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也谈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作者】 聂丽娟
【机构】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文山小学
【摘要】进行教育改革总归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教育创新。在当前小学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生体育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教育思路等诸多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旧有落后的教学理念始终束缚着创新教育模式的发展,文章就针对当前小学传统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系列小学体育创新教育的方法。【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创新教育;实践探究
【正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体育教学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多数小学依然秉持传统教育理念,偏重对文化课的教育,小学体育教育都处在一个教育形式及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的水平上.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体育形式多为枯燥、传统的体育运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运动兴趣。
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根据本校学生班级人数多、场地较小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突出“灵活多变、以人为本”的设计主线,着重进行了下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分组模式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爱动好玩,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小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浓厚的并且是持续的兴趣,他才会积极参加,努力学习,从中享受快乐,并逐步养成习惯,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所以,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时的优先注意倾向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按兴趣的起因划分,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与训练都是必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有小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才会把体育锻炼做为自身的一种需要,视为一种快乐体验(例如通过体育活动进行交友、健身、休闲、亲子沟通等),从而保持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小学生注意的持久性不长,兴趣来得快也去得快。要使小学生保持兴趣,就必须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课堂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持新鲜感。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保持教学分组形式的多样化入手,根据课的内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场地要求,通过灵活多变的组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变听课的站位,缩短师生“距离”
分组模式的改变直接导致听课站位的改变,虽说这只是细节的变化,却直接体现了人文关怀。在新的分组模式下,教师可以灵活掌握站的方式:或采取让学生绕一定图形(例如圆形)分组听讲;或让学生依然自然地形站位;或老师站在高处,让学生围在你身旁。这样都会使学生感到随和、亲切,较容易拉近师生关系,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融入小组合作法,加强学生团队合作力
团队合作可以帮助小组成员扬长避短,利用小组成员强项激发团队战斗力。对此,小学体育老师们可以融入小组合作法,让班级学生进行自有分组(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进行内部讨论确定共同学习的体育项目。采取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凝聚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训练斗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类型予以课业专授,并在相应的练习中从旁指导,以提高小组成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不仅如此,每个小组成员还要推举出一名队长,由队长协助老师完成体育教学计划,定期也要向老师报告学员的锻炼情况,帮助同学们互帮互助、相互督促。
四、引进情景创设,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体验运动的乐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在实践中如“单脚跳”教学,我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模仿自然界的动植物、生活事物或自然现象创造各种跳(只要单脚就行),这样学生既动身子又动脑子,各种花样的跳便诞生了,袋鼠跳、飞船跳、等等,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了。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五、指导学生自行设计游戏,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设计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初始阶段,马上叫学生设计游戏可能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有的游戏中进行变化。比如有一个游戏叫“火车过山洞”,规则是参加游戏者排成一至数队,然后将篮球从队头经胯下传到队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将这个游戏进行改编,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有新意、有趣味、具有开拓精神的游戏。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和选择,创编了将球从头上传过的“机器传送带”;将球从头上、胯下交替后传的“潜龙过江”;等游戏。
六、实施激励教学法
一直以来,竞技体育都是体育老师较为头疼的教学项目,尤其是女孩子对竞技体育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对此,体育老师可以实施激励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不服输的竞争心理和挑战心理,以竞赛和激励的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男女同学性别不同,设定相应的挑战标准,老师为考评员,学生逐一发起挑战,并针对考核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而且,为了全面激发学生体育潜力,可以相应设定“挑战最佳奖”、“进步奖”、“团队协作奖”、“创新奖”等,以鼓励学生在不同方面对体育运动做出的努力。
综上所述,创新体育教育对缓解课业压力、丰富学生生活、帮助教师强化授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改变当前落后的体育教学局面,老师应积极融入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以及激励教学法等,以帮助学生增加体育运动兴趣,凝聚体育运动精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强.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田径,2014(10).
[2]李婷娜.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实施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5(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体育教学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多数小学依然秉持传统教育理念,偏重对文化课的教育,小学体育教育都处在一个教育形式及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的水平上.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体育形式多为枯燥、传统的体育运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运动兴趣。
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根据本校学生班级人数多、场地较小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突出“灵活多变、以人为本”的设计主线,着重进行了下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分组模式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爱动好玩,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只有小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浓厚的并且是持续的兴趣,他才会积极参加,努力学习,从中享受快乐,并逐步养成习惯,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所以,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时的优先注意倾向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爱好倾向,按兴趣的起因划分,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与训练都是必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有小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才会把体育锻炼做为自身的一种需要,视为一种快乐体验(例如通过体育活动进行交友、健身、休闲、亲子沟通等),从而保持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小学生注意的持久性不长,兴趣来得快也去得快。要使小学生保持兴趣,就必须改变以往较为单一的课堂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持新鲜感。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保持教学分组形式的多样化入手,根据课的内容、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场地要求,通过灵活多变的组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改变听课的站位,缩短师生“距离”
分组模式的改变直接导致听课站位的改变,虽说这只是细节的变化,却直接体现了人文关怀。在新的分组模式下,教师可以灵活掌握站的方式:或采取让学生绕一定图形(例如圆形)分组听讲;或让学生依然自然地形站位;或老师站在高处,让学生围在你身旁。这样都会使学生感到随和、亲切,较容易拉近师生关系,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融入小组合作法,加强学生团队合作力
团队合作可以帮助小组成员扬长避短,利用小组成员强项激发团队战斗力。对此,小学体育老师们可以融入小组合作法,让班级学生进行自有分组(一般4~6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进行内部讨论确定共同学习的体育项目。采取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凝聚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训练斗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类型予以课业专授,并在相应的练习中从旁指导,以提高小组成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不仅如此,每个小组成员还要推举出一名队长,由队长协助老师完成体育教学计划,定期也要向老师报告学员的锻炼情况,帮助同学们互帮互助、相互督促。
四、引进情景创设,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体验运动的乐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在实践中如“单脚跳”教学,我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模仿自然界的动植物、生活事物或自然现象创造各种跳(只要单脚就行),这样学生既动身子又动脑子,各种花样的跳便诞生了,袋鼠跳、飞船跳、等等,课堂一下子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了。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五、指导学生自行设计游戏,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设计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初始阶段,马上叫学生设计游戏可能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现有的游戏中进行变化。比如有一个游戏叫“火车过山洞”,规则是参加游戏者排成一至数队,然后将篮球从队头经胯下传到队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将这个游戏进行改编,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有新意、有趣味、具有开拓精神的游戏。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和选择,创编了将球从头上传过的“机器传送带”;将球从头上、胯下交替后传的“潜龙过江”;等游戏。
六、实施激励教学法
一直以来,竞技体育都是体育老师较为头疼的教学项目,尤其是女孩子对竞技体育更是避之唯恐不及。对此,体育老师可以实施激励教学法,充分利用学生不服输的竞争心理和挑战心理,以竞赛和激励的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男女同学性别不同,设定相应的挑战标准,老师为考评员,学生逐一发起挑战,并针对考核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而且,为了全面激发学生体育潜力,可以相应设定“挑战最佳奖”、“进步奖”、“团队协作奖”、“创新奖”等,以鼓励学生在不同方面对体育运动做出的努力。
综上所述,创新体育教育对缓解课业压力、丰富学生生活、帮助教师强化授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改变当前落后的体育教学局面,老师应积极融入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以及激励教学法等,以帮助学生增加体育运动兴趣,凝聚体育运动精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强.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田径,2014(10).
[2]李婷娜.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实施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