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高考文学作品考点反思高一散文教学
【作者】 石桂茂
【机构】
【摘要】【关键词】
从高考文学作品考点反思高一散文教学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 石桂茂
【摘 要】 根据高考文学作品考点考查要求,研究高一散文教学,采用“五步”阅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 高考;文学作品;反思;教学
根据高考的要求,散文阅读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层级的能力考核,重点落在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两个层级上。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两个能力层级的诸要求中,设题点如下: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文中的观点态度。
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文学作品的设题点可以看出,阅读散文,须抓住散文的特点。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神收”。“形散”指散文选材自由,写法灵活;“神收”指散文中心明确,主题集中。散文运思落笔看似毫不经心,散漫随意,但实际上是用一根思想的红线把生活海洋中的贝壳珠粒,穿缀成闪光的项链。同时散文没有离奇的事件,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只能靠描绘或思考的深入细致,构成某种意境来打动读者。散文又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是随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的。因此,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思路,分析意境,鉴赏语言及写法,从而深入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而高一的学生又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理不清文章思路,把握不了文章主旨。2、体悟不意境。3、鉴赏方法有所欠缺。所以,高一的散文教学我采用“五步”阅读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预想寻旨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散文,应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来说,可抓住文章的标题、结尾和开头段进行预想。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写法。如果我写,打算写什么,怎么写。这样预想,便于集中心神,调整状态,迅速进入正常的阅读轨道。然后快速阅读结尾和开头段落,粗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以《荷塘月色》为例,看题目:“荷塘月色”是并列关系,就知道文章写的是“荷塘”和“月色”,可以理解为“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为什么要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呢?
看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由开头可知文章中心是谈“我的心情”的问题。看结尾:“——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结尾照应开头。由此、我们可知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作者运用情景交融方法,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致描绘,巧妙而自然地写出了“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样一种复杂的内心感受,表达苦闷的心情和对自由的向往。
我们知道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段落的分析和预想,往往能快速了解文章的中心,提高阅读效率。
第二步:抓点连线
预想之后,须快速浏览全文,根据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画龙点晴的句子。再将这些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荷塘月色》的关键句: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3、“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4、“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5、“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已的门前。”从这些关键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思路是:不静——求静——得静——出静。
文必有思,思必有路。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第三步:寻象悟境
许多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富于哲理的的意境。如设事喻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托物言志的《我的空中楼阁》。而《荷塘月色》则是借景抒情。荷塘的景色是幽僻、寂寞的路,朦胧、淡淡的月和云,参差、斑驳的树影,阴阴的树色,隐隐约约的远山,蝉声与蛙声虽然热闹,但却与“我”无缘,从这些景中就表达出了作者心中那淡淡的忧愁。而往日阴森森的小路,“今晚却很好”而且觉得在这样的天地里,自已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作者更是心系美景,怡然自得之情顿生,这美景与其说是自然美景,不如说是作者心灵中的美景,从这里我们看到作者在短暂时间内所得自由而带来的喜悦之情。
王国维说:“纯景固不足以谓文,纯情亦不足以称美,善为文者,必在情景交融,物我双汇之际矣。”阅读欣赏散文,应抓住文章中的形象画面,作由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义的联想,分析其特点和作用,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的中心。
第四步:品味语言
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优美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并富于音乐感,或如长江大河,滚滚奔腾,充满豪放之气;或如清澈小溪,潺潺流水,细滋细味;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确,质朴自然,如说书讲古,品茗饮酒,有世俗生活味;如哀怨琵琶,如泣如诉,动情伤怀。鉴赏散文作品的语言,须结合语言环境,辨明所用的技巧,分析所表达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
(1)重视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反问、设问、双关、夸张等。《荷塘月色》4-6段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暂得解脱的感情。
(2)重视文中议论性的语言。散文的表达方式最基本的是记叙和描写,但最重要的是抒情和议论,因为他们是记叙和描写的深化,往往是散文主旨的载体。有了这些抒情和议论,文章才有深度,有价值,有意义。所以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五步:鉴赏写法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明晰作者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荷塘月色》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借月下荷塘和塘中月色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样写,形象具体,易于读者理解,使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