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毛丽芳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干海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结缘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之势,我们经过多年运用,虽然能“随心所欲”,但要注意克弊扬长,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应用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便在课堂生根发芽,进而成为师生热衷的教、学工具。作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开始便与这有效工具结下了整合之缘,并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这都是基于多媒体具有强大功能之因而起,加之经常使用,克弊扬长,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可以说都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运用,能与课堂教学所需进行适时有机配合,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工作中的“任我所用”。
一、文字出现随心——让课堂更有趣
文字是知识承载的常用载体,也是学生走进文学殿堂的门槛。小学作为学生重点识字写字阶段,几乎每天都有识字写字任务。而传统识字,就是教师把生字写在黑板上教学生认读,单一的教学方式让人乏味,静态的文字给人枯燥感,因此而很多学生感受不到汉字学习的快乐,整天被巨大的识字写字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多媒体步入课堂,特别是以电子白板为终端的多媒体,却给生字教学带来了无限乐趣,首先表现在识字写字方式的多样性,识写动感化是其显著特点,电子白板的幕布和聚光灯功能,不仅能不同颜色显示汉字偏旁结构,动态书写汉字,还能随机出示词语,链接与词语相关的趣味内容等,这些新功能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给课堂增添了无限乐趣,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主动。
二、图片改变随意——让课堂更生动
图片不仅可作为知识承载的一种良好方式,它的出现也给课堂带来无限生动。传统课堂,教师想给学生展示一处美景,往往只能用照片,而静态照片显然不能给学生新鲜刺激,激发不了学生更多注意。而在多媒体进课堂的今天,图片不仅可任我所用,而且还能“任我行”——随意拖动、缩放、改变颜色。这样的改变,显然能带给学生更多乐趣,让课堂更加有趣生动,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接受知识。例如在教学课文《燕子过海》时,我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我们便可采用配乐诵读的形式,在读到“大海呀,水连天,天连水,望也望不到边”时,将藏于图形库内的大海图拖动出来。学生看到了一望无垠的大海,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什么是“无边无际”,不用教师去讲解什么意思。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能有效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参与积极性。
三、重点批注随时——让课堂更灵活
学习抓重点,找关键,是我们教给学生的常用学习之法。可是传统教学只能告诉学生说在某某段、某某行,而无法直接勾勒呈现,这让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或对课文不态熟悉的学生来说,无疑就是大海捞针,而运用多媒体的“优课”功能,就能把教材以屏显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对其重点段落或词语,运用不同性能、颜色的书写笔进行勾画,对关键部分进行圈、点、注等等不同方式进行批注。这样教学,既直观又灵活,既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内容学习,又能在教的过程中授给学生学的方法,达到了高效教学的效果。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们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描写鸟多,大榕树的美的句子。学生交流答案时,我们就可用书写笔直接在智能电视显示的段落中画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学习,这样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直观性,既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黑板+粉笔”的不足,增添了灵活性,又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拓展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四、情境创设随需——让课堂更吸引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都乐意创设情境教学。而在方式选择中,首先就会想到运用多媒体来创设,这是因为多媒体集情境性、趣味性、煽情性于一体,能运用图片、声音、动感文字、视频等不同介质创设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作用于学生,就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参与,使其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时,让学生找关键词(狼:气势汹汹、龇牙咧嘴;小羊:温和、可怜)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学所需,运用多媒体随意缩放功能,拖动文字创设情境,放大“气势汹汹、龇牙咧嘴”这两个词,缩小“温和、可怜”这两个词,一大一小两组词一对比,引导设问:“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你们看出了些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狼真凶狠,步步紧逼小羊……”“小羊跟凶恶的狼讲道理,真愚蠢……”这就是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这种功能,我们在激发学生思维方面又需想更多法子,而运用多媒体,显然既简单易操作,又高效达到目的。
五、过程回放随时——让课堂更精彩
传统教学,教师的讲,“时过、境迁”,很多时候都是“一去不复还”,而在多媒体辅助下,特别是在白板软件辅助下,具有强大的漫游回放功能,能随时记录下教师的教学过程,只要教学所需,我们可对教学过的内容进行屏幕回放,再现当时的教的情意、学的细节,例如教学生字“燕”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进行书写指导,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记清笔顺,教师可以进行重放,让学生认真仔细的看清楚;如果学生书写错误,可以通过重放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改正,避免出现知识缺陷。又如在教学完《迷人的秋色》一文之后,我们发现个别学生对比喻句“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还不理解,我于是引导学生看回放,进一步去感受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看清自己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避免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就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还能更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特色,所以,我们教学时要尽可能加以运用,特别是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克弊扬长地使用,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忠平,多媒体:课堂教学增效的技术[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
[2]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J].文教资料,2006年。
[3]王安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华章,2013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多媒体;应用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便在课堂生根发芽,进而成为师生热衷的教、学工具。作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开始便与这有效工具结下了整合之缘,并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这都是基于多媒体具有强大功能之因而起,加之经常使用,克弊扬长,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可以说都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运用,能与课堂教学所需进行适时有机配合,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多媒体在工作中的“任我所用”。
一、文字出现随心——让课堂更有趣
文字是知识承载的常用载体,也是学生走进文学殿堂的门槛。小学作为学生重点识字写字阶段,几乎每天都有识字写字任务。而传统识字,就是教师把生字写在黑板上教学生认读,单一的教学方式让人乏味,静态的文字给人枯燥感,因此而很多学生感受不到汉字学习的快乐,整天被巨大的识字写字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多媒体步入课堂,特别是以电子白板为终端的多媒体,却给生字教学带来了无限乐趣,首先表现在识字写字方式的多样性,识写动感化是其显著特点,电子白板的幕布和聚光灯功能,不仅能不同颜色显示汉字偏旁结构,动态书写汉字,还能随机出示词语,链接与词语相关的趣味内容等,这些新功能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给课堂增添了无限乐趣,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主动。
二、图片改变随意——让课堂更生动
图片不仅可作为知识承载的一种良好方式,它的出现也给课堂带来无限生动。传统课堂,教师想给学生展示一处美景,往往只能用照片,而静态照片显然不能给学生新鲜刺激,激发不了学生更多注意。而在多媒体进课堂的今天,图片不仅可任我所用,而且还能“任我行”——随意拖动、缩放、改变颜色。这样的改变,显然能带给学生更多乐趣,让课堂更加有趣生动,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接受知识。例如在教学课文《燕子过海》时,我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我们便可采用配乐诵读的形式,在读到“大海呀,水连天,天连水,望也望不到边”时,将藏于图形库内的大海图拖动出来。学生看到了一望无垠的大海,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什么是“无边无际”,不用教师去讲解什么意思。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又能有效调动学生注意力,激发参与积极性。
三、重点批注随时——让课堂更灵活
学习抓重点,找关键,是我们教给学生的常用学习之法。可是传统教学只能告诉学生说在某某段、某某行,而无法直接勾勒呈现,这让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或对课文不态熟悉的学生来说,无疑就是大海捞针,而运用多媒体的“优课”功能,就能把教材以屏显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对其重点段落或词语,运用不同性能、颜色的书写笔进行勾画,对关键部分进行圈、点、注等等不同方式进行批注。这样教学,既直观又灵活,既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内容学习,又能在教的过程中授给学生学的方法,达到了高效教学的效果。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们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描写鸟多,大榕树的美的句子。学生交流答案时,我们就可用书写笔直接在智能电视显示的段落中画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学习,这样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直观性,既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黑板+粉笔”的不足,增添了灵活性,又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拓展学习方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四、情境创设随需——让课堂更吸引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都乐意创设情境教学。而在方式选择中,首先就会想到运用多媒体来创设,这是因为多媒体集情境性、趣味性、煽情性于一体,能运用图片、声音、动感文字、视频等不同介质创设出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情境作用于学生,就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参与,使其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时,让学生找关键词(狼:气势汹汹、龇牙咧嘴;小羊:温和、可怜)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学所需,运用多媒体随意缩放功能,拖动文字创设情境,放大“气势汹汹、龇牙咧嘴”这两个词,缩小“温和、可怜”这两个词,一大一小两组词一对比,引导设问:“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你们看出了些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狼真凶狠,步步紧逼小羊……”“小羊跟凶恶的狼讲道理,真愚蠢……”这就是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这种功能,我们在激发学生思维方面又需想更多法子,而运用多媒体,显然既简单易操作,又高效达到目的。
五、过程回放随时——让课堂更精彩
传统教学,教师的讲,“时过、境迁”,很多时候都是“一去不复还”,而在多媒体辅助下,特别是在白板软件辅助下,具有强大的漫游回放功能,能随时记录下教师的教学过程,只要教学所需,我们可对教学过的内容进行屏幕回放,再现当时的教的情意、学的细节,例如教学生字“燕”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进行书写指导,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记清笔顺,教师可以进行重放,让学生认真仔细的看清楚;如果学生书写错误,可以通过重放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改正,避免出现知识缺陷。又如在教学完《迷人的秋色》一文之后,我们发现个别学生对比喻句“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玛瑙似的红果”还不理解,我于是引导学生看回放,进一步去感受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看清自己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避免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就能有针对性地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效果。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让语文课堂更具魅力,还能更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特色,所以,我们教学时要尽可能加以运用,特别是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克弊扬长地使用,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忠平,多媒体:课堂教学增效的技术[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
[2]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J].文教资料,2006年。
[3]王安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华章,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