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估算”课堂教学

【作者】 廖 芳

【机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油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数学的发展的过程中,估算已经进入小学数学课程内和课堂教学。估算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估算的用处会越来越普遍,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引起重视。重视估算的课堂教学是因为,其一,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得数,只要知道大约数是多少就够了。其二,估算可以强化学生的数感。其三,估算是运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对运算知识的理解,运算方法的掌握等心理过程的综合表现。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估算离教学目标要求尚存差距,需要探究的问题尚多。
  笔者以本校一位教师所上的估算教学课为案例浅谈一些体会。
  在“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教学中,课始出示了这样的题目:“动物园每张门票9元,34个同学参观动物园,大约要带多少钱?”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汇报板演估算方法,结果发现全班40个学生作出了以下几种解答:






  检查了全班学生的尝试结果后,教师组织讲评,指出解法1不是本节课学习的估算;解法2中的估算值比精确值(9×34=306)少36,是不可取的;只有如解法3一样,估算值大于精确值才能符合题意。接着进行估算的巩固练习。
  听罢以上估算教学,让我对估算教学陷入了沉思:估算应该怎样教?
  1、估算教学要让学生增强估算意识摆脱精算的束缚
  新课标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可是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约有半数的学生在教师没有提醒的情况下,用先精确计算求出准确值,再求近似值的解法1,这是形式上的假估算,其内在核心仍是精确计算,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估算行为没有转变,估算意识没有增强,估算没有真正内化为自觉行为。这是由于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较多进行的是精确口算,笔算的训练,形成了学生精确计算的思维定势,而弱化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因此,在估算教学中,应从学生对数学精算占优势的现实背景出发,重新设计处理教材内容,诱发学生自觉地跳出精算的思维框框,唤发学生的估算意识。如可以把题目中的相关数据变实为虚,把上题改为“动物园每张门票9元,有3□个同学参观动物园,大约要带多少钱?”这样由于数据的不确定性,使“精算”断路,迫使学生跳出“精算”学“估算”,激活学生以估算眼光思考本题。主动地进行估算学习;因为“3□”介于30与40之间,所以需要钱数为9×30与9×40之间,也就是270元与360元之间。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寻找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到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例如,结合加、减、乘、除的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估算行为,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
  2、估算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体验数学价值
  估算教学不但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正确性、缜密性和独创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把34看成30进行估算,这是机械地套用“四舍五入”的求近似数方法进行估算,这样的学习背离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数学课程目标取向。遵照《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的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判断。也就是要让学生从特定的情境出发,思考把数估得大些还是小些。从而作出灵活的估算。再者,在引导学生理解解法2时,不能仅局限于因为估算值比精确值少36不可取,而应启发学生结合情境思考:在外出参观中,应多带些钱还是少带些钱?为什么?在估算中,34应估多些?还是少些?从而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外出参观情形,由于还需要购物,游玩等其他开销,要多带些钱。这就要把34多估一些。课堂中的交流十分重要。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结果,让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估算的方法是多种的,估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不简单地认为越精确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去选择,这才是估算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训练的灵活性。
  3、估算教学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本节课在估算方法的指导上有所欠缺,课前没有估算方法的复习引入,课结束没有估算方法的归纳,估算教学课,教师必须掌握估算的策略,数据简化,使计算变得容易;调整结果,使其更准确合理。例如:在上述案例中,仅让学生知道估算值是不够的,还应通过比较、思考,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估算与准确值的关系。当学生把9×34估算成9×40,得360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把34估成40,结果是多估了还是少估了,准确值大概是多少?”这样让学生明白把34估成40,多估了6,那么估算值比准确值就多了54。这样挖掘了估算的潜在功能,对估算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数感建立也就更加清晰、到位,这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的试商”,“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等后继数学学习将有着积极意义。
  教师必须重视教给学生估算方法,例如奏整估算,本道题用(9+1)×34或9×(34+6)估算都可以。根据口算估算,根据数位估算,此外还有根据尾数估算,教师要依据教材,结合内容,适时教学。
  总之,估算教学就要使学生学会一些比较简单的估算知识,会进行比较容易的估算;让学生充分体会估算的意义和价值,初步形成估算习惯。同时,给学生创识一些估算的情境,会开发出他们无际的创意和智慧,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意外的惊喜。培养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