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和开展“做中学”

【作者】 杨龙海

【机构】 四川省罗江区鄢家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和开展“做中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将数学中的抽象和逻辑性问题进行情景体验,进而通过做领悟小学数学学习技巧和方法。本文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中学”的实施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做中学”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提出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多数还是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思维,用眼观察、用手操作能够有助于学生发现和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规律。在新版数学教材中也重视了对操作活动的编排,目的就是要加强数学直观的教学,增加实践和操作的教学活动。许多时候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或者集体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和发现出相应的知识以及得出规律,教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去活动,而对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学生来说,经历这样丰盈的过程性活动会比接受枯燥的结论性讲授更有意义。
  一、教学情景和整合 
  教学情境整合是小学数学做中学的重要途径。怎样引入适宜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这其中包括三个要素:操作教具,多样性教学活动及教学最终目标。情景教学能够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来感受数学兴趣,探索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掌握基础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做来取得进步;教学中的整合,是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有计划的操作联系起来,实现教学运作目标。针对情景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才能有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小学生有效掌握数学学习技巧和方法,拓展发散思维及数学创造力。 
  二、“做中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有效引导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做”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将教材中枯燥的知识点营造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探寻数学知识点的奥妙,整合内容形成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所谓的“做中学”就是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教学情境来增强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情境教学方式引入“做中学”,要求教师认真收集教学相关素材,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引导学生感知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产生亲近感,进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如何合理性设计情景设置对于做中学十分重要,例如:设计悬念式情景,数学问题在解答前先让学生展开发散式猜想,激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心自觉融入到解题当中;也可以采取故事引入法式情景教学,将数学问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提出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激发求知欲,使教学效果最佳化。 
  三、如何开展“做中学”情景整合 
  1.创建“做中学”情景依靠于生活 
  面对年龄偏小的教学主体小学生,思维和分析数学问题能力较低,对于复杂数学问题缺乏分析应对能力,对于易于理解的直观数学问题容易理解掌握,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开展做中学过程中,要采用生活化易于理解掌握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认识图形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面都有什么图形,观察这些图形的具体特征,进而引入图形的概念;讲解新的知识点时,要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以前积累下来的知识,运用到新知识点的推理过程中,推导出来的结果有对有错,教师不去否定,有学生讲述出各自的推理过程,再有教师将知识点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学生认可的结果,这样的情景整合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牢固掌握知识点。 
  2.创建做中学情景整合依靠于有效设疑 
  教師在数学课堂中为了更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创建设疑情景使学生在“做”中整合积累知识。这种疑问能够带动学生产生困惑,激发内心的求知欲,产生浓厚兴趣。这种设疑情景也需要教师巧妙设置,将问题悬念有意凸显出来,设置适宜布白,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问题时间,进而带动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基础知识点,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情景,在做中学教学方式中整合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使学生充分掌握课本知识内容。另外,这种教学方法也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简单、生动易懂。教师需要具备恰当设定情景的能力,这种情景需要符合问题设定,逐步引出问题,避免出现单一、乏味不相干的情景,要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点变得鲜明生动,让学生容易理解接收,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点带来的乐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做中学情景整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元化,建立健全教学体制,在“做”中引入情景整合教学,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发散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从而实现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动手动脑,才能心灵手巧。”可见“做”的重要性。当然“做中学”的运用不仅于此,在内容上我们还要做得“精”,在形式上要做的“实”,在过程中还要做的“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数学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做中学”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但是如何把“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际的而且有效的教学行为,而不是将它作为迎合听课人的心理或追求短期效应的功利性手段,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必须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进行实践、反思。最终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去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特性,总结数学的规律;学会用数学。我想这都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邱洪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情景教学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4). 
  [2]马红云.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4,05:56. 
  [3]韩国银.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