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怎样当好一名初中班主任
【作者】 陆志林
【机构】
【摘要】【关键词】
浅谈怎样当好一名初中班主任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者保乡初级中学 陆志林
班主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里,班主任工作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诸如重视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理想、纪律教育,善于指导班级建设和开展课外活动等。鉴于此,本文是笔者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1)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必须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乐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以科学发展观统览全局;以“教书育人”为已任。(2)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有健全的人格。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的人格必须是健康的,这是作为班主任最起码的条件,否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诸如:情绪极不稳定,易发怒,与科任等教师的关系紧张,极不和谐,专制独裁,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自私、自恋、没有羞耻;作风不正,好在学生身上打主意,与学生发生不正常关系;工作消极,不思进取等等,这些不健康的人格一旦在班主任身上形成,并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无意识言行中,会给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3)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有全面的教育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班主任工作,决定了班主任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渊博的知识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因为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所有战果的总和,是人脑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具备渊博的知识是从事某项工作的基础性的重要条件,而能力是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某种工作,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成就的重要因素,尽管知识也是形成某种能力的基础,但没有把知识加以转化而表现为某种能力,也很难顺利、成功地完成某种工作。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做好常规工作的能力,具有协调诸方面关系的能力,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具有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
二、加强师生交流:师生之间需要沟通,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班主任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语言技巧。在处理师生关系时,要把握好分寸,要使私人关系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而不是相反。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加深了解和情感沟通。但是异性师生交际时,要保持交际平衡,并避免欣赏对方。第一:正确对待爱唱反调的学生,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很喜欢在班上出“风头”,跟老师对着干。老师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上课回答问题故意拿腔捏调逗同学笑,弄得课堂秩序大乱,老师也哭笑不得,对于这样的学生怎样教育呢?首先,要寻找和教师唱反调的根源,一般来学,与教师唱反调主要由于不得志,感到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人,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自己等等。处于这种状况的同学,为满足自己自尊的需要,于是就通过过分表现自我来达到这一目的。而与老师唱反调即是达到表现自我,被人重视,找回自尊的手段。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表现方式,它扰乱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引来的是同学的讥笑,并不能为自己重塑形象。相反,会引起老师和有正义感的同学的反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根据他脑瓜聪明的特点,叫他们好钢要用到刀刃上,不要把精力都投放到歪门邪道上,与老师对着干。同时,要劝告他们把主要精力都用到学习及帮助同学方面的话,自己将会是位好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成,一定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第二:批评学生要注意技巧。学生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班主任在对他们批评教育时要讲究方法,才能使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接受。让学生接受批评,应做到以下两点:(1)设问诱导式,学生偶有缺点,教师切忌简单训斥。人人都要面子,学生也如此,所以有时明知学生不对。教师也不宜开门见山地批评,特别是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设问诱导则不失为一种批评教育的好方法。记得我担任104班班主任时,有一个外宿生,上课迟到了,下课之后,我找到这位学生并颜悦色地问:“是家里有什么情况?还是身体不舒服?你可以告诉我吗?(学生摇摇头,表示既没有什么情况,也没有身体不舒服。)这么说,是你今天起床迟了?是晚上睡得太晚了吧!以后可要早睡早起啊!好吗?”在这设问诱导式的问话中,没有一句训斥、指责的话,也没有一个讽刺、挖苦的词,既问清了迟到的原因,又使迟到的学生受到了一次教育。从此之后,这位学生不仅没有迟到现象,而且学习等其他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不错,发展成了一名优等生。(2)激发勉励式:对于那些考试成绩偶尔不好的同学批评也要注意分寸,切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出口,例如:“有这么多门功课,你竞有多少多少门功课不及格!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肯交,我看你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如果到下次考试仍然考不好,那你就干脆不要再读下去了。”如果这样批评学生就是对学生进行了全盘否定,冷若冰霜,犹如最后通牒。这种批评不可能产生积极效果,甚至会引起学生反感。对于有这样情况的学生,可以采用激发勉励式教育,例如:“这次你考试没有考好,真出孚我的意料。有人说你天资低下,我认为并非如此。恰恰相反,你反应很快,就是舍不得用功。一次考试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动于衷,自甘落后。我相信你一定能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下次考试时打个翻身仗,让事实证明你是好样的。”如果这样教育,既有批评又有肯定,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勉励和殷切的期望,言词恳切,感人肺腑。这种批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信任他,尊重他,是真心实意为他的前途着想,激起学生自强自尊,奋发向上之情。
三、搞好班集体建设:班集体建设是指班主任根据建设优良班集体的要求,熟练、有效地建设优良班集体的活动方式。记得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样做班主任的效率是不是太低了,难道做班主任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记得我在担任104班班主任的第一个学期,一心想把该班建设成为既活泼又严肃的一个班集体,但是没有处理好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结果不但没有把该班建设成为良好的班集体,反而在纪律、学习等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兄弟班级。在第一学期期考成绩竟然一个年级前十名的学生都没有,同时,也受到了当时校领导和同事对本人在班级管理方面的能力有着不好的舆论。也引起了相当多学生的不满情绪。到了第二个学期,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制定班干部的职责和确立了班级的奋斗目标之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和合力性,而我本人只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这样一来大大地提高了班风、学风。在后面的几个学期里,该班在各个节日的墙报评比和文艺晚会评比中,几乎每次都是拿到了全校的第一名,该班曾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得到了校领导和同事们、同学们的好评。
四、正确评价学生:(1)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议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的方法是借力用力,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评价学生,我有时不时地就班上某种现象或者某个问题召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使有不良现象和行为的同学得到教育,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改变学生自己的不良行为和态度。(2)认真写好学生的操行评语,初中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初中生了解班主任对自己印象、评价的重要窗口,也是班主任实现对初中生行为的正强化或负强化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所以完成好学生操行的评语填写,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学生的操行评语必须体现教育的目的性,班主任要从对学生负责和育人的宗旨出发,端正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与鉴定。总之,操行评语要注意措词的准确性,不能随心所欲地给学生下结论,要慎重,一般不用份量过重的词语给学生作过早的肯定和否定。要注意评语的可接受性、鼓励性。写操行评语时,应体现学生的差异性,防止千篇一律,造成学生“千人一面”。
五、做好家访事宜:家访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内扎扎实实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家访成功的前提。班主任在家访时要注意谈话的方式,即对学生说话语气要亲切,与学生家长交谈语气要真诚。家访后要制定报告表,以便积累工作经验,从而使家访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来说,班主任家访的目的主要是:(1)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2)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3)和家长一起研究和改进对学生的教育。
总之,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责任。班主任工作既是复杂的又是艰辛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与时俱进,为我们的素质教育事业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而共同努力,让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我们的每一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