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异丙醇一硫酸铵一水体系浮选铜(Ⅱ)间接测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作者】 贾叶群
【机构】 山东省莱芜高新区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异丙醇一硫酸铵一水体系浮选Cu(Ⅱ)间接测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新方法。在水溶液中,Cu(Ⅱ)与硫氰酸根和CTMAB缔合生成沉淀。在分相的条件下,该沉淀能被浮选在异丙醇/水两相界面之间。实验表明,Cu(Ⅱ)的浮选率与CTMAB的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通过测定Cu(Ⅱ)的浮选率可以间接测定CTMAB。CTMAB的检出限为1.8 ?g/mL,线性范围是3.0 mg/L~53.9 mg/L。[Cu(SCN)42-]·(CTMAB+)2的溶度积(Ksp)是6.85×10-16。此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用于合成水样和自来水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硫氰酸铵;异丙醇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柔软性和乳化性,并有优良的杀菌防霉作用,并可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消泡剂、皮革加脂剂,易溶于醇和热水。本品为天然、合成橡胶、硅油、沥青的乳化剂和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的乳化剂;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和玻璃纤维的抗静电剂和柔软剂;涤纶真丝化助剂;皮革加脂剂;护发素的调理剂;相转移催化剂;蚕室蚕具消毒剂;乳液起泡剂;有机膨润土的改性剂剂等。但是也有很多危害,其中部分洗涤直接排入废水系统,它不仅直接危害水生环境,而且抑制其它有害物质的降解,导致严重的水质污染。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对于研究其它环境中转化、迁移及对生理过程的影响均具有重要意义。
滴定分析法是常规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方法之一,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测定成本低的优点。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不够理想,有的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但操作烦琐,费时,所用药品毒性大,指示剂价格昂贵,测定成本较高。此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还有称重、萃取、共振瑞利散射法、电张力法、气相色谱法、光化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浊点萃取离子色谱-质谱法、离子选择性电极、分光光度法、示波极谱法等,但这些方法大都需用有机溶剂萃取,故而较繁琐, 灵敏度也不高,而且成本较高。此外,采用色质联用分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快速、简便,但昂贵仪器的使用,限制了方法的普及。分光光度法因操作简便、快速、仪器价廉而被广泛采用。
1、实验过程
分别于10 mL磨口比色管中,加入1.00 mL 50 mg/L Cu(1I)、2.5mL 0.10mol/L NH4SCN溶液和一定量的CTMAB溶液,3.0 mL异丙醇,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加入2.0g (NH4 )2SO4 固体,振荡1 min,放置2.0 min,Cu(Ⅱ)与硫氰酸根和CTMAB缔合生成离子缔合物沉淀,此沉淀被浮选于异丙醇/水两相界面之间,未与CTMAB反应的Cu(Ⅱ)留在下层水相。移取下层水相1.0 mL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 PAR(1.00×10-3mol/L),3.00mL硼砂缓冲溶液(0.10 mol/L),稀释至25mL刻度,摇匀后静置。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1cm比色皿于51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出Cu(Ⅱ)的浮选率,代入标准工作曲线方程计算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量。
2、结果与讨论
2.1 CTMAB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
在异丙醇与水相分离条件下,固定Cu(Ⅱ)含量为50?g,NH4SCN为2.5mL,实验了CTMAB(1.0×10-3mol/L)用量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当无CTMAB存在时,Cu(Ⅱ)浮选率为0,Cu(Ⅱ)的浮选率随着CTMAB用量x(mL)的增加而增加,当CTMAB用量增加到1.8mL, Cu(Ⅱ)被完全浮选,且继续增大CTMAB用量,Cu(Ⅱ)的浮选率保持不变。在Cu(Ⅱ)被完全浮选前,CTMAB用量和Cu(Ⅱ)的浮选率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50 ?滋g(0.78 ?滋mol) 的Cu(Ⅱ)理论上被完全浮选时,消耗CTMAB+ 的量为1.60 mL (1.60?滋mol),因此可以推出该缔合物组成为[Cu(SCN)42-]·(CTMAB+)2,即Cu(SCN)42-与CTMAB+ 的摩尔比为1:2,与理论推导相一致。当CTMAB的量为1.60 mL,大约有7% 的 [Cu(SCN)42-]·(CTMAB+)2发生解离,从而计算出溶液中Cu(SCN)42- 和CTMAB+存在的量分别为5.46×10-6 mol/L和1.12×10-5 mol/L,根据溶度积原理(Ksp= [Cu(SCN)42-]·[CTMAB+]2),计算出该缔合物的Ksp为6.85×10-16。该缔合物的Ksp非常小,表明CTMAB可以定量生成沉淀。因此,通过测定Cu(Ⅱ)的浮选率可以间接测定CTMAB的含量。
2.2 NH4SCN的量对浮选率的影响及浮选机理
为确保Cu(Ⅱ)被完全浮选,本实验选用CTMAB用量为2.0 mL,其它条件不变,实验了NH4SCN用量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可知,当无NH4SCN存在时,Cu(Ⅱ)浮选率为0,Cu(Ⅱ)的浮选率随着NH4SCN用量x(mL)的增加而增加,当NH4SCN用量增加到2.5mL,Cu(Ⅱ)被完全浮选,且继续增大NH4SCN用量,Cu(Ⅱ)的浮选率保持不变,本实验选用NH4SCN用量为2.5 mL。
据实验结果可得结论,当NH4SCN和CTMAB二者仅有一种物质存在时,Cu(Ⅱ)都不能被浮选。这是因为仅有NH4SCN存在时,Cu(Ⅱ)和SCN-形成了Cu(SCN)42-;当CTMAB存在而无NH4SCN时,Cu(Ⅱ)仅以简单的水合离子存在;只有当CTMAB和NH4SCN同时存在时,Cu(Ⅱ)才能和两者形成白色絮状沉淀,此沉淀浮于异丙醇/水两相界面之间,在分相过程中,Cu(Ⅱ)被定量浮选。据了解,Cu(SCN)42-和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阳离子(Zeph+)可生成Cu(SCN)42-(Zeph+)2的三元缔合物,而CTMAB+与Zeph+性质相似,由此可推测此白色絮状沉淀是Cu(SCN)42- 和CTMAB+形成的三元缔合物Cu(SCN)42-·(CTMAB+)2。
2.3 酸度和温度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
在选定的条件下,实验了不同酸度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1.0~6.0范围内, Cu(Ⅱ)浮选率不受酸度的影响,均保持100%。
实验了温度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80℃范围内,Cu(Ⅱ)浮选率随温度的升高缓慢降低。因此,选择20℃为反应的适宜温度。
2.4 标准曲线
固定50?g的Cu(Ⅱ),加入不同量的CTMAB,按实验方法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计算Cu(Ⅱ)的浮选率,以Cu(Ⅱ)的浮选率对CTMAB的量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CTMAB的含量在3.0~53.9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5 共存物质的影响
实验了各种阴、阳离子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见的阴、阳离子存在不干扰测定,允许存在量大;1/45倍OP-10、1/30倍十二烷基磺酸钠、5倍酒石酸不干扰测定。
2.6 样品分析
我们对合成水样和自来水中的CTMAB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列出表2.1。
表2.1样品的测定值与回收率(n=5)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硫氰酸铵;异丙醇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柔软性和乳化性,并有优良的杀菌防霉作用,并可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消泡剂、皮革加脂剂,易溶于醇和热水。本品为天然、合成橡胶、硅油、沥青的乳化剂和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的乳化剂;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和玻璃纤维的抗静电剂和柔软剂;涤纶真丝化助剂;皮革加脂剂;护发素的调理剂;相转移催化剂;蚕室蚕具消毒剂;乳液起泡剂;有机膨润土的改性剂剂等。但是也有很多危害,其中部分洗涤直接排入废水系统,它不仅直接危害水生环境,而且抑制其它有害物质的降解,导致严重的水质污染。因此准确、快速地测定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对于研究其它环境中转化、迁移及对生理过程的影响均具有重要意义。
滴定分析法是常规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方法之一,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测定成本低的优点。但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不够理想,有的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但操作烦琐,费时,所用药品毒性大,指示剂价格昂贵,测定成本较高。此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还有称重、萃取、共振瑞利散射法、电张力法、气相色谱法、光化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浊点萃取离子色谱-质谱法、离子选择性电极、分光光度法、示波极谱法等,但这些方法大都需用有机溶剂萃取,故而较繁琐, 灵敏度也不高,而且成本较高。此外,采用色质联用分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快速、简便,但昂贵仪器的使用,限制了方法的普及。分光光度法因操作简便、快速、仪器价廉而被广泛采用。
1、实验过程
分别于10 mL磨口比色管中,加入1.00 mL 50 mg/L Cu(1I)、2.5mL 0.10mol/L NH4SCN溶液和一定量的CTMAB溶液,3.0 mL异丙醇,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加入2.0g (NH4 )2SO4 固体,振荡1 min,放置2.0 min,Cu(Ⅱ)与硫氰酸根和CTMAB缔合生成离子缔合物沉淀,此沉淀被浮选于异丙醇/水两相界面之间,未与CTMAB反应的Cu(Ⅱ)留在下层水相。移取下层水相1.0 mL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 PAR(1.00×10-3mol/L),3.00mL硼砂缓冲溶液(0.10 mol/L),稀释至25mL刻度,摇匀后静置。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1cm比色皿于51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计算出Cu(Ⅱ)的浮选率,代入标准工作曲线方程计算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量。
2、结果与讨论
2.1 CTMAB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
在异丙醇与水相分离条件下,固定Cu(Ⅱ)含量为50?g,NH4SCN为2.5mL,实验了CTMAB(1.0×10-3mol/L)用量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当无CTMAB存在时,Cu(Ⅱ)浮选率为0,Cu(Ⅱ)的浮选率随着CTMAB用量x(mL)的增加而增加,当CTMAB用量增加到1.8mL, Cu(Ⅱ)被完全浮选,且继续增大CTMAB用量,Cu(Ⅱ)的浮选率保持不变。在Cu(Ⅱ)被完全浮选前,CTMAB用量和Cu(Ⅱ)的浮选率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50 ?滋g(0.78 ?滋mol) 的Cu(Ⅱ)理论上被完全浮选时,消耗CTMAB+ 的量为1.60 mL (1.60?滋mol),因此可以推出该缔合物组成为[Cu(SCN)42-]·(CTMAB+)2,即Cu(SCN)42-与CTMAB+ 的摩尔比为1:2,与理论推导相一致。当CTMAB的量为1.60 mL,大约有7% 的 [Cu(SCN)42-]·(CTMAB+)2发生解离,从而计算出溶液中Cu(SCN)42- 和CTMAB+存在的量分别为5.46×10-6 mol/L和1.12×10-5 mol/L,根据溶度积原理(Ksp= [Cu(SCN)42-]·[CTMAB+]2),计算出该缔合物的Ksp为6.85×10-16。该缔合物的Ksp非常小,表明CTMAB可以定量生成沉淀。因此,通过测定Cu(Ⅱ)的浮选率可以间接测定CTMAB的含量。
2.2 NH4SCN的量对浮选率的影响及浮选机理
为确保Cu(Ⅱ)被完全浮选,本实验选用CTMAB用量为2.0 mL,其它条件不变,实验了NH4SCN用量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可知,当无NH4SCN存在时,Cu(Ⅱ)浮选率为0,Cu(Ⅱ)的浮选率随着NH4SCN用量x(mL)的增加而增加,当NH4SCN用量增加到2.5mL,Cu(Ⅱ)被完全浮选,且继续增大NH4SCN用量,Cu(Ⅱ)的浮选率保持不变,本实验选用NH4SCN用量为2.5 mL。
据实验结果可得结论,当NH4SCN和CTMAB二者仅有一种物质存在时,Cu(Ⅱ)都不能被浮选。这是因为仅有NH4SCN存在时,Cu(Ⅱ)和SCN-形成了Cu(SCN)42-;当CTMAB存在而无NH4SCN时,Cu(Ⅱ)仅以简单的水合离子存在;只有当CTMAB和NH4SCN同时存在时,Cu(Ⅱ)才能和两者形成白色絮状沉淀,此沉淀浮于异丙醇/水两相界面之间,在分相过程中,Cu(Ⅱ)被定量浮选。据了解,Cu(SCN)42-和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阳离子(Zeph+)可生成Cu(SCN)42-(Zeph+)2的三元缔合物,而CTMAB+与Zeph+性质相似,由此可推测此白色絮状沉淀是Cu(SCN)42- 和CTMAB+形成的三元缔合物Cu(SCN)42-·(CTMAB+)2。
2.3 酸度和温度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
在选定的条件下,实验了不同酸度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1.0~6.0范围内, Cu(Ⅱ)浮选率不受酸度的影响,均保持100%。
实验了温度对Cu(Ⅱ)浮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80℃范围内,Cu(Ⅱ)浮选率随温度的升高缓慢降低。因此,选择20℃为反应的适宜温度。
2.4 标准曲线
固定50?g的Cu(Ⅱ),加入不同量的CTMAB,按实验方法测定溶液的吸光度,计算Cu(Ⅱ)的浮选率,以Cu(Ⅱ)的浮选率对CTMAB的量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CTMAB的含量在3.0~53.9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5 共存物质的影响
实验了各种阴、阳离子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见的阴、阳离子存在不干扰测定,允许存在量大;1/45倍OP-10、1/30倍十二烷基磺酸钠、5倍酒石酸不干扰测定。
2.6 样品分析
我们对合成水样和自来水中的CTMAB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列出表2.1。
表2.1样品的测定值与回收率(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