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书香浸润学生的童年
【作者】 唐功凯
【机构】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兜余完小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诲;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也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我们学校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两年多来,书的香气就像花香一样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读书对老师、学生来说成了最自然的事情,他们从书中汲取阳光和水分……
一、设立班级图书角,资源共享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它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通过书本了解人类的历史,探索人类的未来,而且可以时使班级有浓厚的读书氛围。但是,如果管理不善,图书角就会变成“死角”,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1、筹集图书,丰富图书角的“营养”。建立图书角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想方设法筹集图书.我们通常用多渠道进行筹集:如“献书、借书”的方法筹集图书。献书,就是发动全班同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献给班集体。一般情况,每个同学购买课外书,看完以后就放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们每个学期都动员同学们把自己的书献出来,这样图书角就多出几十本书,甚至上百本书,同学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书。借书,就是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一批图书,待同学们阅读完以后,再按期去调换新图书。通过“献书、借书”的方法筹集图书,使图书角的图书常看常新,同学们的阅读面越来越广,获取知识也越来越多。
2、健全管理小组,理顺图书角管理的“脉络”。要使图书角就必须成立一个管理小组,制订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小组要做好图书整理、借还工作。所有的图书编好码后,管理小组的成员把全部图书做一次详细的登记,以防图书遗失。并按顺序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方便同学们借阅和查找。图书借还采取两项措施:第一项是同学们在教室阅读时,可直接向管理小组成员借阅,但放学后必须当即还给管理小组;第二项是如果同学们要借回家看,就要在管理员处做好借书登记。
3、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为了更大限度地用好图书角的图书,每半学期,各个班级之间互相交流图书,班主任和班级的管理人员要做好图书的交接工作,以防图书的流失。
二、好书推荐,让学生选读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然而,时下儿童出版物之多,可谓是书海茫茫。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不择而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因此,我们老师有责任推荐各种好书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充分吸取书中的养分。
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标准附录中已推荐70篇,其他的篇目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同时把《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建议的课外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推荐给学生。
2、紧扣教材推荐。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我们有必要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好书。如教了《蟋蟀的住宅》后,给学生推荐《昆虫记》;教了《活化石》后,我们给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教到《小摄影师》后,给学生推荐高尔基的《童年》;教了《再见了,亲人》后,给学生推荐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了《触摸春天》以后,给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们三天光明》……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增长课外知识。
3、放手让学生互荐。每月召开一次阅读好书交流会: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是什么书,它好在哪里,来源何处;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书上的最精华的部分概括出来推荐给大家,达到资源共享。
三、家校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加上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一项学习活动,家长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为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新课标精神,明确学校加强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要求家长多给孩子购买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提倡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落到了实处。
四、多样活动,培养阅读情趣
1、坚持开展“课前5分钟”诵读活动,早晨、下午第一节课前都由班长组织有序的成语接龙、古诗词、三字经、精彩课文等诵读。日积月累,扩大了孩子们的阅读量。
2、我读你听。其实有很多孩子起初并不喜欢读书,为了让他们愿意去读,自己想读,我们首先在班级里开展了“我读你听”活动。也就是我们本来是想给他们推荐书,可我们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本书如何好,要他们去读这本书,而是拿着书到教室,在快下课的时候,告诉他们我们读了一本书,很好看,很想读给他们听听,然后尽我们所能,声情并茂地读上书中最精彩的那一部分,而且掌握着在下课铃响的时候还读不完,这样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想知道这本书是什么名字,然后自己去买来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3、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评比。为了展示学生丰富的读书热情,激发学生更大的读书兴趣,巩固学生对语文和绘画的兴趣,各班在选拔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的基础上进行全校交流,并评出获得数量奖的前20名同学,然后从中再评出10名质量好的,最后进行集体、个人拍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创建阅读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新课程改革后推出的一种评价方式。我们把它移植到课外阅读中。里面的内容有: ①、设计一份课外阅读记录卡,让孩子每阅读完一份读物,就填写一张记录卡,收进阅读成长记录袋,在班内定期开展评比,看谁的记录卡多。②、孩子每阅读完一份读物,要记录基本信息(文章名称、作者等),还要把自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通过阅读掌握的词语和优美句段,也要在记录卡上有所体现。这将为孩子积累语言材料,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5、召开读书主题班会。按照学校读书活动方案,我们们每学期都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心得体会,互相介绍读书经验。通过交流,既学到了读书的好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6、评选“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结合期末评优进行,大力表彰奖励,让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体验:我们读书,我们快乐!
7、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竞赛等。今年4月份,我们校全体师生进行了《三字经》、《弟子规》背诵比赛,学生热情高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8、组织学生参加区镇读书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使我们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读书,使我们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让书香也像空气一样,随着一呼一吸,进入孩子们的肺腑,浸润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愿读书能够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和乐趣,让他们在溢满书香的班级和校园中成长、进步!
一、设立班级图书角,资源共享
建立班级图书角,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它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通过书本了解人类的历史,探索人类的未来,而且可以时使班级有浓厚的读书氛围。但是,如果管理不善,图书角就会变成“死角”,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1、筹集图书,丰富图书角的“营养”。建立图书角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想方设法筹集图书.我们通常用多渠道进行筹集:如“献书、借书”的方法筹集图书。献书,就是发动全班同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献给班集体。一般情况,每个同学购买课外书,看完以后就放在家里,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们每个学期都动员同学们把自己的书献出来,这样图书角就多出几十本书,甚至上百本书,同学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书。借书,就是定期到学校图书馆借一批图书,待同学们阅读完以后,再按期去调换新图书。通过“献书、借书”的方法筹集图书,使图书角的图书常看常新,同学们的阅读面越来越广,获取知识也越来越多。
2、健全管理小组,理顺图书角管理的“脉络”。要使图书角就必须成立一个管理小组,制订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小组要做好图书整理、借还工作。所有的图书编好码后,管理小组的成员把全部图书做一次详细的登记,以防图书遗失。并按顺序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方便同学们借阅和查找。图书借还采取两项措施:第一项是同学们在教室阅读时,可直接向管理小组成员借阅,但放学后必须当即还给管理小组;第二项是如果同学们要借回家看,就要在管理员处做好借书登记。
3、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为了更大限度地用好图书角的图书,每半学期,各个班级之间互相交流图书,班主任和班级的管理人员要做好图书的交接工作,以防图书的流失。
二、好书推荐,让学生选读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然而,时下儿童出版物之多,可谓是书海茫茫。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不择而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因此,我们老师有责任推荐各种好书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充分吸取书中的养分。
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标准附录中已推荐70篇,其他的篇目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同时把《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建议的课外读物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推荐给学生。
2、紧扣教材推荐。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我们有必要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好书。如教了《蟋蟀的住宅》后,给学生推荐《昆虫记》;教了《活化石》后,我们给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教到《小摄影师》后,给学生推荐高尔基的《童年》;教了《再见了,亲人》后,给学生推荐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了《触摸春天》以后,给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们三天光明》……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增长课外知识。
3、放手让学生互荐。每月召开一次阅读好书交流会: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读的是什么书,它好在哪里,来源何处;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书上的最精华的部分概括出来推荐给大家,达到资源共享。
三、家校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加上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一项学习活动,家长的参与度直接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为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新课标精神,明确学校加强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要求家长多给孩子购买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提倡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落到了实处。
四、多样活动,培养阅读情趣
1、坚持开展“课前5分钟”诵读活动,早晨、下午第一节课前都由班长组织有序的成语接龙、古诗词、三字经、精彩课文等诵读。日积月累,扩大了孩子们的阅读量。
2、我读你听。其实有很多孩子起初并不喜欢读书,为了让他们愿意去读,自己想读,我们首先在班级里开展了“我读你听”活动。也就是我们本来是想给他们推荐书,可我们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这本书如何好,要他们去读这本书,而是拿着书到教室,在快下课的时候,告诉他们我们读了一本书,很好看,很想读给他们听听,然后尽我们所能,声情并茂地读上书中最精彩的那一部分,而且掌握着在下课铃响的时候还读不完,这样吊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想知道这本书是什么名字,然后自己去买来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3、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评比。为了展示学生丰富的读书热情,激发学生更大的读书兴趣,巩固学生对语文和绘画的兴趣,各班在选拔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的基础上进行全校交流,并评出获得数量奖的前20名同学,然后从中再评出10名质量好的,最后进行集体、个人拍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创建阅读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新课程改革后推出的一种评价方式。我们把它移植到课外阅读中。里面的内容有: ①、设计一份课外阅读记录卡,让孩子每阅读完一份读物,就填写一张记录卡,收进阅读成长记录袋,在班内定期开展评比,看谁的记录卡多。②、孩子每阅读完一份读物,要记录基本信息(文章名称、作者等),还要把自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通过阅读掌握的词语和优美句段,也要在记录卡上有所体现。这将为孩子积累语言材料,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5、召开读书主题班会。按照学校读书活动方案,我们们每学期都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心得体会,互相介绍读书经验。通过交流,既学到了读书的好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6、评选“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结合期末评优进行,大力表彰奖励,让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体验:我们读书,我们快乐!
7、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竞赛等。今年4月份,我们校全体师生进行了《三字经》、《弟子规》背诵比赛,学生热情高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8、组织学生参加区镇读书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使我们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读书,使我们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多读书”,让书香也像空气一样,随着一呼一吸,进入孩子们的肺腑,浸润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愿读书能够成为孩子们的习惯和乐趣,让他们在溢满书香的班级和校园中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