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 索朗措姆
【机构】 西藏昌都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有效的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在他们日后的生活中或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在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着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及解决,本文将针对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体,进行多方面考虑,并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培养
1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
1.1 自理能力总体较好,但存在很多问题
在对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中,大部分的智障儿童在就餐方面都是还不错的,例如: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下可以自己进行吃饭,会独立使用筷子或勺子等。但是在着装、个人卫生及入厕方面就相对较差,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智障儿童无法独立完成以上自理能力。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都属于生活自理范围,也是我们本文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1.2 社会生活等相关自理能力上较弱
在一项关于智障儿童的社会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调查中,针对智障儿童的安全、社交人际和环境适应这三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智障儿童在这三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占比分别是30%、25%、28%,也就意味着智障儿童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各项内容的具体及标准如下。安全方面标准: 这些孩子基本上不允许拿尖锐物,比如小刀、剪刀等; 在拔电插头时候能够注意安全; 能够安全上下楼梯以及安全待在社区等。社交人际方面标准: 这些孩子能够保持仪容整洁; 在见到熟人的时候能够主动打招呼并且能够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能够与其他孩子参与一些合作性的游戏。环境适应方面标准: 在公共场合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则,能够保持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 能够将用过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 借用的东西能够物归原主; 能够清晰表达自己和父母的名字; 会表达自己身体部位的名字。通过上述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智障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从小开始发展并且养成的习惯,所以学校和家庭是关键的要素,以下根据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三点关于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建议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参考。
2 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建议
2.1 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
由于智障儿童在语言交流或表达方式上存在着重要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自身特点,根据每个智障儿童存在的不同程度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例如: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智障儿童,那么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应采取更高的要求进行施教;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智障儿童,也要对应放宽要求。然而智障儿童也同样有着正常儿童的稚嫩心理,所以在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方面,也要给智障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多进行鼓励表扬,在智障儿童无法做到的事情上,教师应有更多的耐心,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尊重智障儿童。
2.2 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班,帮助家长了解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对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中,仅仅依靠学校进行教育也不足够的,在家长和学校充分配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教学目标更有效率。家长也应该定期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培训班,了解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办法和技巧,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家长在家庭中也可以进行相关的教育。在给家长进行培训的同时,也应该让家长正确认识到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改变家长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错误想法。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中,可以更大程度上改善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使他们可以更轻松的学会生活自理的技能。
2.3 围绕生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开发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学校课程
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课程教育,尤其对于智障儿童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更是如此,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地实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当前我国使用的关于智障儿童学生的教材还是十多年前编写的针对轻度智障学生的教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这些教材很难满足当前智障儿童的现状。我国各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没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地统一使用教材,不利于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再者,智障儿童是一类特殊群体,该群体的重点应该放在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这能才能让智障学生以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基于此,对于智障儿童在学校中关于自理能力课程的开发,要围绕生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开发能够提高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的课程,这些内容的来源要贴近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智障儿童的现实生活,同时要注重智障儿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智障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又能快乐地体验生活,从而锻炼他们的自理能里。
结语:
智障儿童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区别于正常儿童,但是我们要做到的是正确面对他们,不要带有歧视性。在进行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中,学校应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特征,和家庭充分的结合,才可以更有效的将生活自理技能教授给智障儿童。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可以让他们在以后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减轻家庭的负担,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更加可以减轻家长所承担的精神压力,使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发挥朗读作用 提高智障儿童语文能力[J]. 陈莎茵.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07期
[2]浅析智障儿童数学直观教学方法[J]. 王红. 新课程(小学) 2015年07期
[3]浅谈在特教语文教学中对智障儿童的培养[J]. 赵文侠. 赤子(上中旬) 2015年21期
【关键词】 智障儿童;自理能力;培养
1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现状
1.1 自理能力总体较好,但存在很多问题
在对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中,大部分的智障儿童在就餐方面都是还不错的,例如: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下可以自己进行吃饭,会独立使用筷子或勺子等。但是在着装、个人卫生及入厕方面就相对较差,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智障儿童无法独立完成以上自理能力。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都属于生活自理范围,也是我们本文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1.2 社会生活等相关自理能力上较弱
在一项关于智障儿童的社会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调查中,针对智障儿童的安全、社交人际和环境适应这三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智障儿童在这三方面能够独立完成的占比分别是30%、25%、28%,也就意味着智障儿童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各项内容的具体及标准如下。安全方面标准: 这些孩子基本上不允许拿尖锐物,比如小刀、剪刀等; 在拔电插头时候能够注意安全; 能够安全上下楼梯以及安全待在社区等。社交人际方面标准: 这些孩子能够保持仪容整洁; 在见到熟人的时候能够主动打招呼并且能够主动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能够与其他孩子参与一些合作性的游戏。环境适应方面标准: 在公共场合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则,能够保持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 能够将用过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 借用的东西能够物归原主; 能够清晰表达自己和父母的名字; 会表达自己身体部位的名字。通过上述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智障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从小开始发展并且养成的习惯,所以学校和家庭是关键的要素,以下根据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三点关于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建议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参考。
2 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建议
2.1 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
由于智障儿童在语言交流或表达方式上存在着重要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自身特点,根据每个智障儿童存在的不同程度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例如: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智障儿童,那么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应采取更高的要求进行施教;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智障儿童,也要对应放宽要求。然而智障儿童也同样有着正常儿童的稚嫩心理,所以在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方面,也要给智障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多进行鼓励表扬,在智障儿童无法做到的事情上,教师应有更多的耐心,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尊重智障儿童。
2.2 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班,帮助家长了解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对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中,仅仅依靠学校进行教育也不足够的,在家长和学校充分配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教学目标更有效率。家长也应该定期参加学校开展的相关培训班,了解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办法和技巧,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家长在家庭中也可以进行相关的教育。在给家长进行培训的同时,也应该让家长正确认识到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改变家长对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错误想法。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中,可以更大程度上改善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使他们可以更轻松的学会生活自理的技能。
2.3 围绕生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开发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学校课程
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课程教育,尤其对于智障儿童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更是如此,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地实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当前我国使用的关于智障儿童学生的教材还是十多年前编写的针对轻度智障学生的教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这些教材很难满足当前智障儿童的现状。我国各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没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地统一使用教材,不利于提高智障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再者,智障儿童是一类特殊群体,该群体的重点应该放在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上,这能才能让智障学生以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基于此,对于智障儿童在学校中关于自理能力课程的开发,要围绕生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开发能够提高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的课程,这些内容的来源要贴近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智障儿童的现实生活,同时要注重智障儿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智障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又能快乐地体验生活,从而锻炼他们的自理能里。
结语:
智障儿童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区别于正常儿童,但是我们要做到的是正确面对他们,不要带有歧视性。在进行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训中,学校应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特征,和家庭充分的结合,才可以更有效的将生活自理技能教授给智障儿童。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可以让他们在以后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减轻家庭的负担,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更加可以减轻家长所承担的精神压力,使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发挥朗读作用 提高智障儿童语文能力[J]. 陈莎茵.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07期
[2]浅析智障儿童数学直观教学方法[J]. 王红. 新课程(小学) 2015年07期
[3]浅谈在特教语文教学中对智障儿童的培养[J]. 赵文侠. 赤子(上中旬) 2015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