的认知需求。
  (2)再以PPt的动态生成为支撑,通过直观演示,结合问题导向,让学生观察(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棱长为2、3、4厘米的三种涂色正方体,分别逐层探究其中各类(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和没有颜色)小正方体所在位置与块数的关系,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总结提炼解决在涂色正方体中计算各类小正方体块数的方法,明确各类小正方体所在的位置关系。从而归纳、概括出四种小正方体所在位置关系及块数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 微课制作
  在上述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大力推行的“导—学—教—练”四环导学互动新课改模式进行该微课制作,先广泛收集相关素材,设计制作powerpoint课件版本,然后运用“录屏软件”录制成微课视频,对录制的微课视频进行剪辑,最终成为时长8分钟50秒的微课,最后转换成mp4文件,经课堂教学应用验证,然后上传至学校教学平台供同行、同学及家长分享。
  3.教学应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嵌入本微课。开课以渗透、铺垫进行 “导学”,首先观察表面涂色的大正方体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在大正方体中的具体位置。
  第二环节是“学”,体现新课改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1)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在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块,都在顶点处。然后课件呈现棱长为3厘米正方体(在顶点处、棱中间、面中间分别涂成不同颜色),设疑自学或互学(见下表):四类涂色小正方体各在什么位置?有几块?说说你的发现。






  (2)根据上述方法,学生探究棱长为4厘米的涂色正方体中四类小正方体的个数。
  (3)课件展示棱长为3厘米、4厘米的涂色正方体中四类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结合探究过程课件演示,以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归纳出四类小正方体个数的计算方法。(见下表)






  第三环节是“教”。“教”可以是生生互教或教师点拨,无论如何“教”,均为知识的重、难点处“教”。










  该微课的难点在于,其一是通过课件直观演示、验证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见图1)。其二是总结出四种类型小正方体位置与块数的关系,归纳推理得出:当棱长为n时,三面涂色有8个,两面涂色有“(n-2)×12”,一面涂色有“(n-2)2×6”,没涂色的小正方体是(n-2)3个。
  4. 教学反思
  该微课嵌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经两个教学班教学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该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清晰、动态的视频冲击学生的感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微课的使用,在讨论处可以暂停,在关键处可以重播或回放,收放自如。其次学生课下可以播放微课视频自主复习,学生可以自主把握学习节奏和进度,家长观看微课视频可以了解教师对本知识的授课方式,便于家长辅导,摆脱了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该微课还上传到学校的“智慧校园”,本校学生及家长均可观看,还在我区基础教育网进行共享。第三,部分家长的反馈: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家长随时可阅、可观,尤其是用“化繁为简”、“归纳推理”思想探究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发现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特征和蕴含的数量上的规律,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数学模型,体会分类计数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