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探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

【作者】 张 娅

【机构】 四川省茂县县委宣传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传统角度来说,新闻传播的主体是由新闻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共同组成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新闻传播行业结构,给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与新挑战。在现代媒体理念和新技术的共同引领下,新闻传播的主体与受体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进而引起了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传统的新闻采访工作和新闻播出工作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方法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了解新闻传播主体的转变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可以进一步的掌握新闻媒体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新闻传播主题的状况,有助于进一步的提高新闻服务质量,促进整个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全媒体时代与传统新闻传播的优势
  在传统媒体阶段,新闻传播的主体和受体分属于新闻传播过程的两端,所对应的群体相对固定,相互之间存在相对明显的界限,很少进行角色互换。传统媒体是单向性的传播新闻,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一般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发表评论性意见,不利于公民行使权利,更不利于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因此可以这样来说,新闻传播的主体与受体之间具有分离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技术的引领下,传统的新闻接受者和传播者之间的关系也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分别经历了朦胧和对应的发展阶段,广大群众也不再仅仅满足于新闻接受者的角色定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新闻的接收和传递,往往在接受了最新的新闻事件的同时也通过qq,微博等新闻传播介质向亲朋好友传输信息内容,同时扮演着新闻接受者和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进而新闻接受者和传播者之间的界限也愈发难辨,二者逐渐有了一体化的联系。
  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的双向互动性明显增强。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主体单一,仅局限于记者和编辑,但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新闻传播的主体,新闻最初发布者目睹新闻现场,新闻真实性较高,有利于受众认可。新闻传播主体多元化可为记者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等资源。如今,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论坛等自媒体都成为了新闻的传播途径。新闻传播主体多元化促进了有价值的新闻传播的发展。受众可以通过全媒体自己发布信息,也可以通过评论专区发表意见和看法,新闻发布者与受众互动性的强化,使双方的沟通途径得以构建,有利于扩大新闻影响力,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在新闻行业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发展,引起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变革,改变了原有的结构特点,同时也引起新闻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关系的转变,促进了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在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和关联性方面更具优势,是未来世界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新闻报道中,有价值的新闻一经核实后,可对新闻发布者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新闻报道之中,从而促进自媒体渠道的拓展。
  为了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一些新闻机构哗众取宠,用浮夸的措辞、制造话题、虚假的报道来引起全民关注,导致新闻内容严重失真、言论偏激,不利于新闻的良性发展。因此,为创新新闻传播模式,新闻媒体首先要有发现对人们生活和国家发展有影响力的新闻的能力,并坚持报道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以提高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应挖掘新闻的深度,深入了解新闻发生的前因后果,并对其进行连续报道,从而引导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才能完整体现新闻的价值。?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庞大的新闻信息量,人们往往会无所适从,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阅读压力,不利于人们快速获取想要的新闻。因此,新闻发布者须根据受众的阅读习惯发布新闻,满足受众碎片化阅读等需求。首先,发布者须根据新闻事件种类和发生时间、背景等对新闻进行科学分类,从而提高受众阅读效率,又能满足受众分类订阅、个性化阅读等需求。其次,新闻发布页面遵循简洁的原则,采用罗列标题的方式展示新闻,使受众一览无余,并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阅读。此外,为了有助于读者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可以在新闻末尾提供相关新闻的专题链接,便于读者按照个人兴趣进行阅读。因此,新闻设计应采用标题-内容页-相关新闻链接的创新模式,力求将新闻与受众的习惯有机融合,进而提升受众阅读新闻的质量。
  三、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建议 
  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是未来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探讨符合社会发展的媒体传播新思路过去,新闻工作者都追求新闻报道的及时性,都力求第一时间到达突发事发现场以争取独家报道。但在全媒体时代,人人手中都有各种拍摄工具。在记者未到现场时,已经有大量现场照片传到网上。此时,就应该强化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传播的意识,把拍摄重点转移到照片的看点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充分反映照片中的内在事实。这就需要摄影师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需要摄影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进行拍摄和报道。
  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拍摄照片并上传到网络,但是普通人的这种传播新闻的行为并不具备专业性,无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这给新闻传播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政府需要加强对新闻传播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而使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传播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察力度,避免大量的色情、暴力、虚假等新新闻信息的出现,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再者,政府还应该尽量协调好市场与受众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广大民众自觉参与到新闻媒介的改革、发展、净化的大讨论中来,通过人民的力量及时发现消极负面的新闻信息,并对相应的当事人加大处罚力度,共同构建新闻传播的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