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音乐课程应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作者】 张开远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中音乐课程应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云南省永胜县第一中学 张开远


  【摘 要】 只有当我们注重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祖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通过民族音乐来体悟民族本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创造力,将来才能更好的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关键词】 民族音乐;教育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及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遗产,它们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当我们注重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祖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通过民族音乐来体悟民族本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创造力,将来才能更好的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一、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观和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教育一般包括民歌、戏曲、说唱和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现代音乐四个方面,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我国民族音乐,用旋律塑造意境,强调作品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结合,给人带来启示、带来温馨、带来欢乐、陶冶心灵。例如:我国的民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可谓世界第一。民歌内容有描写青年爱情生活的,有反应劳苦大众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有歌颂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还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如:江苏民歌《茉莉花》以细腻优美的音乐,反映出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图兰朵》的歌剧中公主的主题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形象地反映了旧社会幼女的悲惨生活,受后娘虐待,怀念亲娘的凄苦心情,激发学生对万恶旧社会的痛恨之心,唤起学生对新社会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我国的民歌讲究韵味,蒙古民歌高亢、悠扬、节奏宽广;新疆民歌活泼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节奏;彝族民歌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节奏丰富多彩。我国的戏曲也同样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而且其中还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会欣赏这些美,不知道民族音乐中有这些珍贵的财富。相反,对那些泽暗音调,特别是爵士、摇滚之类的音乐都兴趣十足。他们的审美观念是建立在一个不健全的、狭小的、且不利于身心发展的局限范围。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的审美观,以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民族音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声韵,让学生在民族音乐声中感受到祖国的辽阔和温馨,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渗透民族之精魂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化民族教育的基础。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手段来发现体验民族音乐的美。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只有美具有永恒的魅力,如: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这是我国优秀的古典作品,在国际乐坛上享受很高的声誉。它典雅优美,旋律古朴,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春天静谧的夜晚,使学生联想到春江深处浪涛推涌,连绵起伏的迷人景色。利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体裁民族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如:在学习《黄水谣》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歌曲音乐形象及调式,感受歌中的节奏、旋律及结构特点。然后启发学生理解抗战期间,人们被迫流浪的艰辛,人们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和奋战到底的不屈精神。又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大好形势,歌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使他们懂得民族歌曲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三、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有效的途径。在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吸取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和气质。结合民族音乐教材的应用与创新,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材的应用与创新结合,还应结合历史与现实,这是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一条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高质量的音响和优美的民族音乐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兴趣中了解掌握了知识及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熟知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风貌和艺术特征;领略了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了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水平,而且也增强了他热爱祖国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利用校园环境,创设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我们可以把一些精美的演出图片(包括声乐、舞蹈、相声、小品、戏曲、器乐等)汇集起来,通过橱窗向学生展示,从而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与愉悦,还可以组织器乐图片展、民族音乐家肖像展等;也可将学校的走廊、音乐教室加以装饰,用民族音乐家的图像,民族乐器的图像、实物,还有五十六个民族穿着本民族服饰的人物肖像来点缀学校的环境。学校校园广播台定时介绍一位中国音乐家或欣赏一首中国民族乐曲,增加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学校课间音乐采用民乐片段;学校组建民族乐队在节庆时上台演奏民乐,让全校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接触民族音乐。
  总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音乐教育也必须继承、弘扬、发展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音乐,不论是体裁、形式,还是音调、风格都是极其丰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自身规律,是世界音乐文化宝藏中的瑰宝。
  对于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高中民族音乐的教育具有切实有效的作用;要使中华民族文化能立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高中的民族音乐教育不容忽视。通过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更高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观念,使民族音乐深深走进他们的记忆,使他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切身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至理名言补充更多的感性材料和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