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宋胜强

【机构】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教师往往在黑板上进行书写,主要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数字或者由数字组成的各种信息,这就导致学生降低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成绩也随之有所下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新课改使得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使得教学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应用

  1.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促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是时代进步的一大特点。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结合推动着数学教学的新发展,也促进着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在备课、教案、教学流程设计、课堂提问等多个方面都在进行新的改变。数学教师已经不再是枯燥的书写板书,点评练习册的课后作业,生硬的描述几何图形的变化,信息技术已使抽象化的初中数学趋于具体,如何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的辅助教学成为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教师也开始探寻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实现差异教学。
  1.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环境和学生参与程度息息相关,教学环境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模拟数学问题的场景,可以将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联系到日常生活,从而更好的理解问题。其次,学生是具有差异化的,学习层次的不同导致了课堂知识吸收效果的差异,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指导,为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广度和深度进行有效调控,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交流平等积极。
  2.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应用方式不灵活
  现在大部分的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的时候,往往只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板书教学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改成幻灯片的内容,这就造成学生仍旧不能很好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接受。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需要使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并不是整个数学教学都适合于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学内容适不适合使用信息技术,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怎样才能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都需要教师进行灵活处理。
  2.2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不熟练
  现今大部分的学校中老教师的比例占据较多,对于新课程改革实行的新型教学方式大多数教师并不是很容易接受。他们始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会很用心,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往往敷衍了事。学生对于新型事物总是有着很大的好奇心,教师的态度就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在教学中很好的运用。
  3.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3.1教师应灵活利用多种类型的教育媒体
  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外部刺激,也就是活信息技术从视觉、听觉以及触觉三个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刺激,与传统的仅仅听教师讲解相对比,教学质量更加明显。另外,信息技术还因为存在交互性、形象性以及丰富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感官刺激,其中人机交互是信息技术最为明显的特征。这是因为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图文并茂及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并且还能够马上反馈,该交互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令学生形成学习欲望,进而产生学习动机。比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题组训练是最重要的内容,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主要由教师抽取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做练习,教师再进行讲评。但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后,情境却不再相同,教师通过制作一个训练课件,学生计算后点击正确的答案,如果答案正确,窗口变化马上出现“哇,恭喜你,你做正确了”等激励性话语,但是如果答案错误,则会显示“别气馁,虽然错误,但你可以重新再做一次”的鼓励话语,直到学生计算出正确的答案,倘若学生一直错误,计算机便会出示正确的解题方法,由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2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
  现在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自身技术能力落后,不能完全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需要使用其他技术人员设计的课件来讲自己的课,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课件,这样就不能把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体现在其课件中来,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参加一定的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作自己的教学课件,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授课的效率,也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师原本的教学目的,体现出其教学思想,更好地把握课堂流程的走向,也能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职业自信心,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真正能量。所以教师的技术能力也是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很重要的因素。
  3.3优化教育资源,改变传统观念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网络教育的兴起使得教育资源更为广泛的交流和利用。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水平不尽相同,教师的应用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因此,要做到教学资源的优化,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在各地建立教育交流平台,将教育心得、教育方法甚至是课件、教学大纲、课后作业等都可以进行交流,将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教师跨区域、跨专业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次,加大网络化教育。网络化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可以最大化的获取信息,交流信息,打破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局限,将教师与教师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范围拓展到学校以外,从而充分的优化教育资源。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数学教育的深层结构,已经深入到数学教学的知识体系中,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最佳工具,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探究知识、体验数学、感受知识的桥梁,是推动学校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华.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张玉梅.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分析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蔡庚.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设计与案例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