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作者】 万鹏程
【机构】 广西陆川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呈现。然而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本文作者主要探讨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呈现。然而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是教师和学生内心的真实写照。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关注现实,感悟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这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许多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
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教学。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很多的,如真能捕捉生活,学生写作素材是丰富的,作文时学生就会少些无奈。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捕捉生活现象的启迪,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有感而发、积极写作。
二、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对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写作文往往是苦思冥想,找不到一个很好的立足点,文章缺乏思想深度,不能产生以理服人的效果,因此拥有广博的知识,是写好作文最为重要的基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些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背诵课本精典规范语句,让学生体会名篇佳作的奥妙。
教材中的范文都是文质兼具的名家名作,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但由于篇幅和课时的限制,它不可能表现大千世界的全貌,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那更广阔的空间,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
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辩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儿。
三、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写作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辩论会、故事会、演讲活动、自编自演课本剧、好书推荐、办手抄报、板报等活动。把课本
中死记硬背、抽象的内容通过演故事剧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起来。
1.开展辩论会、故事会、演讲活动。选题可以是教师给出,也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但防止趣味化倾向,教师在选题上要做具体的要求。这种活动关键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让他们查阅书籍,或询问老师以获取相应的素材,并拟定初稿。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很深。辩论时可先小组内进行,再从中选出几组到班上交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辩论会后再让学生写感受。
2、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通过自编自演,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
3、办手抄报、板报。学生办手抄报可谓是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裨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好每期的主题,根据主题选择内容,寻找合作伙伴。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他们必须查找许多资料,对材料进行分类,或自己写写文章。然后组织、设计版面,再进行一番的绘画、抄写。这个过程融进了学生多少精力和智慧。因此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情感体验。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感受很深,再引导学生作文,(下转第74页)(上接第75页)这样写的就生动了。这样通过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写作素材,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从情感体验中有感而发、积极写作,这样,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还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四、放飞想象,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想像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像时,记忆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像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由创意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一篇篇具有鲜明个性的习作就会随之诞生。
中学生他们模仿性强,思维活跃,想像力特别丰富。从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编写想像故事。从编写故事入手,让他们在自己编写的故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寓言童话之类,特别能引发人的想像,而且也特别具有趣味性,也更能开启学生的
思维。无论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还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他们皆是想像的典范之作。据有关报刊记载,目前我国就有一些中小学生写出了中国的《哈利波特》,他们用的方法就是想像。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想,然后串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在新课程教材中,有许多作品、问题设计和写作的练习,就体现了激发学生想象能力这一理念。一些故事性强,而且结尾耐人寻味的课文,可安排学生进行续写练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日常作文教学训练中,作为语文老师应不懈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广泛阅读,注重积累,丰富作文教学途径,拓展学生写作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张艳芬,《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年。
[2]《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王宏
【关键词】 作文教学;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呈现。然而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是教师和学生内心的真实写照。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关注现实,感悟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学生写出的文章之所以言这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许多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
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教学。
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值得学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很多的,如真能捕捉生活,学生写作素材是丰富的,作文时学生就会少些无奈。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细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捕捉生活现象的启迪,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有感而发、积极写作。
二、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对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写作文往往是苦思冥想,找不到一个很好的立足点,文章缺乏思想深度,不能产生以理服人的效果,因此拥有广博的知识,是写好作文最为重要的基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些都说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以“多读”作为手段和途径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背诵课本精典规范语句,让学生体会名篇佳作的奥妙。
教材中的范文都是文质兼具的名家名作,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但由于篇幅和课时的限制,它不可能表现大千世界的全貌,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自己求知的触角伸向那更广阔的空间,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
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发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辩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儿。
三、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写作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辩论会、故事会、演讲活动、自编自演课本剧、好书推荐、办手抄报、板报等活动。把课本
中死记硬背、抽象的内容通过演故事剧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起来。
1.开展辩论会、故事会、演讲活动。选题可以是教师给出,也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但防止趣味化倾向,教师在选题上要做具体的要求。这种活动关键是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让他们查阅书籍,或询问老师以获取相应的素材,并拟定初稿。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很深。辩论时可先小组内进行,再从中选出几组到班上交流,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辩论会后再让学生写感受。
2、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通过自编自演,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
3、办手抄报、板报。学生办手抄报可谓是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裨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好每期的主题,根据主题选择内容,寻找合作伙伴。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他们必须查找许多资料,对材料进行分类,或自己写写文章。然后组织、设计版面,再进行一番的绘画、抄写。这个过程融进了学生多少精力和智慧。因此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包括情感体验。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感受很深,再引导学生作文,(下转第74页)(上接第75页)这样写的就生动了。这样通过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写作素材,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从情感体验中有感而发、积极写作,这样,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还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四、放飞想象,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想像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当展开想像时,记忆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随着旧表象的改造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像之鸟一旦高飞,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由创意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一篇篇具有鲜明个性的习作就会随之诞生。
中学生他们模仿性强,思维活跃,想像力特别丰富。从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编写想像故事。从编写故事入手,让他们在自己编写的故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寓言童话之类,特别能引发人的想像,而且也特别具有趣味性,也更能开启学生的
思维。无论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还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他们皆是想像的典范之作。据有关报刊记载,目前我国就有一些中小学生写出了中国的《哈利波特》,他们用的方法就是想像。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想,然后串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在新课程教材中,有许多作品、问题设计和写作的练习,就体现了激发学生想象能力这一理念。一些故事性强,而且结尾耐人寻味的课文,可安排学生进行续写练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日常作文教学训练中,作为语文老师应不懈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广泛阅读,注重积累,丰富作文教学途径,拓展学生写作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张艳芬,《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年。
[2]《如何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