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设有效数学环境 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作者】 刘康媛
【机构】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过程”。“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幼儿“在生活中、在游戏中,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地发展对自我、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关键词】 有效;数学环境;思维发展
幼儿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重要有效的途径。教师应该从方法上、途径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真切地感受数学;在新奇有趣的数学环境中让幼儿主动探索;在各种游戏环境中让幼儿快乐地玩数学,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开发幼儿思维的潜力。
一、生活环境,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
日常生活这个大环境是幼儿数学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一途径,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让幼儿数一数上楼梯的台阶数,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等;看一看日历,感知日月的顺序……让幼儿轻松自如地感知数学现象。其次创设适当的数学环境,帮助幼儿加强思维的训练。如与孩子一起“玩扑克牌”,让孩子有意识的学习排序、分类、相邻数。同时,还要抓住在一日生活中能刺激幼儿数量思维的生活情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获得经验,如:幼儿午睡、吃饭、上厕所、做操、来园、离园等,都能给孩子时间上的堤示,让幼儿有意识地观察时钟、认识时钟。与此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材料当作数学操作材料,选择一些安全的幼儿熟悉的材料,这样可以激发幼儿进行数学操作的兴趣,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
二、教学环境,引导幼儿思维的发展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数学启蒙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幼儿的思维上,如在“学习6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每组幼儿一筐雪花片(2种颜色)和一张印有花片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蒙眼抓雪花片”游戏,每抓一次,根据所抓雪花片的颜色在纸上涂色。如第一次,出现3片黑色和3片红色,就把第一排花片图案涂成3个黑色,3个红色,并记录6的第一种分解,然后依次换人抓雪花片,只要所抓的雪花片颜色数量与前面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抓雪花片后,孩子们就要比较、对照,作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独立思考能力,使幼儿能根据变成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再如“猜图形”,幼儿每人准备一套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卡片,两个小朋友玩或集体玩。如:猜图形小朋友问:“你拿的是四条边吗”?回答:“是的”。问“四条边一样长吗”?回答:“不一样长”。“你拿的是长方形”。”“猜对了”,活动继续进行。这个活动既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锻炼了推理能力,又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三、游戏环境,开发幼儿思维的潜力
游戏环境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它能促进幼儿思维积极的开展,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炸碉堡”的游戏中,让幼儿来记录投掷结果,根据对投掷结果的归纳来学习数的组成,这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又如游戏“小小统计员”,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幼儿既认识了各种图形,又学会了统计;同时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游戏过程中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又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开发了幼儿的思维潜力。
总之,在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各种知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而且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我们要利用每一个时机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求知探索、主动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创设各种数学环境,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关键词】 有效;数学环境;思维发展
幼儿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重要有效的途径。教师应该从方法上、途径上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真切地感受数学;在新奇有趣的数学环境中让幼儿主动探索;在各种游戏环境中让幼儿快乐地玩数学,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开发幼儿思维的潜力。
一、生活环境,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
日常生活这个大环境是幼儿数学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一途径,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让幼儿数一数上楼梯的台阶数,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等;看一看日历,感知日月的顺序……让幼儿轻松自如地感知数学现象。其次创设适当的数学环境,帮助幼儿加强思维的训练。如与孩子一起“玩扑克牌”,让孩子有意识的学习排序、分类、相邻数。同时,还要抓住在一日生活中能刺激幼儿数量思维的生活情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获得经验,如:幼儿午睡、吃饭、上厕所、做操、来园、离园等,都能给孩子时间上的堤示,让幼儿有意识地观察时钟、认识时钟。与此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材料当作数学操作材料,选择一些安全的幼儿熟悉的材料,这样可以激发幼儿进行数学操作的兴趣,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
二、教学环境,引导幼儿思维的发展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把数学启蒙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幼儿的思维上,如在“学习6的组成”的数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每组幼儿一筐雪花片(2种颜色)和一张印有花片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蒙眼抓雪花片”游戏,每抓一次,根据所抓雪花片的颜色在纸上涂色。如第一次,出现3片黑色和3片红色,就把第一排花片图案涂成3个黑色,3个红色,并记录6的第一种分解,然后依次换人抓雪花片,只要所抓的雪花片颜色数量与前面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抓雪花片后,孩子们就要比较、对照,作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这样,有利于提高幼儿独立思考能力,使幼儿能根据变成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再如“猜图形”,幼儿每人准备一套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卡片,两个小朋友玩或集体玩。如:猜图形小朋友问:“你拿的是四条边吗”?回答:“是的”。问“四条边一样长吗”?回答:“不一样长”。“你拿的是长方形”。”“猜对了”,活动继续进行。这个活动既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锻炼了推理能力,又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三、游戏环境,开发幼儿思维的潜力
游戏环境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它能促进幼儿思维积极的开展,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炸碉堡”的游戏中,让幼儿来记录投掷结果,根据对投掷结果的归纳来学习数的组成,这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又如游戏“小小统计员”,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幼儿既认识了各种图形,又学会了统计;同时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游戏过程中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又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开发了幼儿的思维潜力。
总之,在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各种知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而且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一定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我们要利用每一个时机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求知探索、主动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创设各种数学环境,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