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学生必须养成的六种良好学习习惯

【作者】 许 诰

【机构】 甘肃省靖远县第三中学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能使学生终生受益。高中阶段,学生要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正文】

《靖远县第三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GS(2015)GHB0757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得到持续发展并成为一种个体内心需要且自动化的学习行为和思维模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改进学生学习策略以及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习惯不是先天的智力因素,而是后天开发的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生必须要养成六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学会适应老师教育教学的好习惯
  如今是信息时代,网络和各种媒体宣传,教育环境变化,老师的差异,教法的不同等造成学生的认知有时也会偏差,调查中发现好多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过高”,比如:年轻的、漂亮的、潇洒的老师很受学生欢迎,错把听课学文化当作看演唱会,而并不把学知识增见识放在首位,这让好多老师感到无可奈何。为此,我们通过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会、观看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得学生对老师职业有正确认识,从而端正态度。众所周知“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让所有老师都适应所有学生这是不可能的,教导学生适应老师的教育教学,将来更能适应社会,使学生明白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尊重和欣赏老师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这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好习惯,但却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
  二、做好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做事前预设显得多么重要。同样在求知上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理科学习上是必要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多数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正是基于这一好习惯。往往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却是前进的“绊脚石”。只有提前预习,才知道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这样心中有数,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道自己的困惑之处,在上课过程中就做到有的放矢;就知道知识点需要该如何思考,紧跟老师思路,这样的上课状态是积极主动的,高效的,也能深层次探究知识。有的学生越学越有动力,品尝到获得知识的快乐,把老师要讲授的变成自己内心需要,积极、主动并乐此不疲。教师在授课前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并规定预习的时间,有指导和引导,有小组长提醒和督促检查,我们坚信“良好的开端就已是成功的一半”。
  三、专心听课的好习惯
  上课是学习新知识主要途径,课堂是辨析新旧知识联系与区别及构建思维的主阵地。专心听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和捷径。要激励学生有“力求当堂掌握”的决心,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学习效果显著。有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专心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疑点,一边认真听一边积极思考,将老师和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联系共性找规律,区别不同抓特点,并在此过程中尽量理解记忆知识,并要在适当的地方做“标记”;同时把老师运用的思维形式、方法理解清楚,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与学要和谐共进,我们设置目标教学,精讲典练,当堂内容当堂清;同时鉴于我校学生的基础,我们降低目标要求,严格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状,列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推进教学。给学生很大的缓冲区间,把难点分解,逐一突破,不急功近利,不强求一次性到位,我们奉行有一点进步就是成功。
  四、练习巩固、反思深化的好习惯
  课后练习是检测学生知识理解的正确与否的必要途径,实践出真知。根据德国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快遗忘。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因此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要求学生课后再次认真阅读课本,及时进行系统复习和总结,这实质是对知识再认识再提炼。坚决反对学生课后匆匆忙忙赶作业,我们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而反思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沟通桥梁,它不是简单的回忆,而是自我反复切磋、琢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直到大彻大悟。
  五、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积极讨论交流的好习惯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可见学习贵在有“疑”,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能力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金贵。又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可见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个同学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要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成知识的琼浆。
  六、整理归档做好纠错本的好习惯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当所学知识不断增加时,就会感到内容繁杂无序,学习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将知识层次化、系统化尤为重要,“既要见树木,又要见森林”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正确运用好“纠错本”,我们要求学生应经常浏览“纠错本,减少错误的几率,重视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失误,这也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诠释。若能持之以恒,则学生成绩一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越<<学习习惯(我是优等生)》.新世界出版社,2014版。
  [2]孙云晓 赵霞《培养学习好习惯》.北师大出版社,20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