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 卓 保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宗日寄宿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近年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有所提高,其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方面,对儿童的情感,思想,人格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有关专家要加强对儿童文学的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和途径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价值与应用

  语文的大部分教育大都是以儿童文学为基础的,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有必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文字海洋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进一步扎实他们的知识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
  1.认知功能
  儿童时期对社会的了解还比较模糊。儿童文学对世界,社会文化和人的描写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社会,为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提供一个范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他小时候读过的大量文学作品,对他未来的学习和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学创作迎合儿童的思维认知方式,从儿童的角度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激发对世界的热爱。
  2.培养儿童的情感意识
  用儿童文学来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儿童文学教学不是纯粹的知识教学,它还肩负着丰富小学生情感世界的重要责任。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王二小》中就表现了王二小高尚的内心世界与质朴的爱国精神,而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所表现的是对弱者的关怀,包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鼓励人们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充足的自信心来扭转人生,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受到情感的影响,扩大想象力。
  3.儿童文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不同。同时,小学生的思维与中学生或成人的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他们对世界上许多事物缺乏认识,对未知事物会产生好奇心,虽不能正确地定位事物和解释事物,却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文学包括寓言,童话和短片小说,这些文学作品是非常有想象力,有趣的,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故事,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同时,通过学习儿童文学,学生对世界和未知事物产生好奇心,学会探索未知事物,对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儿童文学进入小学语文教育时的落差
  黄云生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中对儿童文学定义如下:
  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多数学者对儿童文学概念的表述都尽可能的考虑到以上几点,总的来说,至少可以从两方面确定儿童文学的范围,一是“儿童的文学”,二是“为创作的儿童的文学”。前者强调的是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之下的阅读理解能力,观照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文学;后者强调的是创作者的角度,即成人作家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
  在不可避免的以成人视角去窥探儿童世界的教育者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思维的落差。因此,尽量减少这种思维的落差,设身处地地去考察、理解、研究儿童,以儿童为本位,将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思想和文学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有益于儿童自身的发展。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克服思维落差,充分发挥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将儿童性和文学性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方面,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非功利性”益于小学语文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文学本身的功利性,目的性较少,正如黄云生对儿童文学定义的那样,儿童文学这种文学形式关注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艺术的审美,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培养孩子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取向,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不涉及成绩或更远的未来的考量,从近处看,这种文学个性和审美的培养似乎并物多大用处,但不能忽视的是,语文教育是育人终身,终身伴人的教育,是本着“教育我们的孩子成人”的教育,而这种文学情操的培养就能够塑造人格,提升素质,明智明心,从长远来看,也是对学生成绩的保障。
  另一方面,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出来其“故事性”和“寓言性”的特点,而“故事性”和“寓言化”正是锻炼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形象思维发达,故事是儿童发自内心的原始需要。“儿童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进行的是故事性思维,儿童诗凭借故事来认识作品中的生活,并凭借故事进行文学欣赏的。”[4]运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儿童文学以其不同类型的故事性,在讲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儿童的好奇心、记忆力、创造力,世界观价值观、人格指向、审美倾向、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而达到一个更高的思维模式——隐喻的思维水平。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化还只能说是一种可能。因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小学语文教育对儿童、儿童教育的认识的深化,这种可能将逐步成为现实。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拓展的新领域,也是小学语文界的需要。
  儿童文化需要在一度压抑它的学校文化中争取一席之地,儿童文学不能只是用文学的眼光批判小学语文教育的种种不是,而小学语文教育也不能紧抓教育性不放,学校文化的功利性带来的教训性、知识化、对幻想的压抑都是双方需要直面的问题,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这一途径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便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将出现幻想品质上乘的幻想文学;知识类作品的创作方法得到改善;教训性将得以淡化,转而关注儿童的心灵成长;图画故事将成为一种文体堂堂正正地进入教材。
  参考文献:
  [1]尹玉华.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选文的儿童本位缺失〔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
  [2]王尚文.《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