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厌学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作者】 罗裕勇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蒜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学生间均衡发展的重要部署,分析和研究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因素显得十分必要,导致农村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因素较多,而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众多因素之一,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农村中学生厌学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厌学情况;措施
初中是人在求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容易产生两极分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厌学现象在农村初中教学中越来越严重。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的成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是顺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下面我就谈谈教师教学能力与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满意度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我校教师教学教学能力的满意度情况,我校对222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上表的调查统计数据中,选择满意度“高”的人数有100人,占比45.05%,虽然是五个选项中人数最多,但没有达到总人数的一半;选择“较高”的有92人,占比41.44%;选择“一般”的有24人,占比10.81%,选择“较低”的有5人,占总比2.25%,选择“低”的有1人,占总比的0.45%。满意度在“较高”及以上的占总比的86.49%,充分说明了大多数学生对我校教师教学能力是认可的,而满意度在“一般”及以下的占总比的13.51%,这组数据说明,我校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农村初中学生诸多厌学因素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时刻警醒、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更合理化和科学化,逐渐杜绝或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生厌学的原因
教育教学能力指的是你上课期间教的东西能让学生接受吸收多少的能力。具体包括:(1).分析掌握教材的能力。教材实际是为老师提供的教学素材,教师首先要分析这些素材中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品格因素等;其次考虑如何将这些因素拓宽、扩展;最后确定本节课“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重点开发、培养。(2).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一节课的教学方法会有很多的选择。(3).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学目标确定的层面决定了教学目的要达到的标准。现代教学主张,每节课的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 “双基”而教,而是实行“人格本位”教学,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必须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发展为根据,以培养学生“现代人”的优秀品质为依据。(4).创新能力。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创造性工作。教学能力的强弱高低与教师创造力水平密切相关,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完成之后还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本身就应当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在农村学校任教的老师,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课改后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教育教学方法老化,对教材和知识结构处理不当,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其次,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使学生的做法得不到老师及时的肯定,自信心受到打击,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解决学生厌学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大胆地说;课后提倡学生不懂就问,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再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加强课堂的调控能力,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探究、学习。最后教师要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多多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赞美声中找到学习的自信。
2.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习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并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要培养课前预习教材的习惯。学生在读完每一节后,试着提炼一下重点内容,归纳出知识点,并加以整理;针对看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在课堂上着重听教师的讲解,使听课变得更有效率。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认真完成。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作业展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收集错题的习惯。实践证明:“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探究这些错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寻求预防及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吸取教训,减少类似的错误。
4.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信心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和信心。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方面教育,讲从小胸怀大志,最后成材的典型例子,讲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需求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要不断“充电”,做一名爱学习、善反思的教师。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好整合和编排。再次要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听多问,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高。最后做一名不断反思的教师,在反思中改进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
6.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爱。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爱无处不在,让学生在教师的爱中感受温暖,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这门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关爱可以是学生不舒服时一句温暖的问候,也可以是学生犯错误时循循善诱的教导,更可以是学生委屈时的开导。对于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教师应该多抽一些时间和他们聊聊天,尽可能地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需要关爱时给他们及时的爱。
参考文献:
[1]温秀娥.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程翔.论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厌学情况;措施
初中是人在求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容易产生两极分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厌学现象在农村初中教学中越来越严重。分析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的成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是顺利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下面我就谈谈教师教学能力与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一、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满意度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我校教师教学教学能力的满意度情况,我校对222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上表的调查统计数据中,选择满意度“高”的人数有100人,占比45.05%,虽然是五个选项中人数最多,但没有达到总人数的一半;选择“较高”的有92人,占比41.44%;选择“一般”的有24人,占比10.81%,选择“较低”的有5人,占总比2.25%,选择“低”的有1人,占总比的0.45%。满意度在“较高”及以上的占总比的86.49%,充分说明了大多数学生对我校教师教学能力是认可的,而满意度在“一般”及以下的占总比的13.51%,这组数据说明,我校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还有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农村初中学生诸多厌学因素之一,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时刻警醒、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更合理化和科学化,逐渐杜绝或减少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生厌学的原因
教育教学能力指的是你上课期间教的东西能让学生接受吸收多少的能力。具体包括:(1).分析掌握教材的能力。教材实际是为老师提供的教学素材,教师首先要分析这些素材中的知识因素、能力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品格因素等;其次考虑如何将这些因素拓宽、扩展;最后确定本节课“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重点开发、培养。(2).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一节课的教学方法会有很多的选择。(3).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学目标确定的层面决定了教学目的要达到的标准。现代教学主张,每节课的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 “双基”而教,而是实行“人格本位”教学,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必须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发展为根据,以培养学生“现代人”的优秀品质为依据。(4).创新能力。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创造性工作。教学能力的强弱高低与教师创造力水平密切相关,在教学设计上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完成之后还需要教师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本身就应当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在农村学校任教的老师,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教育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课改后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教育教学方法老化,对教材和知识结构处理不当,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其次,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使学生的做法得不到老师及时的肯定,自信心受到打击,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解决学生厌学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大胆地说;课后提倡学生不懂就问,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感受知识的重要性。再次,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加强课堂的调控能力,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探究、学习。最后教师要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多多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赞美声中找到学习的自信。
2.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习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并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要培养课前预习教材的习惯。学生在读完每一节后,试着提炼一下重点内容,归纳出知识点,并加以整理;针对看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在课堂上着重听教师的讲解,使听课变得更有效率。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作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认真完成。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作业展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收集错题的习惯。实践证明:“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探究这些错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寻求预防及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吸取教训,减少类似的错误。
4.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信心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和信心。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方面教育,讲从小胸怀大志,最后成材的典型例子,讲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需求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要不断“充电”,做一名爱学习、善反思的教师。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好整合和编排。再次要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听多问,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高。最后做一名不断反思的教师,在反思中改进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在反思中成长。
6.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爱。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爱无处不在,让学生在教师的爱中感受温暖,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这门课,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关爱可以是学生不舒服时一句温暖的问候,也可以是学生犯错误时循循善诱的教导,更可以是学生委屈时的开导。对于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教师应该多抽一些时间和他们聊聊天,尽可能地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需要关爱时给他们及时的爱。
参考文献:
[1]温秀娥.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程翔.论教师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