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在初中政治课中进行的师生互动教学

【作者】 俞 锋

【机构】 广西北流市平政镇龙池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
  一、初中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类型。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从而扭转政治课形象的迫切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模式可设计为以下几种:
  1.解决实际问题类。
  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而组织的。它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问题来源于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某一具体问题的放大或扩展,或来源于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教师要用突出情景──提出问题──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基本模式去设计活动,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体验等种种条件和机会。如教学七年级第七课《品味生活》──“笑看生活”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三个重要活动:①以喜剧片《憨豆先生》为导入和结束,在笑声中开始在笑声中结束。通过课前两分钟《憨豆先生》的片段欣赏,学生在笑声中被引入上课的主题《笑看生活》。最后正课结束时再次放映《憨豆先生》另一片段,让师生在笑声中结束教学。②以游戏“浮想联翩”穿入,认知如何面对生活。游戏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活动中让学生认知如何以快乐幽默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事,就很容易消除学生对思品课空洞说教的反感,降低教学难度。同时由“老师要我学”改为“我自己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以现场表演为玄关,感知什么是好奇。通过教师故意用藏在袋子里的东西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懂得了要学会对健康的事物带有好奇,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搜集分析信息类。
  让学生课前围绕一个主题搜集信息。可通过观察、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手段进行。这种类型的基本模式是:确定主题──布置搜集信息的任务──整理并展示信息──研讨、分析信息──得出结论或引发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外实践活动和课堂内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模拟或表演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教学内容,并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加以联系,可设计采用独幕剧、小品、相声、角色阅读、模拟法庭、漫画、辩论等形式。这种类型的基本模式是:改编教学内容──确定角色──表演及观看表演──思考领悟。例如,初二法律常识的学习过程中,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从案例的选择到了解诉讼程序,再到辩护词的撰写,最后的法庭审理全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这个过程教师要加以指导,要有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4.成果展示类。
  基本教学模式:成果展示──自我介绍成果──共同感悟──感受成功。如初二年级组织了“画说法律”活动,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再现了大家对法的理解和认识,取得了好效果。
  二、初中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可当你仔细回味一下的时候,总觉得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这就是说,新课程给教师创造了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把各种问题暴露和显现出来。如为了追求课堂“活”,大量的形式活动充斥了课堂。在“形似”和“神似”的较量中,教师们不自觉地选择了“形似”,没有很好地领会新课改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形动,更要注重神动;即要外化,还要内化;既要物化,更要活化;既要知识的传承,还要人文的积淀。此外,不能将新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不能将改革的中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如果为上一节公开课,进行大包装、大容量、形式多而来,恨不得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展示一遍,这其实是对新课程的认识肤浅的表现。如何解决初中政治课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认为,“互动”是课堂教与学的方式与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发生的资源在适度张力作用下分享经验、拓展视野的过程。长期的实践表明,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是思想政治课提高教学实效的中心环节。“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有怎样的课堂”。
  因此,我们追求的是“价值引领、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但也绝非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削弱和消减。相反,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提升和超越。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寻求一个支点,审时度势地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作用。对课堂上生成的原生态的课程资源即时地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加工处理,以使学与教实现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地放大课堂的教育功能,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互相关照,幸福成长。我们主张要互动、要体验,更要教师的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