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教学研究
【作者】 范香英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是真正落实新课标“增大学生阅读量”的有效平台。因此,教学中,我们要从兴趣培养开始,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搭建阅读成果展示平台等途径进行落实。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新课标明确要求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应试化”太严重,出现了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要知道,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课内阅读的一种新的活动,而是语文课内阅读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学生见多识广、增大知识面的最有效平台。因此,作为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应抓好课外这个天然土壤,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时间,能进行更多的阅读实践,从而获得丰厚的阅读收获。下面,结合多年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谈谈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要坚持以课内带课外的理念,让学生课内阅读兴趣之火点课内阅读的实践,能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我们知道,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时就会持续、专心致志地钻研它、认识它,这样一来学习效果就提高了。而小学生虽然好耍好玩,但有强烈的阅读兴趣,还是会内驱他们把阅读当悦读而积极参与。因此,激发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参与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可在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作用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二是注重层次上的先易后难,先短后长,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等。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软件、硬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学生能随手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材料,即书源;软件方面主要是具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形成都想读的一个你追我赶的环境。而上文的兴趣培养,教师的以身示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营造氛围,这儿就不再论及。下面主要谈谈硬件阅读氛围的营造。
(一)利用好“班级图书角”,让人人都参与到读书中来。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班级,办好“班级图书角”,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班级图书角借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可在图书角上张贴“爱护书籍公约”,教育学生爱护图书,并选好图书管理员认真负责借书还书。另外教学生修理书的本领,学会给书包皮、制作美丽的书签,小书架等,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渐渐地喜欢上书本,再渐渐地喜欢上读书。
(二)发挥“图书馆”功能,周周开设读书课。随着教育均衡发发展的全面推进落实,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室)都有了较好的改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不闲置,就不会浪费。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把学校图书馆定期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随时找到适合自身需要的书源。为此,我们学校方面要配合语文教师,作为图书的借阅活动,做到由专人负责,分期安排各班图书管理员到图书馆借书还书。而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借回来的书安排学生去读,在时间上要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定期交流阅读情况,比比谁知道的故事多、名人多,让学生在竞争中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既是内驱动力,也是学生获得有效的阅读收益的保证。教学中,我们在课内注重方法授与,让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做法。实践中,我们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所谓“眼到”,就是要看着读,不能读“望天书”,这是小学生犯的错,可从指着读开始,随着识字量增大,年级增高,可逐渐过渡到扫描读,浏览读。而“口到”,就是要要句句念出,好的作品要背出。朱熹在《训学斋规》说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对于好的语句,我们仍需要精读,甚至背诵。“心到”就是要弄清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而是要靠工具书及思想方法的帮助来思考。“手到”就是要读书要自己动动手,通过标圈画点等行为,摘录撰写等。这“四到”到了,只要坚持,说明也就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四、搭建阅读成果展示平台
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成果展示出来,为此,我们要每学期举办一两次举办“图书展览会”。根据重大节日或事件确定好主题,收集一些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图书、画报等。比如展出记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而斗争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同时受到他们为了祖国而忘我的精神的鼓舞;展出有关我国和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专心致志于科学事业的精神。除了图书以外还陈列上述人物的照片、名言、警句,还有生动有趣的文艺读物等,既能让学生受到很好的教育与熏陶,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厚积”,更没有“薄发”。对于课外阅读这个重积累的平台,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要深深知道阅读在语文学习,人生见识中的重要意义,因而要放大步子开展阅读教学,抓好抓实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课外阅读实践中获得更丰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刘恩妃,小议课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7年。
[2]曹海波,关于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问题[J].教育,2016年。
[3]李本林,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价值[J].教育,2016年。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新课标明确要求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应试化”太严重,出现了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要知道,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课内阅读的一种新的活动,而是语文课内阅读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学生见多识广、增大知识面的最有效平台。因此,作为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应抓好课外这个天然土壤,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时间,能进行更多的阅读实践,从而获得丰厚的阅读收获。下面,结合多年的课外阅读教学实践,谈谈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教师要坚持以课内带课外的理念,让学生课内阅读兴趣之火点课内阅读的实践,能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我们知道,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时就会持续、专心致志地钻研它、认识它,这样一来学习效果就提高了。而小学生虽然好耍好玩,但有强烈的阅读兴趣,还是会内驱他们把阅读当悦读而积极参与。因此,激发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参与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可在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作用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读书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二是注重层次上的先易后难,先短后长,不要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畏惧情绪。让他们尝到阅读的甜头后,再逐渐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等。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软件、硬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学生能随手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材料,即书源;软件方面主要是具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形成都想读的一个你追我赶的环境。而上文的兴趣培养,教师的以身示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营造氛围,这儿就不再论及。下面主要谈谈硬件阅读氛围的营造。
(一)利用好“班级图书角”,让人人都参与到读书中来。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班级,办好“班级图书角”,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班级图书角借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可在图书角上张贴“爱护书籍公约”,教育学生爱护图书,并选好图书管理员认真负责借书还书。另外教学生修理书的本领,学会给书包皮、制作美丽的书签,小书架等,培养学生从小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渐渐地喜欢上书本,再渐渐地喜欢上读书。
(二)发挥“图书馆”功能,周周开设读书课。随着教育均衡发发展的全面推进落实,各个学校的图书馆(室)都有了较好的改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不闲置,就不会浪费。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把学校图书馆定期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随时找到适合自身需要的书源。为此,我们学校方面要配合语文教师,作为图书的借阅活动,做到由专人负责,分期安排各班图书管理员到图书馆借书还书。而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借回来的书安排学生去读,在时间上要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定期交流阅读情况,比比谁知道的故事多、名人多,让学生在竞争中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
三、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既是内驱动力,也是学生获得有效的阅读收益的保证。教学中,我们在课内注重方法授与,让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做法。实践中,我们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即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所谓“眼到”,就是要看着读,不能读“望天书”,这是小学生犯的错,可从指着读开始,随着识字量增大,年级增高,可逐渐过渡到扫描读,浏览读。而“口到”,就是要要句句念出,好的作品要背出。朱熹在《训学斋规》说到:“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对于好的语句,我们仍需要精读,甚至背诵。“心到”就是要弄清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而是要靠工具书及思想方法的帮助来思考。“手到”就是要读书要自己动动手,通过标圈画点等行为,摘录撰写等。这“四到”到了,只要坚持,说明也就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四、搭建阅读成果展示平台
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成果展示出来,为此,我们要每学期举办一两次举办“图书展览会”。根据重大节日或事件确定好主题,收集一些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图书、画报等。比如展出记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而斗争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同时受到他们为了祖国而忘我的精神的鼓舞;展出有关我国和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专心致志于科学事业的精神。除了图书以外还陈列上述人物的照片、名言、警句,还有生动有趣的文艺读物等,既能让学生受到很好的教育与熏陶,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厚积”,更没有“薄发”。对于课外阅读这个重积累的平台,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作为今天的教师,我们要深深知道阅读在语文学习,人生见识中的重要意义,因而要放大步子开展阅读教学,抓好抓实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课外阅读实践中获得更丰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刘恩妃,小议课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魅力中国,2017年。
[2]曹海波,关于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问题[J].教育,2016年。
[3]李本林,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价值[J].教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