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学校管理实践与思考

【作者】 伊 羊

【机构】 青海省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校管理作为一门艺术,它是以组织学校工作为对象的社会活动,通过引导、带领老师员工,运用校内外条件与资源,不断优化学校工作,实现学校目标的组织活动。在这过程中,学校一直以“育人”为目标,是和物质生产不同的管理活动。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中,校长必须带领全体老师,在规划学校发展的同时,努力做好各项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方法,从而强化教学管理进程。
  【关键词】 小学;学校管理;思考

  1.管理与目标共画同心圆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才的活动。它不仅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还要有正确的管理目标和科学地实施目标管理,才能有效地、快速地、最优化地实现目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学校情况,依照教育方针、法规、教学计划制定学校目标,运用管理原则、原理、法规对学校中的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进行管理。管理与目标的宗旨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目标和管理目标要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这是学校管理提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调动学校师生积极性的手段,也是提高学校人员自觉性的推动力。另外,目标管理是一个不间断、反复出现的循环过程,我们在制定管理目标时,要注意其特性、周而复始的程序性、螺旋上升的递进性、重点交叉的渗透性、大环小环的同步性。总之,管理与目标弹的是一首曲,画的是一个圆。
  2.落实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1加强培养,强化老师专业素养
  在教学中,老师始终处于主导位置,教学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学校应该全面了解教学优势与存在问题,通过制定对应的培训计划,对全员、骨干老师、班主任、新老师培训进行恰当的规划,并且指明对应要求。首先,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师德查摆和政治业务学习相关活动,不断提高老师素养。其次,在专业素养上,学校应该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专人进修、培训,充分利用讲座、指导与活动提高老师讲课水平。最后,学校应该明确规定学习数量、书目,通过安排时间,制定对应的评价、检查措施,使用互学、自学、集体学、推荐学的学习模式,拓展老师眼界,推动教学观念发展,让老师从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2.2突出质量,进行常规化管理
  教学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有序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因此,对于新时期的小学学校管理,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方法,保障教学健康、和谐的发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宽松、严厉、灵活度适宜的管理制度,以保障教学质量,具体内容包括:评、测、教、备、批、辅等方面,不断引领老师规范自身行为,指导工作目标与学习目标。为了做好老师备课工作,除了课程标准学习外,还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切实做到五备(备学生、目标、教材、作业、学法)、五有(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心中有人、胸中有本、脑中有标)。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落实“日日清,堂堂清”,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挖掘教学管理问题,不断完善管理方法。
  2.3立足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办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的办学目标。从现代教育的目的来看,让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新时期的小学管理,必须立足社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和管理。通过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掘学生潜能,将寓教于乐、于情、于理中,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与思想境界。
  3.以人为本、管理学校
  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制度管理的三个结合,即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权力经验管理与学术管理相结合,校内资源管理同校外资源管理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以人为本,师资是教育的脊梁,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应该成为师资队伍成长提高的基地,校长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对此,针对不同年龄,提出分层要求。如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整理形成教学理论。
  抓住青年教师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未来,抓住了教育的未来,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以致成为名师,必须通过三条渠道,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要尊重教师的想法,尊重教师的人格,并通过会议、座谈和交流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深化认识:学校是教师的学校,事业是共同的事业,学校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强化“校兴我兴”“校荣则我荣”意识,只有共同努力学校才能发展壮大。
  4.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努力办好学校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领导应从外界引进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念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小学,特别是众多的小学与外界社会的接触很少,而且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小学往往还不具备互联网,信息较为闭塞;校领导出差所到的地方也非常有限,能引进的新观念、新成果也就没那么多、那么好了。所以,学习领导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管理,多关注教育教学的新动态,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流信息,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联系,取得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领导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要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关系,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与学校一起进行教育活动,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使各项教育活动能够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最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管理学校、学生的管理网。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门精深的课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管理将更加规范合理,管理手段也将更加丰富多样化和科学管理化,作为学校管理者,还将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实践、积极积累和创新,把学校办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潘玉华.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管理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2]王云峰.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农村小学管理[J].品牌,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