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设情境 练习说话——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 蒙彩芳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马峰小学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进行交际最基础的是说话,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 低年级;口语表达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支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1、创设表演情境。对于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学完全文后,分别让学生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说说荷叶是它们的什么,学生就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夏天的童趣以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2、创设问题情境。教材中编排了许多观察景物、动物,看图回答问题,变童话故事等口语交际内容,如教“小兔云南瓜”一课时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小白兔来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事让小白兔感到为难?在它为难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妈妈怎么问?小白兔又怎么说?这些问题犹如开启心智的钥匙,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了思维创新的情境,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想出了许多运南瓜的好办法。
3、创设交际情境。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借助教材,指导学生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优化拼音、识字教学,进行说话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说话中练习普通话。国标版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有关拼音的插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还可以针对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中易混淆的地方,对症下药,强化训练。如教学复韵母“ie”及整体认读音节“ye”时,可练习四声说话:yē 椰子汁, 我喜欢喝椰子汁;yé 爷爷, 我有一个好爷爷;yě 也 ,我也有书;yè 树叶, 我看见树叶在动。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理解了字义,学会了运用。
2、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小学语文课文语言规范,文质兼美,非常适合口语训练。如 学习《雨点》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进入课文情境,首先在情感上初步感受课文。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自由表演,自由评说。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加上大胆的想象,说说“雨点为什么落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姿态?”由于有前面的表演作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及格关键词,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口语交际专题加强口语训练。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课就是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不敢说”的疑难问题,教师应该开展激励性教学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可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兴趣,才有交流;有兴趣,思维才活跃。如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学会祝贺,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的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三、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
如这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田野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口语交际,是以交际为核心,交际双方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支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通过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1、创设表演情境。对于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学完全文后,分别让学生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说说荷叶是它们的什么,学生就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夏天的童趣以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们快乐的心情。
2、创设问题情境。教材中编排了许多观察景物、动物,看图回答问题,变童话故事等口语交际内容,如教“小兔云南瓜”一课时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小白兔来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事让小白兔感到为难?在它为难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妈妈怎么问?小白兔又怎么说?这些问题犹如开启心智的钥匙,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了思维创新的情境,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想出了许多运南瓜的好办法。
3、创设交际情境。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借助教材,指导学生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优化拼音、识字教学,进行说话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说话中练习普通话。国标版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有关拼音的插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还可以针对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中易混淆的地方,对症下药,强化训练。如教学复韵母“ie”及整体认读音节“ye”时,可练习四声说话:yē 椰子汁, 我喜欢喝椰子汁;yé 爷爷, 我有一个好爷爷;yě 也 ,我也有书;yè 树叶, 我看见树叶在动。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理解了字义,学会了运用。
2、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小学语文课文语言规范,文质兼美,非常适合口语训练。如 学习《雨点》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进入课文情境,首先在情感上初步感受课文。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自由表演,自由评说。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加上大胆的想象,说说“雨点为什么落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姿态?”由于有前面的表演作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及格关键词,学生们跃跃欲试,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口语交际专题加强口语训练。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口语交际课就是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构成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不敢说”的疑难问题,教师应该开展激励性教学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可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兴趣,才有交流;有兴趣,思维才活跃。如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学会祝贺,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的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三、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
如这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田野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