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王志学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岩茶乡中心小学 王志学
【摘 要】 本文着力探究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 合作学习;有效性
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合作学习的课堂更有效,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恰当选择合作学习时机。一堂课要讲什么内容?什么内容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什么时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些都是老师课前所应通盘考虑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方式安排的时机不妥当,随意性强,一节课的合作学习次数过多,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不深透的。在课堂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一般一节课有一次这样就足够了,时间安排应在后半部分,这样可以调节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上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学生讨论的,有些问题让学生讨论缺乏实际意义。所以,老师在课前要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好要讨论的问题,在合作讨论这些问题时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该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这些都得自先做好准备,不能鸡毛蒜皮一把抓。只有这样经过深思熟虑,合理设计,合作学习才有实际价值,没有白白浪费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
3、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时间。首先,小学生年幼无知,思维不够敏锐,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远远比不上大人,对于一个问题的讨论,不是一两分钟内所能解决的事情,所以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把问题解决。其次,在合作讨论后,要安排合作小组进行汇报,教师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因此,课堂上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讨论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
4、合作学习分工要明确,人员搭配要合理。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男女学生间都存在着知识结构、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别,所以在运用合作学习时,老师必须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组内谁是组长,谁当记录员,谁又是声控员,每组应参杂多少个女生较为合适等等都要考虑清楚。在做好人数搭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那些超出规定人数的人员的落实,不能落下每一个学生,要让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避免搭配失衡、落下学生现象的发生。
5、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后进生。在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只关注优等生,对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给后进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小组合作为学习中如何做这一点呢?本人的做法是:简单的问题把机会让给后进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问题由后进生展示,点评时也是先让后进生说说自己的见解,再由优秀的学生作补充,使优生的才华得以施展和提升,而且后进生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全体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气氛中学习,避免两极分化现象。
6、教师要进行充分地指导。一堂成功的课永远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我们都知道,学生认识水平相对较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生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学生对知识问题的理解程度、对事情明辨是非的判断都需要老师的长期指导。在课堂上,老师要精心设计,科学组织,在合作学习小组间来往穿梭,巡视指导,在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7、合理安排分享合作学习成果方式。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的课堂,一般都设计有分享合作学习成果的小环节。这个小环节主要是让别组的同学也来一起分享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相互促进的作用。分享合作学习成果的方式很多,可以让学生把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张贴在墙上、黑板上或桌椅上,也可借助实物展示台,对合作学习成果进行一一展示,但在展示中要抓要点进行有价值的肯定或有意义的指导,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8、避免合作学习形同虚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安排学生讨论问题,自己要下去巡视检查,把任务分配给各组组长、记录员和声控员。同时,避免小组讨论的过程和所得的结论最后只有组长一个解决,要合理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不能因时间不够过早收组。相反,如果不安排好任务、不进行指导、就如同摆设,表面看已经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质上这种新理念的渗透极为肤浅,极为表面化,没有实际意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