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陈伟思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宝马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困生的概念和特征的分析,论述了学困生应从提高自信心、教师角色转换、高度荣誉感、互帮互助和家校联系等方面来提高。
【关键词】 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一说到“学困生”,许多人就会从脑海里呈现出“弱智、低能、笨、懒、厌学”等字眼。其实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中的学困生有这样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相当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水平低,学生的见识范围狭小,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等。
从客观上来说,真正的“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正常,没有生理或身体原发性障碍,但学习水平长时间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
具体来说,“学困生”也就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且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笔者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已二十多年,一直扎根在农村小学任高年级数学课教学工作。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深切地感悟到:从客观上正确理解“学困生”这一概念,从根本上把他们从“低能儿”“弱智生”区别开来,要想把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绩提高,也并不是“无可药救”“难于上青天”的大事。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刻不容缓的必经之徒。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本人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浅见:
一、积极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从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做起,平等对待他们,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学生。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的源泉。因此,尊重学生,尤其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是一个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坚实基础。“农村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自信心缺失的表现往往是:无论你上什么数学内容,他们都会觉得难,都会有恐惧心理,不敢相信自己会做,于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抄作业。又或者是把自卑深深掩盖起来,以一种极端的情绪来干扰、抵制正常的教学活动。无论何种表现,学习成绩差而造成的自信心缺失就总是挥之不去的心病。而作为老师,如果能给予这些“学困生”最起码的自尊,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就将会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数学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奉献爱心给学困生,以唤起其自信心。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学困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师们的关心爱护之后,才能初步领悟到教师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情了,才会乐意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继而谈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以此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积极肯定他们的进步,及时解决他们的需求,对增强“农村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有着不可或缺的激化作用。教师只有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鄙视、不挖苦”“不讽刺、不体罚”怀着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用情去感动他们,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尽量多抽时间去辅导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及时解决他们心里需求,疏通他们不健康的心理,以激发他们用知识的钥匙去开启内心深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积极做好角色转换,善于放低身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融合以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生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尊敬师长”是一传统,但如果我们一味的如此教育和要求学生,把“教师”这一身份放置于“制高点”,促使学困生跟老师的距离越拉越远,甚至达到望尘莫及的高度,从而导致孩子对老师“敬而远之”。这往往就直接使孩子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低迷。
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应该积极做好角色的转换,善于放低身价,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往往性格都比较内向,对课堂教学一直不感兴趣,要想改变学困生的良好学习状况,首先要改善师生关系,只要师生间的关系处理恰当了、感情深了,学生就会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对学困生,我们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他们、教导他们。学困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自己,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感情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启迪,才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及时表扬鼓励学困生,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荣誉感,以促进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注重每一个细节,善于设计相对应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向学困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积极指导学困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生谈心,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用学困生的进步来激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引导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发现每一个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和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和一般学生一样的评价。慢慢地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与进取心,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高。
四、积极发扬团队互助精神,建立“一帮一”学习小组。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计算不会算,看不懂题,审题不清,解题思路模糊等等。所以教师平时在班上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选拔一部分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成立辅导小组,实行“一帮一”的课外辅导,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帮助。安排一个优生带一两个学困生,是为了让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不至于受阻而迷茫或丧失信心。作业练习中分层次进行教学。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育机制,达到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及支持。农村家长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简洁明了的告诉他们教育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相信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沟通。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诚对待学生,对学生充满爱与期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正确人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中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把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及时转告给家长,把他们在学校的如实情况告之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悦,并再次鼓励子女,使学生感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使他们相信“我也是很棒的”,从而将这种自信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嫌弃、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我们要抓住学困生的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潜力,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打开学困生学习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受教育平等、缩小两极分化成绩差异、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 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一说到“学困生”,许多人就会从脑海里呈现出“弱智、低能、笨、懒、厌学”等字眼。其实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中的学困生有这样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相当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水平低,学生的见识范围狭小,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等。
从客观上来说,真正的“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正常,没有生理或身体原发性障碍,但学习水平长时间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
具体来说,“学困生”也就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且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笔者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已二十多年,一直扎根在农村小学任高年级数学课教学工作。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深切地感悟到:从客观上正确理解“学困生”这一概念,从根本上把他们从“低能儿”“弱智生”区别开来,要想把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绩提高,也并不是“无可药救”“难于上青天”的大事。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刻不容缓的必经之徒。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本人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浅见:
一、积极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从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做起,平等对待他们,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学生。人的自尊是“自我教育之母”,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的源泉。因此,尊重学生,尤其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是一个教师的天职,也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坚实基础。“农村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自信心缺失的表现往往是:无论你上什么数学内容,他们都会觉得难,都会有恐惧心理,不敢相信自己会做,于是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抄作业。又或者是把自卑深深掩盖起来,以一种极端的情绪来干扰、抵制正常的教学活动。无论何种表现,学习成绩差而造成的自信心缺失就总是挥之不去的心病。而作为老师,如果能给予这些“学困生”最起码的自尊,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就将会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数学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奉献爱心给学困生,以唤起其自信心。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学困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师们的关心爱护之后,才能初步领悟到教师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情了,才会乐意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继而谈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以此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积极肯定他们的进步,及时解决他们的需求,对增强“农村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有着不可或缺的激化作用。教师只有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鄙视、不挖苦”“不讽刺、不体罚”怀着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用情去感动他们,积极鼓励、帮助他们;尽量多抽时间去辅导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进步,及时解决他们心里需求,疏通他们不健康的心理,以激发他们用知识的钥匙去开启内心深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积极做好角色转换,善于放低身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情感融合以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生关系实际上也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尊敬师长”是一传统,但如果我们一味的如此教育和要求学生,把“教师”这一身份放置于“制高点”,促使学困生跟老师的距离越拉越远,甚至达到望尘莫及的高度,从而导致孩子对老师“敬而远之”。这往往就直接使孩子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低迷。
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就应该积极做好角色的转换,善于放低身价,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往往性格都比较内向,对课堂教学一直不感兴趣,要想改变学困生的良好学习状况,首先要改善师生关系,只要师生间的关系处理恰当了、感情深了,学生就会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对学困生,我们要有爱心,要乐于帮助他们、教导他们。学困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对待自己,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感情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启迪,才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在这种融洽的感情基础上建立师生关系,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及时表扬鼓励学困生,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荣誉感,以促进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注重每一个细节,善于设计相对应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向学困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同时积极指导学困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生谈心,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用学困生的进步来激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引导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发现每一个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和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与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和一般学生一样的评价。慢慢地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与进取心,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高。
四、积极发扬团队互助精神,建立“一帮一”学习小组。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计算不会算,看不懂题,审题不清,解题思路模糊等等。所以教师平时在班上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选拔一部分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成立辅导小组,实行“一帮一”的课外辅导,给予学困生充分的帮助。安排一个优生带一两个学困生,是为了让他们在前进的路上,不至于受阻而迷茫或丧失信心。作业练习中分层次进行教学。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育机制,达到家校沟通,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及支持。农村家长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简洁明了的告诉他们教育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相信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沟通。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诚对待学生,对学生充满爱与期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正确人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中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把学生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和对他们的表扬及时转告给家长,把他们在学校的如实情况告之家长。让家长分享子女成功的喜悦,并再次鼓励子女,使学生感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护,使他们相信“我也是很棒的”,从而将这种自信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嫌弃、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我们要抓住学困生的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潜力,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打开学困生学习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受教育平等、缩小两极分化成绩差异、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