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体育课有效备课策略
【作者】 劳厚艳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那隆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挖掘。而如何上好课,首先最重要的是备好课。怎样备好课已经成为了一线体育教师专研的课题。只有拥有有效的备课,才能呈现更为实效、精彩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 初中体育;有效备课;研究方法
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上好体育课,首先最重要的是备好课。
一、深入研究体育教材和教学大纲。
教师备课中,要认真细致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并借鉴其他有关参考资料,掌握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什么和掌握什么,哪些是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哪些是技术方面的内容,哪些是素质练习方面的内容,应掌握哪些技术和技能,提高何种智力和能力,培养哪些道德品质和习惯等,从而在练习中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二、从实际出发全面了解学生。
(一)备课的好坏,关键是教师备课中能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体育教学是智力体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的综合形式,而其侧重于身体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例如,男女学生的生理差异,学生有无伤病,男女学生的人数,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平均水平等,在备课时要有所侧重和照顾,从而做到全面考虑。
(二)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是紧密联系、构成教学过程的有机体。为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有效地去掌握教材,教师备课时就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要对他们的学习目的、态度、学习方法及效果有所了解,根据其群体年龄层次的具体特征而有所变化。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知识的宽窄、速度的快慢,采取不同的措施然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教学方法,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通过备课,教师掌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进而解决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及思想观点等问题,即解决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
(一)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备课过程中,要在掌握本单元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从而理论指导实践。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是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艺术。科学地选用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充分考虑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可接受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更多的是模仿、体会、体验。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单纯的理论课。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激发其兴趣,并控制好学生的兴奋与抑制的变化。以个体的模仿、体验为载体,以提高技能熟练程度为过程,最终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而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教学方法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跨栏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多数同学过栏时,攻栏腿太高,这样既影响了整个技术环节,又延长了过栏时间。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教师可先在栏架上旋转一个较大的木块,让学生在做过栏动作练习时,用攻栏腿把木块蹬掉。而后逐渐使木块体积变小,使其在栏上的高度降低,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学生便克服了攻栏腿摆动过高的错误.
四、小组磨课,促进课堂实效。
进行小组磨课是研究性课堂备课环节经常采用的方法。小组磨课主要包括课前探讨、多次磨课以及点评这三个重要环节。
1.课前探讨
课前探讨,就是要求教研组成员进行多次的课前研讨。主要从课的内容的研讨、教材的分析、重难点的把握、课的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学生的学情、场地器材等方面进行共同探讨。
2.多次磨课
好事多磨,好课也要多磨才精。磨课就是课堂实施教学后进行多次的研讨,让课渐渐成型、成熟的过程。磨课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点评
点评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是我们研讨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堂研讨课结束后,教研组成员都参加点评,点出课堂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并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有效备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有效备课,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就不再完整。有效的备课对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断充电、不断提升修养,完善备课方式,才能迎来体育课堂更为精彩的一面。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好校本教研,不断实践、开拓创新。争取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为素质教育添上生动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吕卫平;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N];西藏日报;2004年
[2]江苏省姜堰市洪林中学 潘冬梅;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N];学知报;2011年
[3]于辉;;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0年09期
[4]崔艳华:《谈集体备课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山西体育科技 2003年6月第2期
【关键词】 初中体育;有效备课;研究方法
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上好体育课,首先最重要的是备好课。
一、深入研究体育教材和教学大纲。
教师备课中,要认真细致研究教材,教学大纲并借鉴其他有关参考资料,掌握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什么和掌握什么,哪些是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哪些是技术方面的内容,哪些是素质练习方面的内容,应掌握哪些技术和技能,提高何种智力和能力,培养哪些道德品质和习惯等,从而在练习中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二、从实际出发全面了解学生。
(一)备课的好坏,关键是教师备课中能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是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体育教学是智力体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和提高的综合形式,而其侧重于身体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例如,男女学生的生理差异,学生有无伤病,男女学生的人数,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平均水平等,在备课时要有所侧重和照顾,从而做到全面考虑。
(二)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是紧密联系、构成教学过程的有机体。为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有效地去掌握教材,教师备课时就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要对他们的学习目的、态度、学习方法及效果有所了解,根据其群体年龄层次的具体特征而有所变化。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知识的宽窄、速度的快慢,采取不同的措施然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教学方法,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通过备课,教师掌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进而解决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及思想观点等问题,即解决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
(一)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备课过程中,要在掌握本单元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从而理论指导实践。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是教学技巧的表现,也是一种艺术。科学地选用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充分考虑每一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可接受情况,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教学更多的是模仿、体会、体验。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单纯的理论课。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激发其兴趣,并控制好学生的兴奋与抑制的变化。以个体的模仿、体验为载体,以提高技能熟练程度为过程,最终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而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教学方法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跨栏练习过程中,教师发现多数同学过栏时,攻栏腿太高,这样既影响了整个技术环节,又延长了过栏时间。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教师可先在栏架上旋转一个较大的木块,让学生在做过栏动作练习时,用攻栏腿把木块蹬掉。而后逐渐使木块体积变小,使其在栏上的高度降低,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学生便克服了攻栏腿摆动过高的错误.
四、小组磨课,促进课堂实效。
进行小组磨课是研究性课堂备课环节经常采用的方法。小组磨课主要包括课前探讨、多次磨课以及点评这三个重要环节。
1.课前探讨
课前探讨,就是要求教研组成员进行多次的课前研讨。主要从课的内容的研讨、教材的分析、重难点的把握、课的各环节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学生的学情、场地器材等方面进行共同探讨。
2.多次磨课
好事多磨,好课也要多磨才精。磨课就是课堂实施教学后进行多次的研讨,让课渐渐成型、成熟的过程。磨课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点评
点评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是我们研讨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堂研讨课结束后,教研组成员都参加点评,点出课堂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并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有效备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有效备课,我们的体育教学过程就不再完整。有效的备课对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不断充电、不断提升修养,完善备课方式,才能迎来体育课堂更为精彩的一面。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因地制宜,做好校本教研,不断实践、开拓创新。争取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为素质教育添上生动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吕卫平;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N];西藏日报;2004年
[2]江苏省姜堰市洪林中学 潘冬梅;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N];学知报;2011年
[3]于辉;;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0年09期
[4]崔艳华:《谈集体备课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山西体育科技 2003年6月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