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篮球运动员弹跳素质及训练方法
【作者】 石 俊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现代篮球运动已呈现高空争夺的格局,拼抢尤为激烈。谁能夺得高空优势,谁就能掌握比赛的主动。高空优势除了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外,出色的弹跳力也是夺得高空优势的关键。在篮球比赛中,要求运动员根据进攻或防守中的变化起跳,要求运动员不断的完成包括跳投、三步上篮、盖帽、抢篮板球等一系列的空中动作,客观上对运动员弹跳能力要求很高,因此篮球运动员必须具有出色的弹跳力,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既要跳得高又要跳得快,以确保强有力的空中争夺。
1、什么是弹跳力及其特点
1.1 什么是弹跳力
所谓弹跳力是神经肌肉系统在触地前瞬间被拉长,后在自动(触地)转化为缩短的过程中,以很高的加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使身体产生跃起的能力。它是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是各种运动项目的基础。
1.2 弹跳力的特点
(1)利用肌肉的弹性将肌肉拉至适宜长度(约为原肌肉长度的5%)积累弹性能。
(2)刺激肌梭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肌梭是按比例反映肌肉伸展程度及速度的感受器,由于肌肉被快速拉长,使肌梭产生强烈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中枢产生更强烈的冲动,为肌肉收缩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提高肌肉收缩力量。
(3)利用触地制动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增强蹬伸力量和起跳高度。
2、弹跳力对篮球比赛的影响
篮球比赛的观赏性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观看篮球比赛。比赛中的扣篮,空中接力等动作更是被人们所喜爱。这些动作的基础便是出色的弹跳力。当然精妙的传球,漂亮的过人同样会被人们津津乐道。弹跳力已经在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中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可见弹跳力对篮球比赛的重要性。
3、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
弹跳力训练包括发展最大力量、高度跳跃能力和远度跳跃能力三个方面。
(1) 发展运动员所需的最大力量的练习。其负荷强度应尽可能达到本人能力的上限,重复次数要少,避免过分发展肌肉横断面,而是通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频率发展最大力量。例如深蹲或半蹲练习,大阻力,80% 的最大力量5组,每组6次;最大阻力练习,90%-100% 的最大力量,4—8组,每组1—4次。
(2) 发展快速力量,以重量小、次数较多、爆发式完成动作,提高高度和远度的跳跃能力。
(3) 弹跳反应练习。如练习1.反应性深蹲,要求努力完成退让和克制性工作方式的迅速转变。练习2.水平跳跃,可以选择带助跑和不带助跑的五级和十级跳。练习3.垂直跳跃,双腿跳过多个栏架的练习或跳过若干个跳箱。练习4.多级跳(单腿、负重)、蛙跳,注意长跳和短跳相结合。练习5.跳台阶练习,根据身体承受负荷的程度可以不断提高跳台阶的级数。
(4) 循环式的各种综合练习,如连续跳三个小箱 —— 收腹跳 —— 持实心球伸展跳起 —— 负重单腿跳上板凳 —— 仰卧侧摆腿 —— 负重高抬腿 —— 负重仰卧起坐 —— 后抛实心球。每组练习做3遍。
4、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原则
4.1 合理安排负荷量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外加负荷量越大,产生超量恢复的水平越高。如果长期对机体施以相同的负荷量刺激,机体就会产生节省化现象,如果不再提高负荷量,长期按原有负荷量训练,机体的技能水平就不会提高,甚至停滞不前。
4.2 持续提高负荷的原则
赫丁格和米勒的研究指出,每天训练时力量增长最快,停止训练后力量消失也最快,如果长期训练,那么力量增长就慢。从上可以看出训练次数与力量增长的关系,以及与训练后力量消退的关系。假如停止了力量训练,已获得的力量按增长速度的1/3的速度消退,也就是说,力量增长的快,停训后消失得也快。
4.3 周期性负荷的原则
周期性负荷的原则是指负荷形成有周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必须指出的是每一次的循环都是更高一级的往复。可以采用两周大、一周小的负荷节奏,也可采用三周大、一周小的负荷节奏。周期性负荷的形成因项目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在篮球训练中要做到区别对待,何时发展最大力量、何时发展弹跳力,要按照比赛和训练周期区别对待。
4.4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发展运动员弹跳力时,根据项目的特点,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手段和办法,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做到最大力量、起动力、爆发力、弹跳力同步提高,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协调统一,主动肌和协动肌互相促进,前部肌群与后部肌群、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等机体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4.5 渐进性原则
当机体经过一定的负荷训练后会产生耐受性和适应性,为了使机体进一步达到跳跃式提高,需要提高阻力、增加重复次数、逐步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逐渐缩短每组间隔的时间,以便获得重复的新的刺激。
5、结论
(1)与多种技术动作相结合的良好弹跳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空间优势的必备条件, 在我国篮球运动员身高处于相对劣势的实际情况下, 加强对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训练有着深刻的战略意义。
(2) 根据篮球运动弹跳的随意性特点与在实际比赛中各种弹跳方式的比例, 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训练应在发展肌肉向心收缩力量的基础上, 着重发展肌肉离心收缩(退让性) 力量,提高从缓冲阶段快速过渡到蹬伸阶段的能力。
(3) 发展弹跳力应注意遵循训练原则,不能盲目进行。应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弹跳力。
参考文献:
[1] 卢鼎厚 纵跳和蹲起时某些下肢的肌电图变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82.12
[2] 许 博 张晓伦 篮球专项弹跳素质及训练方法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8.3
[3] 韩 秋 篮球运动员弹跳训练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8
[4] 孙民治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5] 刘福军 浅谈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 绥化学院学报 2005.6
[6] 叶国雄 陈树华 篮球运动研究必读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7] 冯美云 运动生物化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1、什么是弹跳力及其特点
1.1 什么是弹跳力
所谓弹跳力是神经肌肉系统在触地前瞬间被拉长,后在自动(触地)转化为缩短的过程中,以很高的加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使身体产生跃起的能力。它是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是各种运动项目的基础。
1.2 弹跳力的特点
(1)利用肌肉的弹性将肌肉拉至适宜长度(约为原肌肉长度的5%)积累弹性能。
(2)刺激肌梭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肌梭是按比例反映肌肉伸展程度及速度的感受器,由于肌肉被快速拉长,使肌梭产生强烈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中枢产生更强烈的冲动,为肌肉收缩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提高肌肉收缩力量。
(3)利用触地制动和地面的反作用力增强蹬伸力量和起跳高度。
2、弹跳力对篮球比赛的影响
篮球比赛的观赏性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观看篮球比赛。比赛中的扣篮,空中接力等动作更是被人们所喜爱。这些动作的基础便是出色的弹跳力。当然精妙的传球,漂亮的过人同样会被人们津津乐道。弹跳力已经在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中成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可见弹跳力对篮球比赛的重要性。
3、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
弹跳力训练包括发展最大力量、高度跳跃能力和远度跳跃能力三个方面。
(1) 发展运动员所需的最大力量的练习。其负荷强度应尽可能达到本人能力的上限,重复次数要少,避免过分发展肌肉横断面,而是通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发放冲动的频率发展最大力量。例如深蹲或半蹲练习,大阻力,80% 的最大力量5组,每组6次;最大阻力练习,90%-100% 的最大力量,4—8组,每组1—4次。
(2) 发展快速力量,以重量小、次数较多、爆发式完成动作,提高高度和远度的跳跃能力。
(3) 弹跳反应练习。如练习1.反应性深蹲,要求努力完成退让和克制性工作方式的迅速转变。练习2.水平跳跃,可以选择带助跑和不带助跑的五级和十级跳。练习3.垂直跳跃,双腿跳过多个栏架的练习或跳过若干个跳箱。练习4.多级跳(单腿、负重)、蛙跳,注意长跳和短跳相结合。练习5.跳台阶练习,根据身体承受负荷的程度可以不断提高跳台阶的级数。
(4) 循环式的各种综合练习,如连续跳三个小箱 —— 收腹跳 —— 持实心球伸展跳起 —— 负重单腿跳上板凳 —— 仰卧侧摆腿 —— 负重高抬腿 —— 负重仰卧起坐 —— 后抛实心球。每组练习做3遍。
4、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的原则
4.1 合理安排负荷量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外加负荷量越大,产生超量恢复的水平越高。如果长期对机体施以相同的负荷量刺激,机体就会产生节省化现象,如果不再提高负荷量,长期按原有负荷量训练,机体的技能水平就不会提高,甚至停滞不前。
4.2 持续提高负荷的原则
赫丁格和米勒的研究指出,每天训练时力量增长最快,停止训练后力量消失也最快,如果长期训练,那么力量增长就慢。从上可以看出训练次数与力量增长的关系,以及与训练后力量消退的关系。假如停止了力量训练,已获得的力量按增长速度的1/3的速度消退,也就是说,力量增长的快,停训后消失得也快。
4.3 周期性负荷的原则
周期性负荷的原则是指负荷形成有周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必须指出的是每一次的循环都是更高一级的往复。可以采用两周大、一周小的负荷节奏,也可采用三周大、一周小的负荷节奏。周期性负荷的形成因项目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在篮球训练中要做到区别对待,何时发展最大力量、何时发展弹跳力,要按照比赛和训练周期区别对待。
4.4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发展运动员弹跳力时,根据项目的特点,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手段和办法,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做到最大力量、起动力、爆发力、弹跳力同步提高,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协调统一,主动肌和协动肌互相促进,前部肌群与后部肌群、上肢力量与下肢力量等机体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4.5 渐进性原则
当机体经过一定的负荷训练后会产生耐受性和适应性,为了使机体进一步达到跳跃式提高,需要提高阻力、增加重复次数、逐步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逐渐缩短每组间隔的时间,以便获得重复的新的刺激。
5、结论
(1)与多种技术动作相结合的良好弹跳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空间优势的必备条件, 在我国篮球运动员身高处于相对劣势的实际情况下, 加强对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训练有着深刻的战略意义。
(2) 根据篮球运动弹跳的随意性特点与在实际比赛中各种弹跳方式的比例, 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训练应在发展肌肉向心收缩力量的基础上, 着重发展肌肉离心收缩(退让性) 力量,提高从缓冲阶段快速过渡到蹬伸阶段的能力。
(3) 发展弹跳力应注意遵循训练原则,不能盲目进行。应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弹跳力。
参考文献:
[1] 卢鼎厚 纵跳和蹲起时某些下肢的肌电图变化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82.12
[2] 许 博 张晓伦 篮球专项弹跳素质及训练方法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8.3
[3] 韩 秋 篮球运动员弹跳训练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8
[4] 孙民治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5] 刘福军 浅谈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 绥化学院学报 2005.6
[6] 叶国雄 陈树华 篮球运动研究必读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7] 冯美云 运动生物化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