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作者】 秦桂花

【机构】 新疆五家渠第六师105团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改革紧握时代的脉搏,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定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总目标中我们可以知道新课程把口语交际的能力与以往的课程标准相比又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是当前语文老师们关心的热点话题。我认为口语交际课中,话题的选择是交际成败的前提,交际方式是成功的保证。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口语交际才能入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也才有希望。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今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我以此为契机设计了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话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地震刚发生时我让孩子们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搜集有关新闻,交流听到看到这些新闻的感受;救援工作全面展开后让孩子们说说你想对冒着强烈余震的危险亲临灾区的温家宝总理说些什么?想对冒着危险全力抢救幸存者的官兵说什么?想对挑战生命极限的掩埋在废墟下的坚强的人们说什么?想对和死神抢时间的医护人员说什么?......当一位位抗震救灾的英雄涌现出来时,交流他们的事迹,说说对他们的评价,说说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学校组织捐款,开展“红领巾情系灾区小伙伴”等活动后说说自己参加活动的想法和做法。因为来源于生活,有真情实感,所以一次次口语交际的气氛热烈,学生们有的可说,说的入情入理。生活真的是孩子们学习与运用的源泉和根本。这一系列的口语交际训练下来,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进行了深刻的情感教育,可谓两全其美。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换成生与生之间的评价。如“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也不是面向“大多数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人人享有说话的机会。如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有一单元提供的话题是“话春游”,在“学校该不该组织春游”这一小版块中我让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中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讲明原因,这样给每个孩子平等的发言机会,然后分正反两方再组织学生准备、辩论。即使辩论中没有发言的同学也不会游离于辩论之外,因为他要听同学的发言是否和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致,他要时刻寻找反驳或补充的机会,这样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考能力同时培养,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怎么会不提高呢?
  三、在阅读教学中寻找话题。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要充分挖掘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1)抓住文章空白之处,巧妙延伸。
  在很多文章中,作者往往为了表现的需要,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对感悟文章主题会有极大的促进,而在想中、说中,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执教《请你来看看大海》时就有这么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想一想,除了书上说的心情不快,精神懈怠,意志消沉时可以来看看大海,还有什么情况下可以看看大海呀?咱们也尝试着一诗的形式说说如何?小组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之后纷纷吟出了自己创作的诗句,
  “假如你心中充满烦恼,
  请你来看看蔚蓝的大海,
  大海容得下厌恶憎恨,
  大海禁得住挫折失败”
  尽管有些稚嫩,模仿的痕迹很重,但谁又能说这不是“诗人”的第一步呢?
  在这个片段中,老师很好地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在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很自然地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深埋于脑海中的种种生活场景被激活了,孩子们很自然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大家都想说、愿说,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更深地体会到应该学习大海宽广的胸怀,做豁达开朗乐观的人。
  (2)别开生面,抓住重点语段。
  《峡谷历险》 一文,父子俩在灾难面前超越生命极限的父子亲情是教学的重点,在死亡扼住父子俩的咽喉时,他们分别会怎么想?我抛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有了浓浓的研究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感受,也使得他们表达的欲望更为强烈,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向更深层次发展。
  (3)抓住课文的结语,巧设话题。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悟得其中“道”?不妨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在一堂课的结语处顺水推舟,巧作安排。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在结尾之处,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以达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这不仅仅是口语交际,更是阅读教学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总之,口语交际的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方面,诸如交际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的拓展等等,本人只是谈了粗浅的认识。“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在语文课程中更是如此,应灵活运用课堂的动态生成,挖掘更多的口语交际素材,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训练平台,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