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何忠兴

【机构】 贵州省望谟县新屯街道小米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新课程理念,融入“策略”思维,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探讨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思路与设计策略。文中对“策略”内涵进行了阐释,基于“娱教”思维的启发对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的本质、依据及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中课程资源设计、开发、应用及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新思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普及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具有突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工具性体现在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人文性体现在学生的语文素养习成。 基于此,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的本质在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课程内容以信息化的电子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 例如,生动直观、逼真的视频信息呈现能够再现真实场景和人物事件,情真意切、直观生动,符合小学生感性认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思想感情;高保真的立体声信息呈现能够把语音朗读辅助一定的背景音乐,声声入耳,标准的普通话及情景音乐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听觉享受中感受语境、语气和语调,培养语感,习成自己的语准,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融色彩、光线及运动于一体的彩色文字、立体文字、艺术文字、动画文字呈现,既符合语言文字的规范, 又富有多样的字体格式, 有助于学生识字、认字、写字能力的提升;生动有趣的动画信息呈现能够模拟过程、创设情境、融入游戏、娱乐心情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富有创意的图形设计及瞬间捕捉的静态图像, 展示细节的同时能够再现场景、展现问题、提供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基于综合元素的多媒体信息呈现展示语文课程的精华与内涵,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文字写作、情感表达的综合能力。
  二、 基于“娱教”思想的课程教学信息化的设计—— — 以小学语文为例
  课程教学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以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为例,选择《猫》这篇课文进行设计阐释。 设计的主要环节包括教学内容简介、学生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环境分析、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图、形成性练习题和开放性思考题设计。
  1. 教学内容简介
  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如《猫》这篇课文有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主要讲述了猫的性格有古怪的一面,比较贪玩,捉老鼠的时候却很尽职。 第二段讲述了猫高兴时所表现的一些特征(温柔、蹭腿、抓痒、叫声、念经)。 第三段讲述了猫容易躲藏,也有勇敢的一面,跟蛇斗。 第四段讲述了幼猫的可爱与淘气,言语中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学生特征分析
  由于不同班级的具备的学习经验不同,接受程度有很大差异,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本文对望谟某一小学四年级孩子通过听课、观察、座谈等形式进行了解和分析。本班孩子年龄基本处于 9~11 岁,整体学习态度积极上进,求知欲望强烈,学习中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具备基本的读写和识字能力。3. 教学目标分析
  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角度进行分析,如《猫》这篇课文的目标分析,从知识与技能目标来说,需要孩子能够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猫的特征和习性;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说, 要求孩子能够说出猫的特点、画出猫的图像、学习猫的步伐、学习关于猫的歌曲、表演猫的动作;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要求学生能够感受猫的温柔,同情猫的命运,总结人与动物的关系。
  4. 教学内容分析
  把整个内容分解成若个知识点,再从知识类型及学习目标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思考该知识点的表达形式、所用媒体、媒体作用、所用时间、使用方法等。 如本文关于《猫》这篇课文的知识点分析(按段落层次进行分析)。 第一段是关于猫的古怪性格描写,主要表现在: ① 老实:很乖,无忧无虑,睡大觉; ② 出走:任凭谁的呼唤,都不回来; ③ 贪玩:嬉戏,打闹; ④ 尽职:非把老鼠等出来。 这部分内容从知识类型的角度考虑,事实类的知识在于知道猫性格有古怪的一面,表现为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职;技能类的知识在于学会关于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表述方式;问题解决类的知识在于自己根据图片展示,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述猫的特征。 学习目标主要是认识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分析作者如何表达了猫的古怪性格,同理类推,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一个小动物口头描述其特点。 这部分内容关于猫的古怪性格用图片展示, 分别用老实、贪玩、抓老鼠几张典型的图片展示猫的性格古怪的一面,时间2分钟左右,使用方法是一边展示一边提问,引导学生自己看图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结语:小学孩子的共性特征是年龄小, 以感性认识为主,抽象的文本教材及“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适应孩子的学习需求。 2011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本”,强调孩子的主动学习,强调大力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强调教学中引导孩子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 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 信息技术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但并不是信息技术只要运用于教学就会取得好的效果,而是需要恰当巧妙的应用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若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及“娱教”策略,信息化教学的作用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基于此,从“娱教”的视角创新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体系,思考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的策略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是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的创新,也是实现新课标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杨九俊 . 新课程三维目标: 理解与落实 [J]. 教育研究, 2008,( 9 ): 40~46.
  [2] 刘国艳 . 小学语文生命化教学断想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 ,( 5 ): 55~58.
  [3] 孙弘安,谢康 . 课程信息化的系统观 [J]. 中国远程教育, 2009 ,( 7): 61~64.
  [4] 谢康 . 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课程信息化 [J]. 中国电化教育, 2005 ,( 5 ): 35~38.
  [5] 孙弘安,谢康 . 课程信息化的系统观 [J]. 中国远程教育, 2009 ,( 7 ): 61~64.
  [6] 郝德永 . 新课程改革: 症结与超越 [J]. 教育研究, 2006 ,( 5 ): 25~29.