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分析与实施策略
【作者】 阮旭辉
【机构】 广西宾阳县宾州镇第五初级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因此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社会,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拓宽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当前农村初中在实施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实施语文综合活动的策略,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关键词】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现状;策略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模式等因素影响,农村初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并且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综合实践的深入开展。最近,我们就农村初中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从问卷的调查研究来看,在实施语文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在农村中学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真正全面展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各农村学校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探究其原因:首先社会以及家长对语文实践活动课不能够认可,许多人担心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我们农村中学,不管是社会,还是家长,评价一所学校好与不好,主要还是以中考成绩和考上重点高中人数作为依据,这就无形之中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次,许多语文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思想不重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主要以中考为方向标。因此,许多教师教学就是围绕中考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是求结果,而忽略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过程。同时许多教师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识字、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只不过是学习语文中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形式。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得不到体现,活动也就难以开展。
2、农村初中语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办学条件的制约。
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政府部门向农村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其与城市学校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有限的办学条件不利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我们中学作为例子:我们学校有25个班级,在校学生1500人。仅有的一个多媒体教室,多用于教职工开会,或者个别教师上公开课时才能使用。学校腾出一间教室作为阅览室,然而能够让学生阅读的书并不多。这种办学条件现状,各所农村学校基本一样。因此,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落后,制约着农村初中综合性活动的开展。
3、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影响语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孩子读完小学就可以进入初中就读。学生不用初考了,负担也就减轻了。从某个角度来说,小学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语文实践活动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思辨等综合能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小学教师放羊式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没学到什么知识。回到家,家长能够督促的或者学生能够自觉学习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就好一些,反之就很不理想。以我所教的七年级两个班为例:学生进入初中后,对他们学习基本情况做调查。两个班学生有113人,能够准确辨读声母韵母有51%;能够准确识辨常见字词有48%;能够工整写字的占16%;书写潦草的占63%;错别字较多的占21%。学生最基本的识字、书写等基本能力都不理想,对于深层次的阅读、写作、交流等能力更是十分困难了。同时,农村许多学生生活圈子较小,不善于表现自己,不善于言辞,平时说话以方言为主。这无形中影响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成果的交流。
4、语文实践活动范围狭窄,缺乏有效指导。
在农村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多是局限于课堂,这是受到“安全第一”指导思想的影响。学生安全是全校工作重点之中的重点,谁也不敢怠慢与忽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些需要到校外完成如社会调查、了解民间文化等,这些户外活动都涉及到学生安全问题。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教师想组织开展活动也力不从心。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多数以教材为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缺乏新鲜感,学生活动不起来,效果也就不理想。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案可以效仿,教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探索一边加以指导。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语文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1、彻底转变落后的育人观念,通过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查找标准答案去进行语文实践课程教学的做法。应该学会教育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果教师总是满堂灌,津津有味的讲,学生不去参与实践,学生的能力就不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体验,让他们从中积累经验。新课程标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明白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标的理论学习,转变落后的育人观,放心地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应有的能力。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但鼓励动脑,还要鼓励学生动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多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活动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实践体验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实践成果。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成果进行总结、评价、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相互理解、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问题和辩证地思考问题。学生是整个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充当指导的角色。只有把整个探究过程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3、进一步深入探索更科学的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求综合考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自主能力等因素。但是实际生活对教师的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以考试作为重要的评价方式。对于这一种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评价现状,我们应探索更科学的评价方式,把语文实践活动能力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考核标准。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实行多元化。如学生自评,让他们思考活动中的种种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教师评价学生开展活动情况要考虑是否有效分工与合作、是否实现目标、是否有创新精神等。只有探索到更为科学的评价方式,才能够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农村教师,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努力改变目前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杨俊丽:《教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正确定位》
[3]梁燕玲:《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的理论思考》广西师范大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模式等因素影响,农村初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并且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综合实践的深入开展。最近,我们就农村初中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从问卷的调查研究来看,在实施语文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在农村中学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真正全面展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各农村学校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探究其原因:首先社会以及家长对语文实践活动课不能够认可,许多人担心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我们农村中学,不管是社会,还是家长,评价一所学校好与不好,主要还是以中考成绩和考上重点高中人数作为依据,这就无形之中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次,许多语文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思想不重视。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主要以中考为方向标。因此,许多教师教学就是围绕中考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是求结果,而忽略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过程。同时许多教师认为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识字、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语文实践活动只不过是学习语文中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形式。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得不到体现,活动也就难以开展。
2、农村初中语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办学条件的制约。
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以来,政府部门向农村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其与城市学校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有限的办学条件不利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我们中学作为例子:我们学校有25个班级,在校学生1500人。仅有的一个多媒体教室,多用于教职工开会,或者个别教师上公开课时才能使用。学校腾出一间教室作为阅览室,然而能够让学生阅读的书并不多。这种办学条件现状,各所农村学校基本一样。因此,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落后,制约着农村初中综合性活动的开展。
3、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影响语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孩子读完小学就可以进入初中就读。学生不用初考了,负担也就减轻了。从某个角度来说,小学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语文实践活动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思辨等综合能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小学教师放羊式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没学到什么知识。回到家,家长能够督促的或者学生能够自觉学习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就好一些,反之就很不理想。以我所教的七年级两个班为例:学生进入初中后,对他们学习基本情况做调查。两个班学生有113人,能够准确辨读声母韵母有51%;能够准确识辨常见字词有48%;能够工整写字的占16%;书写潦草的占63%;错别字较多的占21%。学生最基本的识字、书写等基本能力都不理想,对于深层次的阅读、写作、交流等能力更是十分困难了。同时,农村许多学生生活圈子较小,不善于表现自己,不善于言辞,平时说话以方言为主。这无形中影响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和成果的交流。
4、语文实践活动范围狭窄,缺乏有效指导。
在农村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多是局限于课堂,这是受到“安全第一”指导思想的影响。学生安全是全校工作重点之中的重点,谁也不敢怠慢与忽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些需要到校外完成如社会调查、了解民间文化等,这些户外活动都涉及到学生安全问题。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教师想组织开展活动也力不从心。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多数以教材为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缺乏新鲜感,学生活动不起来,效果也就不理想。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案可以效仿,教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探索一边加以指导。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语文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1、彻底转变落后的育人观念,通过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清楚的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查找标准答案去进行语文实践课程教学的做法。应该学会教育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果教师总是满堂灌,津津有味的讲,学生不去参与实践,学生的能力就不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实践、体验,让他们从中积累经验。新课程标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明白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标的理论学习,转变落后的育人观,放心地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应有的能力。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但鼓励动脑,还要鼓励学生动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多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活动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实践体验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实践成果。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成果进行总结、评价、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相互理解、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问题和辩证地思考问题。学生是整个实践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充当指导的角色。只有把整个探究过程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3、进一步深入探索更科学的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求综合考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自主能力等因素。但是实际生活对教师的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以考试作为重要的评价方式。对于这一种不符合“新课标”要求评价现状,我们应探索更科学的评价方式,把语文实践活动能力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考核标准。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实行多元化。如学生自评,让他们思考活动中的种种表现,谈认识,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教师评价学生开展活动情况要考虑是否有效分工与合作、是否实现目标、是否有创新精神等。只有探索到更为科学的评价方式,才能够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不科学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农村教师,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努力改变目前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全面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杨俊丽:《教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正确定位》
[3]梁燕玲:《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的理论思考》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