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初中生英语听力能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作者】 吕德涛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训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侧重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听力理解存在的障碍;二是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三是听力技巧的训练与培养,阐述自己的一些粗浅意见。
【关键词】 听力障碍;能力培养;听力训练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学生自己主动感受语言的最主要的途径。近几年来,广大教师重视并加强学生听力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英语语言的水平,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很多练习对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既要能听懂日常情景对话,并能从中获取信息和观点;还要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清事件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记忆。听力理解障碍何在?如何克服?如何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一、听力理解存在的障碍
1 、 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让学生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理解短文以及对话。学生的语言基础障碍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数字和人名障碍:要熟练掌握数字的基本表达法。 如序数词与基数词的读法,年月日,时间,电话号码,价格及简单的计算等。
语音障碍 :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 sheep——ship, house——horse, twenty-twenteen.
重、弱发音的障碍:以上现象同时出现在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中,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语音或想象中的发音很不相同,会觉得速度太快。
2 、 母语干扰以及英美文化背景的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不用英语的方式去思维。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作为学习英语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国家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熟悉一些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背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便产生一定困难。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 Thanksgiving, April Fool ,学生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等不了解,会感到茫然。
3 、 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的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紧张焦虑时,会产生恐惧,从而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心理上产生变化。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语音室里听录音不一样的。而多数又不善于高速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上的因难。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程度也有直接的联系。
二、 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1、在“无意学习”中提高听力
听是获取信息的手段;听也是形成语言能力的重要部分。如果只在课内40-45分钟的语言环境内学习,是不够的,会有不少学生听不清、听不懂,因此,需要自己利用琐碎的时间,增设语言环境。
“无意学习”开发学生的无意学习资源,充分重视学习潜能,听力训练也可运用无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可以利用早自习20分钟。听,老师可以放听力做一些基本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大声地读书,一个人给他纠正错误。无意识地听,不要求跟读或跟背。这样在平时生活中创造了额外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触英文、接受英语。有效利用大量的边角时间,取得效果。
2、在“有意学习”中提高听力
英语语言听觉能力主要指辨别英语音素、辨认理解英语词义的能力,是听力的基础。应组织各种非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外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多说英语,的课堂语言环境,提供听说机会,从而提高听觉感知能力。
1)、教材重组。运用教材时,也吸收老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和其他教材中合适的材料,找来课内课外的声像资料作为补充,既丰富了听力的内容,加大了训练量,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变换过程。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通常听力训练的流程大致是按:给语境——识单词——学课文——回答提问进行的。对于有一定词汇量的学生,由集中学单词——拓展词汇——听问题——听课文——回答问题,使学生词汇丰富听力提高。
3)、“说”“读”促进。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时增加了词汇量,懂得了语法,当然为听力提高创造了前提;“说”与“听”本是口语交际双向互动的不可或缺的二个环节。
三、听力技巧的训练与培养
1、组织多样的英语活动,在“情境学习”中提高听力
1).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Free Talk,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开始阶段由教师组织,以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为主线,使学生想说,能说,并且有话可说。任其自由组合进行Free Talk,达成英语交际目的。
2).听说结合,提高听力训练与说话训练的协同效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教学中,经常请几个学生一组运用所学的知识表演。为学生创造机会,在半真半假的语言环境里进行交际活动。
2、教给学生一定的听力技巧,在“科学学习”中提高听力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利用对语境的理解去克服生词障碍,同时要求学生忘掉母语,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
3.听力训练的一些小妙招
1)根据标题进行预测。要求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猜测听力材料的大概内容,然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测内容。
2)可边听边在相关处作些记号,以便时间充裕时从容答题
3) 听短文,力图听完完整的篇段。
4) 作简要记录。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必要的记录,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
5) 抓住关键词。根据说话人所谈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推断隐含的场所、身份。
参考文献:
[1]王墨希,李津;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2]吴大胜,中学英语的兴趣教学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S1期
[3]夏青伶,运用语篇分析方法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01
【关键词】 听力障碍;能力培养;听力训练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之中,听是获得语言信息和学生自己主动感受语言的最主要的途径。近几年来,广大教师重视并加强学生听力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英语语言的水平,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很多练习对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既要能听懂日常情景对话,并能从中获取信息和观点;还要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清事件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记忆。听力理解障碍何在?如何克服?如何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能力?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一、听力理解存在的障碍
1 、 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让学生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理解短文以及对话。学生的语言基础障碍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数字和人名障碍:要熟练掌握数字的基本表达法。 如序数词与基数词的读法,年月日,时间,电话号码,价格及简单的计算等。
语音障碍 :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 sheep——ship, house——horse, twenty-twenteen.
重、弱发音的障碍:以上现象同时出现在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中,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语音或想象中的发音很不相同,会觉得速度太快。
2 、 母语干扰以及英美文化背景的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不用英语的方式去思维。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作为学习英语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国家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熟悉一些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背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便产生一定困难。如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 Thanksgiving, April Fool ,学生对西方的感恩节、愚人节等不了解,会感到茫然。
3 、 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的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紧张焦虑时,会产生恐惧,从而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心理上产生变化。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语音室里听录音不一样的。而多数又不善于高速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上的因难。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程度也有直接的联系。
二、 听力理解的训练策略
1、在“无意学习”中提高听力
听是获取信息的手段;听也是形成语言能力的重要部分。如果只在课内40-45分钟的语言环境内学习,是不够的,会有不少学生听不清、听不懂,因此,需要自己利用琐碎的时间,增设语言环境。
“无意学习”开发学生的无意学习资源,充分重视学习潜能,听力训练也可运用无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可以利用早自习20分钟。听,老师可以放听力做一些基本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大声地读书,一个人给他纠正错误。无意识地听,不要求跟读或跟背。这样在平时生活中创造了额外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触英文、接受英语。有效利用大量的边角时间,取得效果。
2、在“有意学习”中提高听力
英语语言听觉能力主要指辨别英语音素、辨认理解英语词义的能力,是听力的基础。应组织各种非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外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多说英语,的课堂语言环境,提供听说机会,从而提高听觉感知能力。
1)、教材重组。运用教材时,也吸收老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和其他教材中合适的材料,找来课内课外的声像资料作为补充,既丰富了听力的内容,加大了训练量,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变换过程。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方案。通常听力训练的流程大致是按:给语境——识单词——学课文——回答提问进行的。对于有一定词汇量的学生,由集中学单词——拓展词汇——听问题——听课文——回答问题,使学生词汇丰富听力提高。
3)、“说”“读”促进。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时增加了词汇量,懂得了语法,当然为听力提高创造了前提;“说”与“听”本是口语交际双向互动的不可或缺的二个环节。
三、听力技巧的训练与培养
1、组织多样的英语活动,在“情境学习”中提高听力
1).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Free Talk,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开始阶段由教师组织,以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为主线,使学生想说,能说,并且有话可说。任其自由组合进行Free Talk,达成英语交际目的。
2).听说结合,提高听力训练与说话训练的协同效应。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教学中,经常请几个学生一组运用所学的知识表演。为学生创造机会,在半真半假的语言环境里进行交际活动。
2、教给学生一定的听力技巧,在“科学学习”中提高听力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利用对语境的理解去克服生词障碍,同时要求学生忘掉母语,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
3.听力训练的一些小妙招
1)根据标题进行预测。要求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猜测听力材料的大概内容,然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测内容。
2)可边听边在相关处作些记号,以便时间充裕时从容答题
3) 听短文,力图听完完整的篇段。
4) 作简要记录。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必要的记录,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写。
5) 抓住关键词。根据说话人所谈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推断隐含的场所、身份。
参考文献:
[1]王墨希,李津;中国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2]吴大胜,中学英语的兴趣教学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S1期
[3]夏青伶,运用语篇分析方法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