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探寻
【作者】 黄翠华
【机构】 广西灵山县平山镇寄宿制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2008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根据《纲要》要求,小学5、6年级起,学生就将学习到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其中5-6年级阶段要学习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变声期的保健知识;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为了使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我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探寻出适当的教育方法,概括为:抛开陈腐思想,挑战教学禁区;注重方式方法,寻求和谐自然;联系生活实际,不光纸上谈兵;做好个别教育,助其解决困惑;找寻家长配合,注意因势利导。通过这样的实践与研究,使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变化,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从教这几年来,一直教六年级的科学课,科学课本上有一节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作为年轻教师,面对每个班级的50多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面对50多位同学充满好奇的眼神,我羞于启齿。因为我不知如何向他们解释那一个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有关青春期的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走向社会的转变阶段,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在青春期,人的体态、生理机能、智力和行为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普及,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身心发展普遍提早。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一般是在10岁到20岁这段时间,小学六年级阶段已经进入青春期了。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这时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因此,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学生,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这是青少年本人、父母和教师都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一个科学教师,更应以科学严肃的态度,教好“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宜早不宜迟,按目前的社会现状分析,专家指出:小学5—6年级是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期。认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使六年级学生在步入青春期的年龄阶段,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了解自己的心理,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快乐安全地步入青春期,并与中学阶段的青春期教育顺利接轨。在教学中,我对六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进行了探寻和研究:
一、抛开陈腐思想,挑战教学禁区
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足够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教学资源准备。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青春期知识,都会跳过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习,学生也自然而然的接受这样的安排,毫无异议。然而,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无疑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带来一些隐性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证明,缺乏青春期健康教育或教育不当,就会导致学生身体健康或行为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挑战教学禁区的精神。
结合学生实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充分利用挂图,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几个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在教学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此很好奇,想了解一些,但是通过他们的表情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看到这些知识也是一类科学知识,不应该回避。从而解除学生的思想障碍,破除那种有关生理知识的讲授和学习感到难堪,教会学生坦然面对青春期教育。
在讲“青春期教育”的时候,由于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而且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学生会觉得尴尬,不好意思。所以,我先对学校对六年级学生采取青春期调查的方式,通过抽部分学生谈话、填调查表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认识。以此作为基础,再深入研究教育方案。
在探寻中发现,教师也应该抛开陈腐思想,在教授过程中要坦然面对,不欲言又止,不选择性的教学。教师更要充分做好准备,以应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对待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尽可能的给予科学的答案,不采取回避的态度。假如问题不适合在课上全班性的讨论,可以在课后将学生请到办公室,以谈心的方式帮其解除疑惑。
例如:有学生提到关于自己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他说小时侯他一直很担心妈妈有一天不要他了,因为妈妈说他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还有同学说,妈妈说他是从妈妈肚脐眼里钻出来的;还有好多同学也讲了他们生下来的几种说法。对于这个由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我向他们详细的介绍了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子宫等知识,并且将他们带到郑州市科技馆来上课,生命科学展区——?“生命历程”成了同学们认真研究的对象,他们认真观察精子模型、子宫模型、胚胎标本等,了解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到孕育生命的整个过程,课上几乎没有学生因为不好意思而不敢看这些。青春期健康教育这堂课从目标设计、活动分类都是由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的。学生急需这样的课堂模式,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上好这节课,推动和延伸这节课。
二、注重方式方法,寻求和谐自然
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性激素产生过多,少男少女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子会长胡须,声音变粗,阴茎、睾丸增大,并出现遗精等生理变化;女孩子乳房隆起,臂部变宽,声音变细并伴有月经来潮。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我们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为六年级学生举办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由于男女有别,举办讲座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青春期生理讲座时,男女生分开进行,女生讲座的重点放在月经期卫生,并且给每位女生发放玫瑰卡,教会她们如何使用玫瑰卡以了解自己的月经史;告诉她们在月经期可以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男生讲座的重点放在第二性征的变化和遗精现象,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正视自己身体逐步发生的变化。而青春期心理讲座时,则集中进行,剖析青春期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教会他们如何应对。进行讲座时,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如播放光盘,教学软件等,更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举办“青春期教育”专题板报或墙报,解答疑难问题。还可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与家长在网上一起完成青春期知识问卷,探讨青春期问题,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家长也来一起感受孩子的成长。
三、联系生活实际,不光纸上谈兵
青春期随着生理的一系列变化,学生随之产生性心理,一般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性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青少年对自身性器官的变化,对自已和异性身体的变化不仅十分敏感和重视,而且出现好奇和不安,随之产生对性知识的探知欲望,这种本能,促使性意识的萌发和发展。二是社会意识对人脑的影响,社会上各种信息,如影视、网络、小说能等,无一不影响着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对自身和异性发生的身心变化产生疑惑和好奇心理,使学生明白那是正常的,自然的。心中有疑惑应与家长,教师交谈,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探讨,解决心理矛盾,求得心理平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力。
四、做好个别教育,助其解决困惑
青春期异性相处方面:
青春期发育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不压制。青少年情窦初开,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富于幻想和爱慕异性等,教师不应一出现类似迹象就联系家长,高压限制,往往学生对这样的处理会产生较强的叛逆心理,导致事情无法很好的被处理。教师要善于以各种方式来触动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使用婉转的语气,寻找宽松的环境,教师要对青春期异性同学之间的爱慕表示理解,要使青少年充分认识到,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对于异性同学之间的相处要正确对待,引导其把对异性的向往升华为纯洁的情感,要允许他们与异性交朋友,让他们注重在思想上、学习上互相帮助和促进,不可为表面的异性接触所迷惑,避免对异性同学过度关心和早恋的出现。教师要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青春期人际关系方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和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青春期人际关系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很多学生会出现与同学交往容易产生矛盾,在学校不愿意听老师的教育,在家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变得孤僻、容易激动、发脾气,甚至与同学和家长吵架、跟老师顶嘴等现象。对此,我特意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对青春期心理出现的共性问题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比如,开心理座谈会、设置“悄悄话信箱”等,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学生只有懂得了青春期的有关内容之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好奇、不安和恐惧心理,才能做到自尊、自爱和自强,才能去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他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自我,保护自我,抑制自我,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分辨是非、能够很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才能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五、找寻家长配合,注意因势利导
社会调查表明,家长应是孩子青春期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观念会深刻地影响孩子,因此在青春期教育中,做父母的本身首先应加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的学习。
由于青少年喜欢接受新事物,做事不愿受父母的干涉,甚至与父母有“代沟”。因此,在平时,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请家长注意子女平时喜欢的书籍、报刊、歌曲等,经常与孩子交谈,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教师联系。不要不说二话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甚至揍打,这样的话,只会让子女与父母的距离增加,让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做出叛逆行为,与原先想法背道而驰。所以,家长应因势利导,注意把子女的独立意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作为我们,要时刻牢记也许就是这必不可少的一课,却能给我们的学生终身的受益。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可知,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就好像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教育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家长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应该看到,这类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能量,如果了解他们的心理、生理、思想上的特点,且教育及时得法,就会极大地激发出孩子的无限生机,为他们的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想,这就是我们开展青春期教育目的吧!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和适应青春期身心的急剧变化,能够正确、理智地对待性问题,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引导学生理智地认识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懂得青春期是为成人、成才打好基础的最佳时期,珍惜青春年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材,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促使他们身心都能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从教这几年来,一直教六年级的科学课,科学课本上有一节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作为年轻教师,面对每个班级的50多双天真无邪的眼睛,面对50多位同学充满好奇的眼神,我羞于启齿。因为我不知如何向他们解释那一个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有关青春期的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走向社会的转变阶段,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在青春期,人的体态、生理机能、智力和行为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普及,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身心发展普遍提早。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一般是在10岁到20岁这段时间,小学六年级阶段已经进入青春期了。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喜欢独立行事,喜欢交友往来,性意识开始萌发,对异性产生好奇、兴趣。这时的少男少女,往往憧憬着新的生命历程,内心世界与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常常发生矛盾冲突,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因此,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学生,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这是青少年本人、父母和教师都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一个科学教师,更应以科学严肃的态度,教好“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宜早不宜迟,按目前的社会现状分析,专家指出:小学5—6年级是青春期教育的最佳时期。认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为了使六年级学生在步入青春期的年龄阶段,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了解自己的心理,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快乐安全地步入青春期,并与中学阶段的青春期教育顺利接轨。在教学中,我对六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进行了探寻和研究:
一、抛开陈腐思想,挑战教学禁区
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足够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教学资源准备。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青春期知识,都会跳过相关内容或让学生自习,学生也自然而然的接受这样的安排,毫无异议。然而,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无疑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带来一些隐性的影响。大量的事实证明,缺乏青春期健康教育或教育不当,就会导致学生身体健康或行为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挑战教学禁区的精神。
结合学生实际,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充分利用挂图,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几个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在教学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此很好奇,想了解一些,但是通过他们的表情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看到这些知识也是一类科学知识,不应该回避。从而解除学生的思想障碍,破除那种有关生理知识的讲授和学习感到难堪,教会学生坦然面对青春期教育。
在讲“青春期教育”的时候,由于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而且教师在课堂上讲,很多学生会觉得尴尬,不好意思。所以,我先对学校对六年级学生采取青春期调查的方式,通过抽部分学生谈话、填调查表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认识。以此作为基础,再深入研究教育方案。
在探寻中发现,教师也应该抛开陈腐思想,在教授过程中要坦然面对,不欲言又止,不选择性的教学。教师更要充分做好准备,以应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对待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尽可能的给予科学的答案,不采取回避的态度。假如问题不适合在课上全班性的讨论,可以在课后将学生请到办公室,以谈心的方式帮其解除疑惑。
例如:有学生提到关于自己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他说小时侯他一直很担心妈妈有一天不要他了,因为妈妈说他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还有同学说,妈妈说他是从妈妈肚脐眼里钻出来的;还有好多同学也讲了他们生下来的几种说法。对于这个由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我向他们详细的介绍了精子,卵细胞,受精卵,子宫等知识,并且将他们带到郑州市科技馆来上课,生命科学展区——?“生命历程”成了同学们认真研究的对象,他们认真观察精子模型、子宫模型、胚胎标本等,了解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到孕育生命的整个过程,课上几乎没有学生因为不好意思而不敢看这些。青春期健康教育这堂课从目标设计、活动分类都是由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的。学生急需这样的课堂模式,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上好这节课,推动和延伸这节课。
二、注重方式方法,寻求和谐自然
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性激素产生过多,少男少女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子会长胡须,声音变粗,阴茎、睾丸增大,并出现遗精等生理变化;女孩子乳房隆起,臂部变宽,声音变细并伴有月经来潮。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我们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为六年级学生举办青春期性教育专题讲座,由于男女有别,举办讲座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青春期生理讲座时,男女生分开进行,女生讲座的重点放在月经期卫生,并且给每位女生发放玫瑰卡,教会她们如何使用玫瑰卡以了解自己的月经史;告诉她们在月经期可以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男生讲座的重点放在第二性征的变化和遗精现象,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正视自己身体逐步发生的变化。而青春期心理讲座时,则集中进行,剖析青春期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教会他们如何应对。进行讲座时,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如播放光盘,教学软件等,更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举办“青春期教育”专题板报或墙报,解答疑难问题。还可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与家长在网上一起完成青春期知识问卷,探讨青春期问题,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家长也来一起感受孩子的成长。
三、联系生活实际,不光纸上谈兵
青春期随着生理的一系列变化,学生随之产生性心理,一般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性发育的自然本能作用。青少年对自身性器官的变化,对自已和异性身体的变化不仅十分敏感和重视,而且出现好奇和不安,随之产生对性知识的探知欲望,这种本能,促使性意识的萌发和发展。二是社会意识对人脑的影响,社会上各种信息,如影视、网络、小说能等,无一不影响着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对自身和异性发生的身心变化产生疑惑和好奇心理,使学生明白那是正常的,自然的。心中有疑惑应与家长,教师交谈,通过正当的途径来探讨,解决心理矛盾,求得心理平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心理承受力。
四、做好个别教育,助其解决困惑
青春期异性相处方面:
青春期发育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可能也不允许全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予以讲解,要善于主动发现学生的问题,正确引导,不压制。青少年情窦初开,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异性的好奇,富于幻想和爱慕异性等,教师不应一出现类似迹象就联系家长,高压限制,往往学生对这样的处理会产生较强的叛逆心理,导致事情无法很好的被处理。教师要善于以各种方式来触动学生,教育学生要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使用婉转的语气,寻找宽松的环境,教师要对青春期异性同学之间的爱慕表示理解,要使青少年充分认识到,他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对于异性同学之间的相处要正确对待,引导其把对异性的向往升华为纯洁的情感,要允许他们与异性交朋友,让他们注重在思想上、学习上互相帮助和促进,不可为表面的异性接触所迷惑,避免对异性同学过度关心和早恋的出现。教师要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青春期人际关系方面: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和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青春期人际关系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很多学生会出现与同学交往容易产生矛盾,在学校不愿意听老师的教育,在家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变得孤僻、容易激动、发脾气,甚至与同学和家长吵架、跟老师顶嘴等现象。对此,我特意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然后对青春期心理出现的共性问题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比如,开心理座谈会、设置“悄悄话信箱”等,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学生只有懂得了青春期的有关内容之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好奇、不安和恐惧心理,才能做到自尊、自爱和自强,才能去关心他人、理解他人,他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自我,保护自我,抑制自我,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分辨是非、能够很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关系,才能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五、找寻家长配合,注意因势利导
社会调查表明,家长应是孩子青春期教育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观念会深刻地影响孩子,因此在青春期教育中,做父母的本身首先应加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的学习。
由于青少年喜欢接受新事物,做事不愿受父母的干涉,甚至与父母有“代沟”。因此,在平时,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请家长注意子女平时喜欢的书籍、报刊、歌曲等,经常与孩子交谈,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教师联系。不要不说二话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甚至揍打,这样的话,只会让子女与父母的距离增加,让子女产生逆反心理,做出叛逆行为,与原先想法背道而驰。所以,家长应因势利导,注意把子女的独立意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青少年“身”和“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作为我们,要时刻牢记也许就是这必不可少的一课,却能给我们的学生终身的受益。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可知,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就好像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教育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家长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应该看到,这类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能量,如果了解他们的心理、生理、思想上的特点,且教育及时得法,就会极大地激发出孩子的无限生机,为他们的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想,这就是我们开展青春期教育目的吧!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和适应青春期身心的急剧变化,能够正确、理智地对待性问题,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引导学生理智地认识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懂得青春期是为成人、成才打好基础的最佳时期,珍惜青春年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材,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促使他们身心都能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