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扎西卓玛
【机构】 青海省玉树市第一完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阅读能力又是学好小学语文的先决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也非常有利于小学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1.强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满足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还要在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强化,就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作品剖析、作品解读等,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情感的传达,对作品进行体会和评价。由此可以确定,强化阅读教学的确能够满足新课标基本要求。
1.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
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阅读教学活动,会在课堂中进行教材文学作品欣赏的同时,适当穿插课外文学,使学生可以对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了解作品人物描写、情感的表达、写作风格的体现等,长此以往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强化阅读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从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促使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1.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会学习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词语运用方式、人物描写等,促使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都有所提高,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中,写作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逐渐提高。所以,强化阅读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2.1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当前社会各界对小学的语文教学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身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一直得不到创新,很多地方和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机械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也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反而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一直也得不到提高。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2.2小学阅读的范围较窄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只是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殊不知只是课文的阅读量太少,阅读范围也太窄,同时由于课文都会被教师讲上很多遍,很多学生会对课文产生一种厌烦心理,也就无法欣赏小学语文课本中文章的美,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而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时期,如果学生的阅读范围被限制的很窄,学生也就没有故事可讲,更加没有故事可听,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
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3.1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主动思考文章,日积月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基于此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规划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此,学生会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文章阅读,逐步提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不同的阅读材料有不同的阅读速度需求,不同的课文所花费的阅读时间也不同,因此,合理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是保证阅读能够收获最大知识和愉快的前提。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报刊、杂志,快速掌握所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读懂文本所传达的涵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如动笔找出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适当摘抄自己认为优美或者有启发性的句子;鼓励学生写阅读后的感受。
3.3鼓励个性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
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说是兴趣使然。世界上的书籍有千千万万种,然而孩子喜欢读什么内容的书,热衷于了解哪一方面的学科内容,却千差万别,这就是阅读兴趣养成的结果。每个孩子的性格特质都是不同的,有的喜欢安静,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求知欲强,有的喜欢看休闲类的课外书。我们在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性格,通过不同的性格来为孩子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鼓励孩子个性化阅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阅读习惯,将被动的阅读变为主动阅读。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到阅读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1]高传虎.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
[2]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3]李文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阅读(中旬),2013,(9)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1.强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满足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品,还要在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强化,就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授、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作品剖析、作品解读等,使学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写作方法、情感的传达,对作品进行体会和评价。由此可以确定,强化阅读教学的确能够满足新课标基本要求。
1.2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
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阅读教学活动,会在课堂中进行教材文学作品欣赏的同时,适当穿插课外文学,使学生可以对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与欣赏,了解作品人物描写、情感的表达、写作风格的体现等,长此以往可以逐步增长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强化阅读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从中锻炼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促使学生文学鉴赏水平不断提高。
1.3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因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会学习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词语运用方式、人物描写等,促使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都有所提高,再加之学生日常学习中,写作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将会逐渐提高。所以,强化阅读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2.1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当前社会各界对小学的语文教学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本身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一直得不到创新,很多地方和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机械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也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反而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一直也得不到提高。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2.2小学阅读的范围较窄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只是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殊不知只是课文的阅读量太少,阅读范围也太窄,同时由于课文都会被教师讲上很多遍,很多学生会对课文产生一种厌烦心理,也就无法欣赏小学语文课本中文章的美,因此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而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时期,如果学生的阅读范围被限制的很窄,学生也就没有故事可讲,更加没有故事可听,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
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3.1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阅读文章,主动思考文章,日积月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基于此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规划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此,学生会主动地跟着教师的步伐进行文章阅读,逐步提升学生自身阅读能力。所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不同的阅读材料有不同的阅读速度需求,不同的课文所花费的阅读时间也不同,因此,合理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是保证阅读能够收获最大知识和愉快的前提。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报刊、杂志,快速掌握所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读懂文本所传达的涵义。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如动笔找出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适当摘抄自己认为优美或者有启发性的句子;鼓励学生写阅读后的感受。
3.3鼓励个性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
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说是兴趣使然。世界上的书籍有千千万万种,然而孩子喜欢读什么内容的书,热衷于了解哪一方面的学科内容,却千差万别,这就是阅读兴趣养成的结果。每个孩子的性格特质都是不同的,有的喜欢安静,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求知欲强,有的喜欢看休闲类的课外书。我们在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性格,通过不同的性格来为孩子推荐不同类型的书籍。鼓励孩子个性化阅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阅读习惯,将被动的阅读变为主动阅读。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到阅读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1]高传虎.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
[2]李海燕,臧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3]李文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阅读(中旬),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