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识字效率

【作者】 何 宇

【机构】 广西百色市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代,是打好语言基础的关键,科学研究证明,儿童年龄越小,语言发展能力越强。而对于刚走进校园的孩子来说,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一项重要任务。所以这一阶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
  【关键词】 提高;低段;识字;效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是它的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它最大的使命,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代,是打好语言基础的关键,科学研究证明,儿童年龄越小,语言发展能力越强。而对于刚走进校园的孩子来说,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一项重要任务。所以这一阶段,学生识字如何,养成怎样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识字及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对此,我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多种形式培养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1.直观演示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易于疲劳,教学时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媒体或直观的动作演示,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竹、石、川、燕”等象形字时,我就将这些字的演化过程播放给学生看。教学“尾、尖、看、歪”等会意字时,我就直接将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看图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而对于如“打、拍、跑”这些表示动作的字,直接用动作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扌”的字与手有关,“足”的字与脚有关。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方法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2.游戏识字
  这是识字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符合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参与的心理特点。游戏不仅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形式有:①摘苹果。
  如在教学《雨点》一课时,在巩固复习环节我将“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等词语画在苹果图形里,让学生边读边摘,并要求学生用所摘的词语说一句话。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并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词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②开火车。这也是教学中利用率较高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认新字或复习巩固时,我常选用这种形式和学生对话:“小火车开起来,哪组开?”“一组开。”学生便会主动投入到识字活动中来。
  3.猜谜识字
  “猜谜语”识字以其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受孩子们的青睐。通过猜谜语来巩固已学的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一口吃掉牛尾巴,指“告”字。24小时是“旧”,15天是“胖”,“十张口,一颗心”是“思”……
  4.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字形的特点,在教学中师生合作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帮助识记,变识字为游戏,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能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半个多,腿伸长,一竖一点,站腿上。是个“处”字;在变幻一下“半个多,在一旁,一竖一点站边上”是“外”字。再加:“们”和“闪”字,我编出“一人在门外,一人在门里”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两个小儿土上坐”(坐)。儿歌和顺口溜识字的方法,幽默风趣,寓教于乐,易学易记,既能展现语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识字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的兴趣有了,还得把生字准确识记下来,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生字呢?那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运用多种方法,我归纳了如下几种:
  1.联想形象识字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学习“鸟”时,我引导学生想象“鸟”的一撇是小鸟的羽冠,一点是小鸟的眼睛,一横是小鸟飞行时肚子下伸着的腿,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2.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将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要认识的“奶、妹、妈、她”都是形声字,都带有“女”。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女’,都跟女子有关系”。再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女”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学习“驰”字,可与“他”“地”“池”相联系比较,在学生观察比较后,让他们总结:这三个字的右边都是“也”,但又有不同,男人他是亻,地是。驰有马,池有水。这样,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便不会混淆了。
  3.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在汉字中,独体字占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合体字。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方法教给学生识字本领。如教学“翠”字,让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羽”和“卒”,边念“我是羽,羽毛的羽”“我是卒,小卒的卒。”“羽毛插在小卒的头上就是翠”。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在教学这类字时,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减法熟记。
  如“扇”字去掉“户”字是“羽”字。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学得快,记得牢。教学“清”“请”“晴”“蜻”一组形声字时,学生在对基本字“青”的字音、字形掌握的情况下,利用转盘换掉偏旁就成为一个新字。我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偏旁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会说出河水清清与水有关,有三点水的是“清”;请人做事要说话,有言字旁的是“请”;太阳出来天气晴,有日字旁的是“晴”;蜻蜓是昆虫,有虫字旁的是“蜻”。
  三、采取多种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要求低年级学生掌握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但是光靠语文课堂教学来提高识字量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识字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生活环境进行识字,也是有效的识字途径。
  1.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制作生活的教学课件,使原本单一、枯燥的识字教学,配以生动的图画,用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好奇的感觉,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识字活动。激起学习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的汉字世界的欲望。“字”配“画”恰当地结合,让原本静止不动的汉字活动起来,丰富学生的想象,深刻的记忆,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在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
  在本上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后,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如能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字的意义。阅读能够扩大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尽早读书。“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让孩子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3.在生活中提升识字能力
  “生活即教育。”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教室内的标语、走廊里的名言、校园中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大街上的广告、车站牌、商店名、超市中的物品名……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因此,要开放识字空间,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识字。这样学生识字能力会得到大大提升。
  学习知识,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研究、熟悉、掌握,最后运用它们。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孩子的方法五花八门,不是千篇一律,只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识字方法,扩宽识字令域,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处处从学生主体实际出发。为孩子一生的语言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是成功的识字教学的真谛,也是检验识字教学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况如 识字情景课堂的创设【J】小学语文教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