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图形在数学中的教学

【作者】 王贵海

【机构】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第十一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图形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因为它不可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地进行思考数学中的问题和准确表达数字和图形和图形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图形也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它们有较强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对我们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仔细探究怎样用数学图形来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我从下面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动手操作,探索图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积极主动,勇于探索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应从死记硬背的学习式中转变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图形中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单位“1”,而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课前发给学生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及一些物体的图形),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的方式表示出具体的■,并和同桌说一说你画的图形所表示的含义。学生在通过动手操作——同桌互说——汇报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基础上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从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如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顶点、几条棱,而是让学生通过:看——摸——数——同桌交流的方式来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记住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借助图形教学,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图形具有直观简洁的特点,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具增。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数学图形来精心设计教学,使问题简单化,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分数应用题在小学阶段来说关系比较复杂,是比较难解决的应用题,我们老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可以借助线段图,可以准确地找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使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并解出要求的问题。例如:“学校食堂买来一袋大米,第一天吃了全部的■,第二天吃了15斤,这时正好剩下一半,这袋大米原来是多少斤?”
  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从线段图中,学生很清楚地看出15斤所对应的分率是(■-■),从而很快解决问题。又如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应用题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教师也可以用线段表示,例:“鸡笼里有公鸡20只,母鸡13只,公鸡比母鸡多几只?”师提问:这道题讲的两种鸡哪种多,哪种少? 生:公鸡多;师:公鸡多我们用长一点的线段来表示,哪母鸡少线段又怎样画呢?这样学生就知道了用短线段来表示,这样把问题简单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起来了,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
  三、借助图形的动态,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在《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之后就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来”由于这一纲要的提出,玑在许多一线教师都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班班通)来进行辅助教学,但很多时候老师们只注重于文稿的演示,没有注意到动画效果对数学教学的内容更有帮助。例如我校谭老师在上人教版小学五年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操学生操作实践后,次利用图形的动画让学生从:画——剪——移——拼的动态中再次感受平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更扎实。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创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很多,其中利用好图形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每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也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