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上好农村小学音乐课

【作者】 杨桂梅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为一名农村的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实践工作让我越来越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极少有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学生向我坦言“喜欢”上音乐课的真正原因是:这节课没有像其他文化课那样有很多任务,没有作业,没有压力,心理上很放松。由于学校和学生对音乐课重视不够,音乐教学至今还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上面弹唱,学生下面跟唱。这样的音乐教学总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在校园内几乎听不到学生的歌唱声,更看不到舞动的身影。所以,我们必须改革音乐教学模式,变“师道尊严”为“良师益友”,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教师转变观念,丰富教学知识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一次关系的革命,学生的学习行为真正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学”转向“好学”,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台上台下的关系,而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音乐课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教师也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教师角色也必须随着学生的情感和教学的内容不断转换,有时是老师,有时成为学生中的一员,有时又是和学生分享快乐与倾诉忧愁的好朋友。但农村教师中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原因,很少有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教师水平也参差不一。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音乐教师必须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充电”。参加各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成为在音乐方面专业技能强,文化底蕴深厚,知识面广,能歌善舞的音乐教师。为上好音乐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改变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们农村,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小胖胖》这一课时,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我们老师可以扮演歌曲中的老奶奶,小学生们分别扮演叔叔、阿姨及小胖胖,大家不分彼此,真情流露,越出了代沟,边唱边演,此情此景不能说不感人。歌声伴着大家的表演,心情是多么的舒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课有兴趣。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那就是让他在音乐课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因势利导地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相信,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
  三、开拓教学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音乐的丰富多彩源于创造,要给学生以创造的自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音乐课中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选择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创编的歌曲,利用让学生创编歌词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例如,我在教唱《黄角树,山茶花》这首歌时,当学生会唱歌曲以后,我就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根椐这首歌的曲调创编歌词,字数与原歌曲尽量相近。经过同学们合作讨论,有的学生将歌词改成黄角树啊,山茶花,美丽的巫山我们的家,学校是个好地方,老师同学聚一堂;学习知识多又多,美好的生活在前方。还有的学生改编成《家乡是个好地方》等等,虽然大多学生创编的歌词并不押韵,但学生唱着自己作词的歌曲,心里是多么欢畅呀!
  边唱边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一般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真正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音乐王国,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四、更新教育评价,激发学生潜能
  音乐老师一个赏识的眼神,鼓励的语言,满意的点头,会意的微笑,热情的手势,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欢乐和喜悦,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是音乐课堂教学成功的支柱,而且音乐课并非“唱歌课”,若简单地以一首曲子来断定学生的音乐成绩,必定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可以用嗓子来演唱,也可以借助乐器来演奏;既可以尽情表演,也可以静静的感受。因此,我在每节课上完新课后,留最后的10分钟给学生进行“才艺展示”,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之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纷纷上台即兴表演,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歌曲、舞蹈、诗歌朗诵、音乐故事、武术、小品、书法、美术等。这时候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这种做法,不仅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从各方面着手进行综合评价。使他们摆脱农村学生普遍胆怯、自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困扰,重新找回了自信,从而使其它学科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总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改观,新课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若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艺术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事来抓,那么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