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探析

【作者】 沈志林

【机构】 西藏林芝市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学科,本文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含义进行阐述,并结合教学实例对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运用步骤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被一再确认,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教学发展要求,而导学互动教学是一种将“导学”与“互动”合二为一的新模式,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以“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将“导学”和“互动”两个环节实现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导学互动模式在运用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以学生为主体,即教师在落实自学、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和反馈练习这四个环节的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着学生进行,不仅要使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人;其二,注重互动效果,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互动,并在互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学习方法的引导,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缺乏对知识的自主理解,那么其对知识的掌握始终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这样其在运用中也就不能实现举一反三。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其让学生埋头学习知识,不如让其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始终处于引导性的位置,而学生才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答问题的主体,因此,学生在有意识的训练中,能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实践精神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上,而限制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因此,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引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落实导学互动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课前导学,或者在作业设计中,增加实践内容,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生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进而提高其参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步骤
  1.课前准备
  备课是开展教学实践的第一步,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备课重点通常放在知识上,希望通过对教学环节的优化来完善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但是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即教师应该对当前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设计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例如在《四则运算》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学情进行了系统的判断,即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关于四则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运算
  规则,因此,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客观实际入手,组织学生利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2.情境设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在知识探索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落实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利用情境,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情境融合中,实现情感迁移。在导学互动教学中,情境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铺垫,降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境设置的方式有很多,如生活情境导入法、游戏法、问题导入法、活动导入法等,如在《位置与方向》的教学设计中,某教师利用生活情境导入法,为学生出示了一幅公园地图,并让学生从地图观察不同景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然情境导入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为5-8分钟,只有这样才能不影响主体知识的学习。
  3.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步骤,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方式更多的是“你问我答”,学生疲于应对教师的提问,很难有自己的思考,而教师的提问通常也只是一个形式,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并让学生掌握某一类题目的解法,这样的课堂练习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因此,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优化问题利用方式,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体,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分组合作的方式给出答案,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4.知识拓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通常会利用课堂上的条条框框,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上,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突破教材的知识局限,为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例如在《图形的变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小方格中,利用图形的重复、旋转、翻转等变化,设计出不同的图案,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
  5.课后评估
  课后评估是检验知识学习情况,完成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在落实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能只将目光集中在学生能否做对题目上,而是应该从知识获取、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和情感培养等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例如在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统计任务,让学根据数据探索事物发展走向,并鼓励学生对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数据收集,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了教师指导优势和学生自主学习优势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积极落实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理解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明确其实施步骤和实施要点,以不断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章灿琴. 探析互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7:129.
  [2]孙德会. 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优化[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