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
【作者】 姚越清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物理学科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将先进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中,为物理课堂注入活力,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介入微课,通过利用微课共享、演示、启发功能,把实验原理和过程直观的呈现出来,突破实验条件、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验教学充满魅力,学生在实验中轻松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塑造学生物理素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巧借微课;提高效益;提升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崭新要求,教师要真正凸显实验的价值度,但由于多样原因的影响,物理实验的展开存在诸多不利的制约因素,实验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学生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也是必然的。教师重新审视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多元创新,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微课的出现,课堂教学发生巨大变化。教师在实验教学设计时,利用微课多元功能,丰富实验器材、放大实验现象、延伸实验维度等,弥补了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给学生带来鲜活视听冲击,增强实验效果,全面塑造学生物理素养。
一、利用微课共享功能,突破实验条件制约
只要是实验,就需要凭借一定的实验器材,初中阶段,物理实验较多,有些学校只有一些常规的实验器材,实验设备极不充足。这样很多实验就没办法进行,无法达到课标要求。因此,教师利用微课资源的共享性,从网络、同行教师等平台获得帮助,筛选出需要的微课。学校虽然没有相应实验器材,但是依靠微课共享功能,顺利完成实验教学,突破实验条件制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教材,学生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条件,了解声速以及影响声速的因素,尤其明确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教学进行声音在液体、固体、空气传播实验时,实验器材丰富,教师能够借助很多资源进行实验,比如利用敲桌子来验证,声音在固体中传播。但是在验证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很多学校没有真空罩和抽气机,由于条件的制约,演示实验没有办法展开。这时,教师利用网络,从中精选出真空罩实验微课,把实验直观呈现给学生,学生观察到随着真空罩中的空气被慢慢抽去,音量慢慢降低,真空罩中的空气完全被抽去后,声音消失。学生直观感知声音的变化,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这节物理实验,教师利用微课的共享功能,对实验条件的不足进行补充,挑选出比较好的微课资源,加以利用。即使没有真空罩和抽气机,视频直观、形象,学生一样学习到实验的真谛,达成实验教学目标。
二、利用微课演示功能,补充实验时间不足
物理实验不可能都是即时性的,在短时间内就能显示出实验现象,有的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才能看到预期效果;有的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课堂上教师的演示,不能保证一定成功,如果失败,就大大降低实验教学效果。微课演示实验时,不仅能够保证成功,还能随时停顿,进行重点讲解,任意放大,清晰、直观呈现实验现象,弥补课堂实验时间不足的问题。
在进行《分子热运动》教学实验时,分子热运动的现象,有的时间短、明显,有的需要较长时间。实验教学时,在展开气体与气体、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的分子热运动的实验时,气体之间的扩散实验,速度较快,现象清晰,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看到分子变化,教师直观演示成效明显。但是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分子扩散运动比较漫长,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展示出来的。为克服实验时间过长的困难,教师利用微课的演示功能,把漫长扩散时间缩短,呈现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无色水之间扩散实验时,微课展示开始,中间,最后的实验状态,学生很清楚看到最后透明的水都变成蓝色。固体之间,铅块和金片扩散的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并且学生肉眼一般看不出变化。这时,教师利用微课重点突出的特点,放大金片与铅片接触的面,让学生观察固体之间分子的运动。
教师利用微课,把不易操作的实验演示出来,特别是像铅块和金片扩散这样有难度、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微课的出现,截取关键片段,对重要现象放大处理,较好解决许多实验时间过长的问题。
三、利用微课启发功能,打破实验空间限制
教师的直观演示,虽然有较多好处,但是受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课堂教学维度很难得到拓展。为激活学生实验品质,使学生对课外实验产生兴趣,教师利用微课启发功能,搜集一些小实验、小发明视频,甚至是实验比赛等,特别是同龄学生的视频。学生看到课堂外的物理实验,兴致比较高,这就调动起学生展开课外小实验、小创造欲望,打破课堂实验空间限制。
在进行《大气压强》实验时,为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调动起学生探索主动性,延伸实验课堂的域度。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演示基本的观察实验:空瓶吞鸡蛋、覆杯实验和吸盘实验等,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还利用微课播放许多相关的课外小实验,比如有些地区学生做的小试管爬升实验视频,运用玻璃杯、浅盘子、薄纸和火柴做的自动吸水的杯子,运用塑料瓶和小吸管做的小喷泉的案例实验。学生兴致高涨,不仅有助于自身知识内化,而且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都跃跃欲试,希望展开有趣的创作小实验。
实验教学中,微课视频起到重要启迪作用,激活学生参与课外小实验活动的兴趣,成功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实验教学的维度。
微课依托微视频的优势,灵活性强,可操作性大,把物理实验课堂中,难以直观展示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打破教学条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实了物理实验课堂。同时微课介入物理实验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更多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而且也有助于解决课堂的个性化问题,成为激活实验教学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郑智慧.例谈微课在初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J].新教师,2016(11).
[2]周礼平.巧用“微课”激活农村中学物理教学[J].广西教育,2017(11).
[3]范田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2).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巧借微课;提高效益;提升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崭新要求,教师要真正凸显实验的价值度,但由于多样原因的影响,物理实验的展开存在诸多不利的制约因素,实验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学生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也是必然的。教师重新审视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多元创新,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微课的出现,课堂教学发生巨大变化。教师在实验教学设计时,利用微课多元功能,丰富实验器材、放大实验现象、延伸实验维度等,弥补了传统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给学生带来鲜活视听冲击,增强实验效果,全面塑造学生物理素养。
一、利用微课共享功能,突破实验条件制约
只要是实验,就需要凭借一定的实验器材,初中阶段,物理实验较多,有些学校只有一些常规的实验器材,实验设备极不充足。这样很多实验就没办法进行,无法达到课标要求。因此,教师利用微课资源的共享性,从网络、同行教师等平台获得帮助,筛选出需要的微课。学校虽然没有相应实验器材,但是依靠微课共享功能,顺利完成实验教学,突破实验条件制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教材,学生要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条件,了解声速以及影响声速的因素,尤其明确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教学进行声音在液体、固体、空气传播实验时,实验器材丰富,教师能够借助很多资源进行实验,比如利用敲桌子来验证,声音在固体中传播。但是在验证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很多学校没有真空罩和抽气机,由于条件的制约,演示实验没有办法展开。这时,教师利用网络,从中精选出真空罩实验微课,把实验直观呈现给学生,学生观察到随着真空罩中的空气被慢慢抽去,音量慢慢降低,真空罩中的空气完全被抽去后,声音消失。学生直观感知声音的变化,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这节物理实验,教师利用微课的共享功能,对实验条件的不足进行补充,挑选出比较好的微课资源,加以利用。即使没有真空罩和抽气机,视频直观、形象,学生一样学习到实验的真谛,达成实验教学目标。
二、利用微课演示功能,补充实验时间不足
物理实验不可能都是即时性的,在短时间内就能显示出实验现象,有的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才能看到预期效果;有的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复杂,课堂上教师的演示,不能保证一定成功,如果失败,就大大降低实验教学效果。微课演示实验时,不仅能够保证成功,还能随时停顿,进行重点讲解,任意放大,清晰、直观呈现实验现象,弥补课堂实验时间不足的问题。
在进行《分子热运动》教学实验时,分子热运动的现象,有的时间短、明显,有的需要较长时间。实验教学时,在展开气体与气体、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的分子热运动的实验时,气体之间的扩散实验,速度较快,现象清晰,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看到分子变化,教师直观演示成效明显。但是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分子扩散运动比较漫长,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展示出来的。为克服实验时间过长的困难,教师利用微课的演示功能,把漫长扩散时间缩短,呈现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无色水之间扩散实验时,微课展示开始,中间,最后的实验状态,学生很清楚看到最后透明的水都变成蓝色。固体之间,铅块和金片扩散的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并且学生肉眼一般看不出变化。这时,教师利用微课重点突出的特点,放大金片与铅片接触的面,让学生观察固体之间分子的运动。
教师利用微课,把不易操作的实验演示出来,特别是像铅块和金片扩散这样有难度、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微课的出现,截取关键片段,对重要现象放大处理,较好解决许多实验时间过长的问题。
三、利用微课启发功能,打破实验空间限制
教师的直观演示,虽然有较多好处,但是受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课堂教学维度很难得到拓展。为激活学生实验品质,使学生对课外实验产生兴趣,教师利用微课启发功能,搜集一些小实验、小发明视频,甚至是实验比赛等,特别是同龄学生的视频。学生看到课堂外的物理实验,兴致比较高,这就调动起学生展开课外小实验、小创造欲望,打破课堂实验空间限制。
在进行《大气压强》实验时,为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调动起学生探索主动性,延伸实验课堂的域度。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演示基本的观察实验:空瓶吞鸡蛋、覆杯实验和吸盘实验等,让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还利用微课播放许多相关的课外小实验,比如有些地区学生做的小试管爬升实验视频,运用玻璃杯、浅盘子、薄纸和火柴做的自动吸水的杯子,运用塑料瓶和小吸管做的小喷泉的案例实验。学生兴致高涨,不仅有助于自身知识内化,而且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都跃跃欲试,希望展开有趣的创作小实验。
实验教学中,微课视频起到重要启迪作用,激活学生参与课外小实验活动的兴趣,成功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实验教学的维度。
微课依托微视频的优势,灵活性强,可操作性大,把物理实验课堂中,难以直观展示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打破教学条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实了物理实验课堂。同时微课介入物理实验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更多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而且也有助于解决课堂的个性化问题,成为激活实验教学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郑智慧.例谈微课在初中物理复习中的应用[J].新教师,2016(11).
[2]周礼平.巧用“微课”激活农村中学物理教学[J].广西教育,2017(11).
[3]范田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