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议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作者】 陈 龑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公民镇三块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着眼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着重从两个方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和谐发展一些看法。一方面,探讨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另一方面,探讨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语文课程改革,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建立新型的语文教与学观念;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学方法;素质教育;教学方式;互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正在影响着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达不到相应的教育目的。下面就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中小学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中小学语文教学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颖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培养。
  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为了升学考试。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和敢质疑的求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地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教师要积极争取机会参与各种教学研讨,同时,学校要对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学习高度重视,在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三)语文课程改革,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在中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精神修养,将文化的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课外学习材料,更多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章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四)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能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读书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故事会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们懂得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勤写生活随笔、日记,努力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
  三、小结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和缓慢的过程,需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现有资源,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中小学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育概说》,朱绍禹编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
  [2]《中学语文教学法》,朱绍禹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4月;
  [3]《语文教育论稿》,顾黄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6月;
  [4]《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