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之核心
【作者】 徐 君
【机构】 安徽滁州明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要求,根据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看问题,办事情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些理论当然也适用于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若做到既能统筹兼顾各部分知识,又能抓住教学重点,自然可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本文笔者尝试从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命题发展趋势两方面探讨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工作的重点,即教学工作核心之所在。
高中地理(人教版)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方面阐释人地关系;“必须3”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上,将自然和人文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应用于实践,探讨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不难看出,必修3内容设计是以区域为研究对象,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典型论题,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编写。高中地理必修模块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注重与实际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内容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区域可持续发展属应用地理学范畴,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不论是部门的持续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其落脚点必然是具体区域,具体空间。此部分内容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区域性,也最能体现“学习有用地理”的理念。因而,我认为高中地理必修3是整个中学地理内容核心之核心。从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中不难看出,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所以,笔者认为,必修3模块教学思想和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考成败。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高效搞好必修3教学?即教师既要统筹兼顾该部分内容与其它各内容的关系,又要善于抓住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也就是抓住必修3教学的核心。那么,必修3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教材案例中具体的区域事实,还是事实之外蕴含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地理思想?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如果我们平时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具体案例的学习上,而没有对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没有对学生地理信息获取、整理、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当高考试题中出现类似问题,呈现其他区域或设置虚拟区域时,学生就会感到很难,往往找不到准确的答题角度或踩点不全。其根源是我们没有教给学生区域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思想。所以,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基本角度和基本方法。如此,才能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能轻松应对高考试题。下面以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为例来探讨该部分内容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很简单,我们在按基本课程要求进行山西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努力引导学生思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一般原则、策略和措施,领悟这类问题研究的基本角度和思想。完成课程教学后,一定要设置两个重要问题:1,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什么?2,为实现这个目标,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措施?然后,调动学生依托课文案例展开讨论,逐步得出如下结论:
一,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进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一般策略和措施是:
﹙一﹚根据开发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开发条件的评价从自然条件(储量、质量、开采条件及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及技术条件等)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
1,在开放利用的早期,首先是提高开采能力,扩大开采量;其次是加强交通建设,提高资源输出能力。
2,在资金和技术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为提高经济效益,要做好两项工作:加强资源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结合其他资源,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构建多条产业链,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依托区域资源条件和经济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常用措施:
1,运用多种手段,做好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2,加强污染的治理。
3,提高资源利用技术,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4,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比重。
如此,可使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和过程,形成关于这类问题研究的科学的地理思想,在高考中遇到同类或相似问题才能找准正确的答题角度和较为全面的踩分点,轻松答题。其他内容均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我认为这才是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的核心之所在。
高中地理(人教版)课程包括三个必修模块,“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方面阐释人地关系;“必须3”则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上,将自然和人文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应用于实践,探讨实现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不难看出,必修3内容设计是以区域为研究对象,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典型论题,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编写。高中地理必修模块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注重与实际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内容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区域可持续发展属应用地理学范畴,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不论是部门的持续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其落脚点必然是具体区域,具体空间。此部分内容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区域性,也最能体现“学习有用地理”的理念。因而,我认为高中地理必修3是整个中学地理内容核心之核心。从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中不难看出,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所以,笔者认为,必修3模块教学思想和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考成败。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高效搞好必修3教学?即教师既要统筹兼顾该部分内容与其它各内容的关系,又要善于抓住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也就是抓住必修3教学的核心。那么,必修3教学的核心是什么呢?是教材案例中具体的区域事实,还是事实之外蕴含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地理思想?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如果我们平时教学中仅仅停留在具体案例的学习上,而没有对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没有对学生地理信息获取、整理、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当高考试题中出现类似问题,呈现其他区域或设置虚拟区域时,学生就会感到很难,往往找不到准确的答题角度或踩点不全。其根源是我们没有教给学生区域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思想。所以,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基本角度和基本方法。如此,才能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能轻松应对高考试题。下面以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为例来探讨该部分内容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很简单,我们在按基本课程要求进行山西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努力引导学生思考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一般原则、策略和措施,领悟这类问题研究的基本角度和思想。完成课程教学后,一定要设置两个重要问题:1,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是什么?2,为实现这个目标,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措施?然后,调动学生依托课文案例展开讨论,逐步得出如下结论:
一,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进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一般策略和措施是:
﹙一﹚根据开发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开发条件的评价从自然条件(储量、质量、开采条件及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及技术条件等)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策略和措施主要包括:
1,在开放利用的早期,首先是提高开采能力,扩大开采量;其次是加强交通建设,提高资源输出能力。
2,在资金和技术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为提高经济效益,要做好两项工作:加强资源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结合其他资源,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构建多条产业链,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依托区域资源条件和经济状况,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常用措施:
1,运用多种手段,做好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2,加强污染的治理。
3,提高资源利用技术,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
4,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比重。
如此,可使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的一般研究方法和过程,形成关于这类问题研究的科学的地理思想,在高考中遇到同类或相似问题才能找准正确的答题角度和较为全面的踩分点,轻松答题。其他内容均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我认为这才是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的核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