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爱永远住我家——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管理的实践体悟
【作者】 刘凤芹
【机构】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因此说,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江苏省幼儿园课程的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只有根本转变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和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理念,从而改变行为,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经典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游戏性是一种基本的精神态度,而游戏是这种精神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指幼儿园要将所有课程以游戏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在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近几年来,我园在幼儿游戏化课程管理中,密切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决定权和选择权,让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翁;为幼儿营造“让爱永远住我家”良好的课程实施环境,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将教育目标巧妙渗透于教育过程中。
一、充分挖掘游戏因素,使游戏化课程生动活泼
我园教师在游戏化课程教育活动中,千方百计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育过程变得游戏化。诚然,幼儿园游戏不仅是重要的活动内容,而且是活动的主要途径。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专门为教育活动设计的体育、音乐、科学等游戏,还可以使其他非游戏活动变得游戏化。一种是将整个教育活动视做完整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可以反复进行相关游戏,如科学游戏“吹泡泡”、音乐游戏“躲猫猫”、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等;另一种是在整个教育活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出现一些游戏,即将游戏视做教育活动的某个环节,如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游戏性语言组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如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可以用这样一段富有趣味性的话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今天,我们要到熊猫妈妈家去做客,但是到熊猫妈妈家的路特别难走,路面特别不平整,一不小心就会跌跤,我们应该怎么到熊猫妈妈家呢?”进而引出“帮熊猫妈妈找路”的话题。这样的活动可以为幼儿营造仿真的游戏环境,增强教育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做做玩玩”的游戏方式组织教育活动。如今,我园开设幼儿游戏活动区,幼儿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动手制作小物件,再利用这些物件进行游戏,如“过家家”、“我为宝宝唱儿歌”等。这是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一种策略。对于此类活动,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幼儿进行集体活动,也可以将相关材料投放于活动区,让幼儿开动脑筋制作手工品,在培养他们合作精神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二、将创造性游戏有机融合于游戏化课程中
对于幼儿身心发展而言,创造性游戏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与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不一样,创造性游戏的目的隐含于游戏过程中,不是那么直白地显现出来。很多幼儿园没有意识到创造性游戏的重要性,经常被体育、音乐、语言等游戏替代。在幼儿园课程中实施创造性游戏可以通过两种渠道进行:一是从文学作品中生成创造性游戏,如在幼儿学完《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模仿小蝌蚪的形象;二是从社会领域红动中生成创造性游戏。利用春游、秋游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社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农田、邮局、医院、超市、工厂等,这类教育活动可以成为创造性游戏的良好载体,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当然,实施创造性游戏离不开良好环境的创设和适当材料的提供。
幼儿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幼儿是在游戏和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学习的?儿童观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起点。游戏、幼儿园游戏,自主游戏、规则游戏、探索游戏,区域游戏、学习性区域等等名词经常出现在教师的口中,也是教师对目前游戏与区域活动的现状认识模糊的表现。到底如何认识“游戏”,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什么样的游戏才对幼儿的发展有意义都是需要重新认识及厘清的问题。正确的游戏观需要我们把属于幼儿的游戏还给幼儿,同时融合设计幼儿园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将游戏化课程融入幼儿一日园本活动中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1.晨间活动游戏化
晨间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基础。一天的开端好,则预示一日活动之兆祥。为此我园设计各种活动区,如“建构区”“图书区”“创造区”“数学区”等,幼儿一入园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如“创造区”内的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绘画出许许多多色彩丰富、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及泥工作品。在“建构区”内,幼儿选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积木设计建造“飞机”“大炮”“轮船”等,并边玩边嘴里发出“呜呜、轰轰”的声音。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开始了一天愉快有意义的园内生活。
2.教育活动游戏化
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大好时机。让幼儿认识春天,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了“重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认识春天。农村幼儿园周边环境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是教育活动游戏化的丰富资源。
3.区角活动的游戏化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等。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
4.户外活动游戏化
丰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为了进一步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精心设计、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而且能从中学习分辨事物、协调关系,甚至体验社会。
5.课间环节游戏化
在一日活动中,我园各种教育活动既注意活动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又注意活动性质上的动静搭配,让不同类别的活动交替进行。如:在午餐过后、放学前的时间。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做做小小的游戏,可以是比较安静的手指游戏,也可以是趣味性较强的游戏。都适合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游戏。
实践证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对现代幼儿园课程的全新认识,随着学前教育地位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是农村幼儿园教育改革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新趋势。教师要以游戏作为主要教育手段,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加强师幼互动、营造良好环境、提供适当材料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人性化教育情境,以尊重、信任、鼓励、呵护的态度使幼儿生活于良好、和谐的游戏氛围中,促进幼儿完美人格的成长和优秀品质的锻炼。
一、充分挖掘游戏因素,使游戏化课程生动活泼
我园教师在游戏化课程教育活动中,千方百计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育过程变得游戏化。诚然,幼儿园游戏不仅是重要的活动内容,而且是活动的主要途径。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专门为教育活动设计的体育、音乐、科学等游戏,还可以使其他非游戏活动变得游戏化。一种是将整个教育活动视做完整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内可以反复进行相关游戏,如科学游戏“吹泡泡”、音乐游戏“躲猫猫”、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等;另一种是在整个教育活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出现一些游戏,即将游戏视做教育活动的某个环节,如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游戏性语言组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如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可以用这样一段富有趣味性的话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今天,我们要到熊猫妈妈家去做客,但是到熊猫妈妈家的路特别难走,路面特别不平整,一不小心就会跌跤,我们应该怎么到熊猫妈妈家呢?”进而引出“帮熊猫妈妈找路”的话题。这样的活动可以为幼儿营造仿真的游戏环境,增强教育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做做玩玩”的游戏方式组织教育活动。如今,我园开设幼儿游戏活动区,幼儿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动手制作小物件,再利用这些物件进行游戏,如“过家家”、“我为宝宝唱儿歌”等。这是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一种策略。对于此类活动,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幼儿进行集体活动,也可以将相关材料投放于活动区,让幼儿开动脑筋制作手工品,在培养他们合作精神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二、将创造性游戏有机融合于游戏化课程中
对于幼儿身心发展而言,创造性游戏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与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不一样,创造性游戏的目的隐含于游戏过程中,不是那么直白地显现出来。很多幼儿园没有意识到创造性游戏的重要性,经常被体育、音乐、语言等游戏替代。在幼儿园课程中实施创造性游戏可以通过两种渠道进行:一是从文学作品中生成创造性游戏,如在幼儿学完《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模仿小蝌蚪的形象;二是从社会领域红动中生成创造性游戏。利用春游、秋游活动,带领幼儿走进社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农田、邮局、医院、超市、工厂等,这类教育活动可以成为创造性游戏的良好载体,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当然,实施创造性游戏离不开良好环境的创设和适当材料的提供。
幼儿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幼儿是在游戏和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学习的?儿童观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起点。游戏、幼儿园游戏,自主游戏、规则游戏、探索游戏,区域游戏、学习性区域等等名词经常出现在教师的口中,也是教师对目前游戏与区域活动的现状认识模糊的表现。到底如何认识“游戏”,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什么样的游戏才对幼儿的发展有意义都是需要重新认识及厘清的问题。正确的游戏观需要我们把属于幼儿的游戏还给幼儿,同时融合设计幼儿园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学习。
三、将游戏化课程融入幼儿一日园本活动中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1.晨间活动游戏化
晨间活动是一日活动的基础。一天的开端好,则预示一日活动之兆祥。为此我园设计各种活动区,如“建构区”“图书区”“创造区”“数学区”等,幼儿一入园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如“创造区”内的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绘画出许许多多色彩丰富、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及泥工作品。在“建构区”内,幼儿选择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积木设计建造“飞机”“大炮”“轮船”等,并边玩边嘴里发出“呜呜、轰轰”的声音。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开始了一天愉快有意义的园内生活。
2.教育活动游戏化
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大好时机。让幼儿认识春天,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了“重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认识春天。农村幼儿园周边环境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是教育活动游戏化的丰富资源。
3.区角活动的游戏化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等。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在于: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
4.户外活动游戏化
丰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为了进一步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精心设计、组织幼儿开展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而且能从中学习分辨事物、协调关系,甚至体验社会。
5.课间环节游戏化
在一日活动中,我园各种教育活动既注意活动形式上的丰富多彩,又注意活动性质上的动静搭配,让不同类别的活动交替进行。如:在午餐过后、放学前的时间。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做做小小的游戏,可以是比较安静的手指游戏,也可以是趣味性较强的游戏。都适合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游戏。
实践证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对现代幼儿园课程的全新认识,随着学前教育地位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是农村幼儿园教育改革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新趋势。教师要以游戏作为主要教育手段,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加强师幼互动、营造良好环境、提供适当材料等方式,为幼儿创设人性化教育情境,以尊重、信任、鼓励、呵护的态度使幼儿生活于良好、和谐的游戏氛围中,促进幼儿完美人格的成长和优秀品质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