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爱的阶梯

【作者】 徐颖艳

【机构】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摘自《目送》
  每次看到扉页上的这段文字,心中总会感慨一番,觉得作者有种悲凉的味道,也许这也是天下的父母都有的而且不可避免的,除了生死离别之外最痛苦的事情。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那件事,那些事。。。让我更加对这段文字有了深切的体会。
  我们班去威海市中小学实践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拓展实践。在这一周里,家长朋友们百般不舍、百般思念,而学生却玩得不亦乐乎,几乎没有同学在体会中写到对家长的思念。拓展的一周里突然降温,家境并不富裕的小A同学的妈妈为了给孩子送一条保暖的裤子,与摩的司机砍价半天,花费70元去给孩子送衣服。而小A并不领情,嫌母亲多事……类似的事件不在少数。
  成人的思维一定认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情感是亲情。毋庸置疑,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最无私的感情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他们以不同方式诠释着这种亲情。可青春期的学生有的对这份沉甸甸的爱并不理解,有的甚至是充满敌意,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父母爱的方式是难以接受的,因而这个年龄阶段常常选择与家庭对立,与父母对抗,甚至出现过激行为。于是乎我在班内做了调查,发现亲子矛盾广泛存在于生活、学习、交友等各方面,也让我看到亲子关系中存在诸多的不和谐因素:孩子厌烦父母的唠叨,烦恼家长时时、事事拘束自己,不理解自己。。。“采取行动搭建父母与子女间爱的阶梯势在必行了”,我心想。
  拓展实践活动的总结会上,我带领学生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游戏——橡皮筋拔河比赛,由两名同学一人一手指撑开橡皮筋进行对决。不难想象,双方在该用多大力气的问题上都很纠结,顺势我提点了观战的学生们:我们的亲子关系何尝不是像这橡皮筋拔河比赛一样,假如一人代表的是亲方,另一人代表的是子方,这皮筋代表的就是他们之间的冲突,你们想一想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坦言无论谁输谁赢,总有一方会受到伤害,而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看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转变,我接着呈上了备好的“亲情告白”:“上周,我们去实践基地了一个周,同学们都兴奋不已,度过了愉快兴奋的一个周。回来后你们写的体会中,几乎没有同学提到对父母的思念。而我们的父母呢?”
  XX爸爸:你离开家的这几天爸妈甚是想念,每天拿着手机打开QQ群,期盼着老师传来你的消息,照片上哪怕有你一个模糊的身影,爸妈都非常的开心。
  XX妈妈:你第一次离开我单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很着急,很担心,也很牵挂你,晚上看到老师发的视频里有你的身影,我一遍一遍的回放热泪盈眶,看着你灿烂的笑容,我释怀了许多。妈妈永远爱你,期待你的回家。
  ……
  我告诉学生们这只是截取了其中几位家长的只言片语,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用质朴感人的话语,诠释了真挚伟大的父爱、母爱。当你没有耐心去听他们的说教,对他们的付出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时,不妨想想,他们花了多少日子教你学会拿筷子、系扣子,又是何其耐心的教你做人处事,陪你度过焦虑跋扈的青春期,陪你长大成人。也许你会说,我只是无法忍受他们的说教,长大了我会报答他们的。但我们能陪伴他们的日子又能有多少呢?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拿起纸条,上面画有十格,假设一格代表十年,假设父母都能长命百岁,那这就是父母的一生。看看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到底有多少时间能陪伴在父母身边。
  你在妈妈多少岁的时候出生?减去X年。
  我们每个人都将慢慢长大,都将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假设30岁成家后,理想状态下,我们每个周都能抽出一天来看望我们的父母。这样在这70年的时间里,我们只有七分之一,也就是只有10年的时间能够陪伴父母。请减去60年。
  减去我们咿呀学语,不懂事的5年。
  减去离家求学,上大学的4年。
  减去你上学父母上班的日子。差不多10年又没有了。
  减去你迷恋电脑与小伙伴们玩乐的时间。
  减去睡觉的时间。
  学生们看着手里的纸已经所剩无几了,眼圈已经泛红。一道亲情计算题,激发了学生同家长真诚沟通、和谐相处的感情,也打开了他们心灵的阀门。 
  在品尝了基于转化爱的矛盾的“营养套餐”后,学生们似乎真正地有所感悟,一女生说:“妈妈的手粗糙了,但是她曾经温柔的抚摸过我们,爸爸的脊背开始驼了,但他却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们。”学生们和我都为之动容了。那一刻的共鸣让我意识到感恩的意念已在他们心头悄然萌发,也相信他们会把真挚的孝心化为无声的孝行。之后,我收到班上不少家长的反馈,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似乎长大了,能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了,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 
  魏书生曾说过:“教育的工作是在学生的心灵这片绿地,播撒真善美的种子,这世界上,如果由于我的存在而多一棵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我便获得了人生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价值。”生活中的亲子冲突磕磕绊绊,在所难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愿用行动为孩子和家长搭建这爱的阶梯,实现家校共育,让孩子学会用心去包容,用爱去化解,那他们就一定能在爱的矛盾和矛盾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