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作者】 叶倩妮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者围绕这个主题,从发挥教材的价值,加强课内外阅读、乐于表达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结合典型、有利的课例,有理有据,恰到好处。
  【关键词】 作文教学;教材;阅读;习作

  语文,自古以来的教学任务不外乎听说读写。这看起来非常简单,似乎每一位语文老师教学都会的事,但做起来其实非常不容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时会迷茫: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我们一直想方设法地想教好语文,到底该怎么做呢?笔者觉得,关键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读与写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曾说:“作文各学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之重。如何让每个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以教材为基石,有效发挥教材的价值  
  现行的语文教材,无论是课文的质量还是每个单元的组合都很讲究,备课中,我们要认真领会编者意图,拟定好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遇到可读性较强的课文,笔者更重视发挥读的作用。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搭石》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自读,从家乡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紧接着,笔者着重引导孩子品读“走搭石”的美,伴随着音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学生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到走搭石的“和谐美”。最后引导孩子在搭石中感悟“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和“尊老美”四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笔者经常引导孩子在读的基础上,仿写课文里的语段。一样以《搭石》为例,为了让孩子理解“理所当然”,笔者势机在此设置练笔“          来走搭石,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在交流反馈时,笔者欣喜地看见,孩子写出的句子让人惊喜。“挺着大肚子的阿姨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帮忙提包,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跛脚的老婆婆拄着拐杖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婆婆过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虽然语言平凡朴实,但学生已真正理解并感受到“尊老美”,孩子能根据教师的步伐和要求时,精彩的一幕幕不断涌现,我们的教学目的已然达成。
  二、以课内外为引导,让孩子爱上阅读   
  众所周知,所有的好书都在告诉我们,故事是有趣的,童话是美好的,诗歌是美好的。课文里的所有文字都是真善美的。笔者在任教五年级时,印象极深的是开篇第一单元就是告诉学生“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走遍天下书为侣》中最后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我的长生果》更明确地告诉孩子:“作文,要写真实情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窃读记》中最后一句话更真切地告诉孩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笔者无论接手哪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要在课内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带领孩子读美好的篇章和诗文,课外,他们会热爱生活,知道亲情、友情、师生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们由此逐步知道生活和生命的美好。四年级《触摸春天》通过学习,孩子感悟到了盲童安静用自己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春天和大自然带给她的快乐,从而作为健康的自己更应该好好热爱生活。在《将心比心》一文教学中,笔者引导孩子理解、宽松周边人一些不为过的小失误,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将会为社会带来更多美好。在学习这些文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孩子去寻找更多自己喜欢的课外文章,在课外读和交流的基础上,在适当时候,开一场好文章分享会。     
  在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笔者还很重视引导孩子开阔视野,去看看同龄人都是怎么阅读的,向他人学习。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孩子每周将自己课外阅读书目和数量登记在《阅读存折》里,达到优秀等级期末可以兑换相应的课外书,在孩子阅读的课外书里,利用每周一年段总集时,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每学年,学校举行故事分享会,孩子上台绘声绘色地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孩子们的见识、表达、气质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孩子们也感受到了阅读神奇的魔力,阅读如此让人快乐和陶醉。紧接着,笔者更是时常在班群推荐经典作品,比如适合小学生看的名著《草房子》《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就这样,孩子的课外阅读之路越走越广。   
  三、敞开心扉,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要打开孩子的心扉,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说。在教学中,笔者时常鼓励那些比较羞涩内敛的孩子,让他们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可以是在家里、邻居伙伴或是在户外玩耍时的开心的事;同时,也让那些活泼爱表现的孩子来表达,让他们多说些别人不善于表达的事。所有的孩子在说的过程中都能得到肯定与鼓励。当孩子愿意乐意分享以及的亲身故事后,笔者会提高要求,让他们复述课外阅读的文章。于是,他们的故事渐渐多了。在复述过程中,小小的他们,也会模仿故事中的表达方式来叙述一些事物了,他们的心已慢慢走向课内外的文本了。要打开孩子心扉,还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的主题都是关于课余生活的。内容是“说一说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并把自己的课余生活中写下来。”在教学这一课前,笔者就在想,孩子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何让孩子想说、会说、爱说,前提是一定要让孩子走进生活,本组单元的课文已经让孩子徜徉在课余生活里,此时,笔者让孩子回忆自己再课外做过哪些事、参与过哪些活动,把自己印象最深刻、感受最深的先想在心里。然后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每组各派两个人起来交流,交流时要求能把事情经过说具体的可为本组加一分,若能说具体且生动的可为本组加两分。有了这奖励,孩子们在课堂上纷纷举手交流,把自己课余生活说得生动有趣,且乐此不疲。在此,本班有个孩子参加全国语文报杯作文比赛写了题为《买花的故事》一文,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只要肯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其实都是一个个小天使,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教学上的惊喜。    
  让每个孩子都爱上写作并非易事,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做生活和工作中的有心人,抓住契机,用心引领,寻找适合孩子的方法,孩子们会越来越爱写作!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
  [2]刘显国主编《小学作文训练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