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作者】 靳成明

【机构】 青海省德令哈市黄河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古诗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宝贵财富。以其深邃的意境、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渊源流传的艺术瑰宝。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教学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学古诗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模式和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教学策略

  古诗作为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体现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文化底蕴,是灿烂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提高他们的诗学素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题材和载体。
  1.古诗教学的意义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古诗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1.1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古诗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等诸多美学因素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由于知识、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系。对于好坏、美丑、善恶只是凭借表象去观察捕捉,而不能通过内在分析发掘实质的审美价值。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因为古诗词反映的往往是一种经过诗人内化的、比较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意志和感情寓含在古诗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获得更深层的美的享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审美标准。
  1.2培养个性化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我国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来抒发厚重的感情。由于古诗多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诗人在特定的心境下抒写的,在今人看来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必拘泥于教师的特定理解。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可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借助审美体验进行再造组合,进而在大脑中营造出一个新的画面。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意,而且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1.3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通过古诗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古代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而且在一次次的学习和积累中。学生的语言和文字功底会不断深厚。领悟理解力才会渐渐地得到提升。此外,除了课堂教学的课后拓展阅读外,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出发,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当学生具备一定数量的知识储备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古诗的自我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品味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会一步步提高,从而感受到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激起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完善策略
  2.1情感引领,架起文学桥梁,教师是关键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教师首先要做到有热情,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力戒刻板。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应批准激情点,以此做契机。如《赠汪伦》是挚友篇;《静夜思》是思乡的主题曲;《登鹳雀楼》则抒发志向又蕴涵哲理,每首诗作都饱含诗人的深情。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地驱使中学习语言,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从中汲取文学营养。
  2.2古诗诵读,提升学生的朗诵能力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学”得到了大力弘扬,“读经热”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的红红火火,诵读经典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作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国学”传播的主要途径,在小学课堂中进行古诗诵读,使小学生的口、耳、眼、脑相配合进行的朗读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古诗创作背景的文化导入,使学生在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之上,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诗人的感情。例如,在讲解《悯农》这首古诗时,要使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浪费粮食,通过反复诵读诗文,使小学生对诗文耳熟能详,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粮食,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道德渗透。
  2.3启发想象,升华主题,感悟诗的意境
  想象是创造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为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续讲故事,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发言。如《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中让学生续讲故事,他们的故事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学生A讲:“诗人兴致勃勃来游园,主人不在,万般失望,抬头看见盛开的红杏,没想到红杏开口说话,向诗人介绍了园中美景……”学生B讲:“看到诗人即将扫兴而归,红杏便主动招呼诗人,告诉诗人它们的烦恼,它们被关在园中只能看到头顶上的天空,它们多么渴望外界的自由……”看,学生也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心灵的火花得以进发。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诗中的意境中遨游,真正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意。
  3.总结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新课标下小学古诗教学又有了新的要求,通过古诗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情操陶冶、人文教育、能力培养,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小学培养孩子爱古诗、学古诗的习惯,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也是重温祖辈经典,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于海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2]单永贵.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J]. 新课程(小学),2010,(9)
  [3]高丽红. 为课堂增添诗意——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