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农村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作者】 王艳梅 郭效华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官庄镇管公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农村,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就目前农村的现状而言,农村家庭教育中仍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生活单调、文化相对落后。不少农民也确实已经过腻了与土坷垃打交道的生活。因此,他们中不少的人把家庭未来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改变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他们认为,农村孩子的惟一出路就是考名牌,上大学。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希望脱离农村,逃避艰苦.改善未来的生活环境。
  这种观点,似乎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它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农村的在生活上初步解决了温饱的农民对知识的渴望。而从另一个侧面却又如实地反映了一些农民还远远没有摆脱掉旧的传统思想的束缚.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祖国建设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为了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加快农村向城镇化、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的步伐,这里更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和科技带头人。人们常言道:条条道路通罗马。人才培养和产生的道路绝不是惟一的。人才是在勤
  学苦练、勇于实践的创造性劳动中产生的。农村中一个个蔬菜大王、养殖大王、农民企业家,不正是出自农民之中吗?所以,我们认为,当孩子真正走人社会后,只要他们能够被不同行业的人们乐于接受,并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乐于奉献,有所作为,这就是父母们为孩子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出路。
  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关心孩子的学业
  在农村,还存在着一种见怪不怪的现象。有些父母由于受旧的农村观念的影响,担心老来身边无子女守护,于是便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态度。其表现形式为—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极个别的父母还错误地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成绩好并非好事。这些人的理由是:不休止地供孩子念书,眼前斋加大资金投人,苦了当今父母;将来,子女学业有成远走高飞,老父老母身边指望何人?如果孩子在学校学习差,有的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是上学的料。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放纵不管。在父母这种错误言行的影响下,更助长了这些孩子在学校里混天的思想。例如:有的孩子初中没念完中途辍学,父母不但不去劝阻,反而因家庭又增加了劳动力而欢心。这毕竟属于个别现象,但如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可低估。
  三、处理孩子的过错行为简单粗暴
  孩子成长的道路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旦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也正是需要做父母的给予帮扶的关键时刻。然而,有些父母不是抓住有利时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帮助孩子分清是非,给孩子指出一条有利于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路子.而相当一部分父母往往采取恐吓、挖苦甚至以打骂代教。这种极不科学的简单粗暴的“帮教”形式:(1)可能只管一时,不管长久;(2)激化矛盾,易产生对抗心理;(3)促使孩子有意隐瞒以后的缺点或是在父母面前扯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会使孩子感到失去了亲情,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任破罐子破摔,甚至会产生厌学、辍学以及不接受家庭,愿意远离父母的逆反对抗心理。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父母望子成龙之心人人有之,无可非议,然而,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但又不懂育龙之术。在家里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要星星不给月亮。常言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像这样的宠儿,一旦进人校园的门坎儿,他们怎能忍受得了学校的规矩?他们大多或与同学不合群儿,或与老师搞对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教师的批评受不了……
  当然,孩子人学后应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适应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去做大量的耐心而细致的工作,这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假如做父母的多学习一点育龙之术,能够与学校密切配合,双方共同担当起为祖国育人的重任,这些祖国的花朵不就会
  开放得更加艳丽吗!事实并非如此,农村中也确有个别做父母的,在家庭方面存在偏差。如:学校这个大集体强调严格的组织纪律,而个别孩子无故旷了课,其父母却亲临学校告知校方:孩子正在发高烧。又如:孩子没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其父母亲临学校向老师求情,为自己的孩子开脱,生怕老师难为了孩子。再如:学校倡导文明礼貌,个别父母不重视个人的修养,口语污秽,举止粗野等等。这样一来,原来应该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齐抓共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结果,学校内部环境缺少一个良好的外部(这里指家庭教育)环境去配合,致使学校工作时常出现被动局面。
  以上所列举的现象虽属个别行为,但是,如果得不到足够重视,势必会影响到家庭与学校的育人效果。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学校都担负着国家育人的重任。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科学的育人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