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淡农牧区小学生加强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 才仁战德

【机构】 青海省玉树市下拉秀镇中心寄宿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汉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农牧区的小学生受自身能力限制。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文章中有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有自己不明白语句等,再加上教学和指导方法不当,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导致农牧区小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材内容,采取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来切实做好阅读教学工作,以及实现小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 农牧区;小学生;阅读;重要性

  阅读课作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整合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且对培养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阅读也是小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吸取精神养料与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
  1.激发农牧区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阅读的诱惑。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
  2.培养农牧区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多人体验、总结出来的最有效的读书方法。鲁迅先生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要做到这点,就得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教师结合自身经验,传授一些常用实用的读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如圈点笔记:阅读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由你自己来掌握。又如,批语笔记:阅读中,在文章的精彩处随时写上一些看法或点评。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引起注意,这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方法。
  3.调动农牧区小学生自身的情感
  在小学阶段,农牧区小学生自身的情感世界是非常细腻以及丰富的,而且他们的情感在交流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感染,并对此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老师们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一点,来调动农牧区小学生自身的情感,培养和激发农牧区小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可以让农牧区小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文章,并让农牧区小学生用心去体会文章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每一个动作以及每一句话,要让他们体会到那种言语之间的温馨所在,并结合教材中的词语来触碰农牧区小学生们心中那些情感来源。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同农牧区小学生之间产生一种情感共鸣,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农牧区小学生在阅读这方面的兴趣以及注意力。而且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农牧区小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中自我感觉到的“温度”以及“冷暖”等词语都能够很好的描绘出来。这就在实现调动农牧区小学生情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农牧区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
  4.创设条件,促进农牧区小学生的阅读
  4.1时间落实
  我每天让学生利用晚上7:00——7:30的时间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告诉学生要选好内容,不要贪多求快,要集中精力,认真读一至两篇,才会有所收益。
  4.2辅导落实
  每周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兴趣和方法上的指导,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4.3活动落实
  在阅读了一段时间后,举行一些比赛,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快速阅读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文章的内容细节讲得具体、完整。还可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朗读的流利、有感情。还可开班级故事会,看哪个同学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还可进行佳作欣赏会,同学觉得好的作品,讲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还可进行语文手抄报展示,学校也会定时地进行读书笔记评比,这些活动都可促进学生的读书热情。
  总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农牧区小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自主的实践过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小学生语文听说写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小学老师,我们要及时利用教材打好基础,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并反复训练阅读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读多练,使他们能读会看、勤思多想,指导他们结合自己的阅读技巧认真总结,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从阅读中认识学习语文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敬格.小学生阅读的意义及其能力培养[J].学周刊,2011
  [2]张东敏.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J].科学教育,2011
  [3]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马琳睿,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汉语文阅读能力[J],《西藏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