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 杨 兵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孙武街道第二小学
【摘要】创造是人类文明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更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音乐学科尤其自身的特点,如何应用音乐这门学科的特殊特点,为学生提供主动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音乐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音乐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正文】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不断产生。创新教育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音乐学科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如果能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特点,再紧密配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思维定势较少、无框框制约、可塑性强、求知欲高等重要的心理因素,将会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造源于灵感,灵感需要快乐的心境与宽松的外部环境。营造宽松氛围,能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体验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从而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宽松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一种安全的氛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孩子都允许尝试自己的想法,而且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批评和嘲笑。“不要担心会说错,只要有勇气。”这是我在课堂上经常重复的一句话,不管教学什么内容,我都鼓励学生带着与众不同的想法去体验和实践,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肯定。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叫自己的名字不是说出来,而是唱出来。当孩子们告诉我,他们在名字的歌唱中感悟到了什么时,这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宽松的教学环境能使师生教学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师生思维同步,进而与所学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高度和谐,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如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美的语言动作,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鼓舞学生主动而快乐地学习。
二、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网络搜索歌曲体会创新,让学生大胆表演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各种多媒体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在幻想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教学中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纵横千里,乐此不疲。”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学生平等交流,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运用这几种方法:如把学生请上讲台或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或展现自己清脆的歌喉;或描绘歌曲表现的意境;高年级的学生都偏爱流行音乐,教师可每隔两周让各班同学分组在课前上网收集、整理和归纳流行歌曲,然后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自主介绍、欣赏和交流。许多同学对通俗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部分同学的认同和响应,同时也将深深地感染了教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和创造能力。从这一方面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有了自信,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三、改进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以往的音乐课沉闷乏味,一般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了压抑,因此急待推出新的教学模式,即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由以前的旁观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它通过教学内容的充分活动化,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能自然唤起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目的。
其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感知音乐情绪、速度、节奏的变化。例如:有的歌边唱边演,让学生唱与动有机结合,有的歌问答式演唱,让学生问与答相互对应,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唱活动为多层次的艺术活动,发挥学生听、想、说、唱、动五种能力,不但巩固了学过的书本知识,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总能以特有的方式使你感到他们的想法很新奇,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比如说,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用废旧物品自己设计并制作一种能敲打的乐器(打击乐),并且在下一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乐器名称(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取名)、特点及演奏方法。过了一周,当我刚刚走到教室的门口时候,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把他们的打击乐送到我的眼前让我看。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用的材料只是矿泉水瓶、易拉罐、酒瓶、纸盒、方便面盒、茶杯盖……,这些在别人看来应该被丢弃的东西通过他们的一双双巧手变成了一个个非常可爱的小乐器,不仔细看你还真的不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可以看出同学们花了不少的心思去装饰他们自己的作品。他们还用自制的这些乐器为英文歌曲《毛驴之歌》配了伴奏。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要用这些打击乐为学习过的每一首歌曲和欣赏曲伴奏。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灵巧的双手制作了一样属于自己的乐器,即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可以用自制乐器来创编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配伴奏,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真是一举数得。
总之,在教育改革、科学发展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当今音乐课堂得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2]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不断产生。创新教育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音乐学科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如果能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特点,再紧密配合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幻想、思维定势较少、无框框制约、可塑性强、求知欲高等重要的心理因素,将会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造源于灵感,灵感需要快乐的心境与宽松的外部环境。营造宽松氛围,能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体验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从而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宽松的教学环境,首先要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给学生一种安全的氛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孩子都允许尝试自己的想法,而且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批评和嘲笑。“不要担心会说错,只要有勇气。”这是我在课堂上经常重复的一句话,不管教学什么内容,我都鼓励学生带着与众不同的想法去体验和实践,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肯定。如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叫自己的名字不是说出来,而是唱出来。当孩子们告诉我,他们在名字的歌唱中感悟到了什么时,这已经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宽松的教学环境能使师生教学情感产生共鸣,实现师生思维同步,进而与所学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高度和谐,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如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美的语言动作,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鼓舞学生主动而快乐地学习。
二、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网络搜索歌曲体会创新,让学生大胆表演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各种多媒体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在幻想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教学中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能纵横千里,乐此不疲。”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学生平等交流,笔者认为可以尝试运用这几种方法:如把学生请上讲台或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或展现自己清脆的歌喉;或描绘歌曲表现的意境;高年级的学生都偏爱流行音乐,教师可每隔两周让各班同学分组在课前上网收集、整理和归纳流行歌曲,然后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自主介绍、欣赏和交流。许多同学对通俗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得到了部分同学的认同和响应,同时也将深深地感染了教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和创造能力。从这一方面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思维。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有了自信,才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三、改进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以往的音乐课沉闷乏味,一般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了压抑,因此急待推出新的教学模式,即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由以前的旁观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它通过教学内容的充分活动化,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能自然唤起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有效地达到音乐教育目的。
其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感知音乐情绪、速度、节奏的变化。例如:有的歌边唱边演,让学生唱与动有机结合,有的歌问答式演唱,让学生问与答相互对应,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唱活动为多层次的艺术活动,发挥学生听、想、说、唱、动五种能力,不但巩固了学过的书本知识,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总能以特有的方式使你感到他们的想法很新奇,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比如说,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用废旧物品自己设计并制作一种能敲打的乐器(打击乐),并且在下一周上课时向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乐器名称(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取名)、特点及演奏方法。过了一周,当我刚刚走到教室的门口时候,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把他们的打击乐送到我的眼前让我看。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用的材料只是矿泉水瓶、易拉罐、酒瓶、纸盒、方便面盒、茶杯盖……,这些在别人看来应该被丢弃的东西通过他们的一双双巧手变成了一个个非常可爱的小乐器,不仔细看你还真的不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可以看出同学们花了不少的心思去装饰他们自己的作品。他们还用自制的这些乐器为英文歌曲《毛驴之歌》配了伴奏。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要用这些打击乐为学习过的每一首歌曲和欣赏曲伴奏。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灵巧的双手制作了一样属于自己的乐器,即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可以用自制乐器来创编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配伴奏,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真是一举数得。
总之,在教育改革、科学发展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当今音乐课堂得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2]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