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探究

【作者】 黄锦辉

【机构】 广西合浦县白沙镇侨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设计”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可见,课堂教学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设计,做到有的放矢,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设计,反映出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课堂上,学生是否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虽然我们对课堂进行了设计,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关注课堂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成。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营造氛围
  要创设学生创新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想一想,梯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学生纷纷发言:“梯形的面积和上底、下底、高有关。”“梯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通过一问一答,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梯形面积,所必须找出的条件,进而利用这一关系,引导学生通过“知其它求面积,用算术式方便,知面积求其它,用方程解方便”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梯形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二、及时调整设计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设计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由于教师没有预见到学生的个别生成,所以一旦学生提出来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设计,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当然,这有教师临时应变上的能力不足,同时也是平时训练中没有重视学生的生成的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这种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超出预设的现象也会合理的去处理了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时,让学生通过画锐角、直角、钝角方法,利用画好的角学生很快地区分出角的类型,教师多加鼓励,巧妙引导。充分显露思维水平,互相启发、交流、逐步完善。只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给学生留有空间,就可能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设计的轨道前进。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等不成熟,自我控制约束能力也比较的差,上课时听课不够专心。要想维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首先,需要把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出来,其中最好的方法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把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化抽象为具体。借助多媒体课件的重现力,把学生和知识融为一体。比如,在研究“组合图形”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把一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图形,或者是补割成一个大的图形,方法各样,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们,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学习举更浓,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小学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的数学也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为全面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